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细菌性犊牛腹泻中药颗粒剂组方筛选及制备

作 者: 徐倩倩
导 师: 李继昌
学 校: 东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基础兽医学
关键词: 细菌性犊牛腹泻 中药颗粒剂 制备工艺 β-环糊精
分类号: S85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9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细菌性犊牛腹泻对畜牧业生产存在很大的威胁,抗菌药物的泛滥使其治疗更加困难,中药制剂以其独特的优点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作用。本课题从常用抗细菌性犊牛腹泻中药中选出黄连、黄芩、黄柏、乌梅、石榴皮、双花、苦参、沙参、丹参、甘草、地榆、诃子、连翘十三味中药,应用其水提或醇提药液采用纸片法对犊牛腹泻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O8、魏氏梭菌B型、魏氏梭菌C型、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醇提黄连与乌梅所得药液对四种主要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原则,选用白术、木香、干姜、甘草与之配伍应用,以达到相辅相成,提高药效的目的。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及制剂稳定性,选用较为常见的颗粒剂。提取路线为:黄连、乌梅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干膏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黄连、乌梅的最佳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对于白术、木香、干姜、甘草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采用共水回流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溶出率为指标,对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粉碎程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利用β-CD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白术、干姜、木香、甘草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液还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以甘草中的甘草酸铵含量及干膏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处理工艺。通过辅料的选择、用量和制备环境湿度指标的考察确定制粒成型工艺条件为:黄连、乌梅用8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白术、干姜、木香、甘草,粉碎成粗粉,不浸泡,加8倍量水,共水回流提取6h:挥发油包合工艺为β-CD:挥发油为4:1;β-CD:水为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0min;剩余药液浓缩至0.85g·mL-1,3000r·min-1离心15min,12倍60%乙醇进行醇沉,静置16h。黄连、乌梅提取药液及白术等提取挥发油后药液合并减压浓缩制成干膏,与包合物混合,按1:1添加糊精,95%乙醇作为润湿剂,环境湿度在70%以下制粒。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三批样品均在58mg·g-1以上。对颗粒的粒度、含水量、溶化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均符合《中国兽药典》2005年版颗粒剂项下规定。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按以上工艺所制颗粒,性状、定性鉴别、粒度检查、含量测定等项在六个月内未发生改变。总之,通过以上研究,确定了治疗细菌性犊牛腹泻的中药颗粒剂的组方、制备工艺,为该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如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和作用机制等)提供基础。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凡纳滨对虾加工副产物制备甲壳素、壳聚糖改良工艺的研究,TS254.9
  2. 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1
  3. 通脉滴丸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TQ461
  4. 天舒胶囊效应部位组的探索性研究,R283
  5. 3-羟基丁酸乙酯及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和PMBCD手性拆分机理的理论研究,O621.25
  6. 甲基莲心碱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研究,R94
  7. 芪鲜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研究,R285
  8. 麻夷鼻炎喷雾剂的临床前研究,R285
  9. 板栗抗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TS231
  10. 吴藿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1
  11. 紫归消斑颗粒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TQ461
  12. 腰痛康胶囊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TQ461
  13. 红旱莲抗抑郁颗粒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TQ461
  14. 抗口腔溃疡炎膜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3
  15. 泌尿宁胶囊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1
  16. 四物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TQ461
  17. 中药补肾健骨片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TQ461
  18. 低温液相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TQ223.121
  19. 湿疹喷雾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TQ461
  20.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R944
  21. 脂筏-神经酰胺在TNF-α激活人气道上皮细胞DUOX1酶中的作用,R562.2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