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肥大细胞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 者: 匡卫国
导 师: 周国华
学 校: 南华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末端回肠炎 肥大细胞 病理学 脱颗粒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分类号: R5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实验性末端回肠炎(ETI)发病过程中回肠末端肥大细胞(MC)增殖和凋亡的情况;探讨肥大细胞在慢性末端回肠炎(CT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缝线组、造模组,每组各20只。对照组只麻醉不手术,缝线组仅在回肠末端缝手术线,造模组则行回肠末端-盲肠侧侧吻合术。分批处死术后2、8周SD大鼠,距吻合口1-3cm处取末端回肠组织,肉眼观察组织特征及镜下观察石蜡包埋切片,并计数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采用MTT法检测肥大细胞增殖率和TUNEL法检测肥大细胞凋亡数并分析。结果:1、末端回肠组织的术后各期病理改变:术后2周,缝线组和造模组肉眼观察,均可见组织粘膜充血、水肿,病理切片显示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为急性炎性反应表现;术后8周,肉眼见造模组末端回肠肠管处狭窄、粘连,镜下局部可见变短变粗的绒毛,并见充血、出血的粘膜,出现部分粘膜脱落、糜烂或浅溃疡形成,可见扩张的乳糜管、淋巴管,粘膜下组织结构破坏,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大量浸润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缝线组末端回肠组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结构破坏,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三组SD大鼠术后2、8周后肥大细胞数逐渐减少(F2周=63667.0,P2周=0.000;F8周=65363.0,P8周=0.000);且造模组与缝线组相比细胞数亦减少(t2周造模=8781.082,P2周造模<0.001;t8周造模=106.670,P8周造模<0.001);同组在术后2周与8周进行肥大细胞数比较,结果为缝线组、造模组内均减少(t缝线=39.183,P缝线<0.001;t造模=55.347,P造模<0.001);而对照组数无明显减少(t=1.143,P>0.05)。实验表明肥大细胞的数量在末端回肠炎的发病过程中有明显的减少,并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即炎症程度越重,肥大细胞数量减少越显著。3、肥大细胞形态:一般呈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实验中正常组肥大细胞形态规则,细胞多呈圆形;造模、缝线组中肥大细胞呈圆形、梭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改变,细胞间质可见多处点状颗粒样改变。4、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的变化:三组SD大鼠术后2、8周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逐渐加重(χ22周=18.207,P2周=0.000;χ28周=24.348,P8周=0.000);缝线组、造模组脱颗粒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加重(P<0.05),且造模组与缝线组之间程度也有加重(P<0.05)。且造模组脱颗粒程度较其余两组更重。实验表明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程度在末端回肠炎的发病过程中有明显的加重,并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即炎症程度越重,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越重。5、肥大细胞增殖和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在术后2、8周,24h、48h、72h、96h的增殖率逐渐下降(P<0.05);缝线组、造模组与对照组相比增殖率均有降低(P<0.05),而造模组与缝线组增殖率变化的情况相似(P>0.05)。肥大细胞的增殖率在末端回肠炎的发病过程中有明显的降低,并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即炎症程度越重,肥大细胞增殖率降低越显著。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形态改变为卵圆形,细胞核皱缩、固缩或核碎裂凋亡的改变,细胞核染色质致密程度逐步增加,图中细胞偏圆,染色亮的为凋亡细胞。从TUNEL检测肥大细胞凋亡的图可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缝线组和造模组在第2周时,肥大细胞少量凋亡,第8周时,缝线组和造模组肥大细胞均可见大量细胞凋亡,而且凋亡细胞造模组明显多于缝线组。结果显示随着组织炎症加重,肥大细胞凋亡增多。6、凋亡DNA梯度条带的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照组、缝线组及造模组2、8周时,收集的大鼠回肠肥大细胞进行小分子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现出典型的“梯形”(200bp、400bp)条带,但造模组200bp条带较缝线组更明显,表明造模组的细胞凋亡更为显著。结论:1、肥大细胞的数量在CTI发病过程中有明显的减少,并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2、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程度在末端回肠炎的发病过程中有明显的加重,并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3、肥大细胞的形态、脱颗粒变化可能与CTI发病过程中其凋亡增多有关。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Pin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738.1
  2. 西施舌精子冷冻保存及其冷冻损伤机理研究,S968.3
  3. CADPE抗肿瘤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735.2
  4. 醋酸铅对鲤鱼卵巢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X174
  5. 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影响,S858.31
  6.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钙信号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S858.28
  7. β-catenin在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类固醇生成酶的影响,S828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9.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脂多糖促进肺癌细胞增殖中的机制探讨,R734.2
  10. hnRNP A2/B1及p21WAF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意义,R734.2
  11. 半胱胺制剂对新生犊牛早期断奶成功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S823.5
  12. SHH-N信号通路及其靶基因N-myc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R329
  13. 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富血小板血浆对其增殖的影响,R329
  14. sCD40L对白血病HL-60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R733.7
  15. 常规化疗联合节拍化疗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R737.9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肿周边移植对大鼠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的探究,R743.34
  17. 大鼠再生肝脏细胞周期的研究,Q253
  18. 不同免疫方式对雏鸡免疫器官发育、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S858.31
  19. 蟾蜍灵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R285
  20. 牛膝总皂甙对兔早期骨关节炎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R285.5
  21. 榄香烯对荷H22小鼠的抑瘤作用和对Bcl-2家族促细胞凋亡蛋白N表达的影响,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肠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