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窖泥功能菌筛选及DYH-1养窖液的应用研究

作 者: 万朕
导 师: 陈茂彬
学 校: 湖北工业大学
专 业: 发酵工程
关键词: 己酸菌 丁酸菌 酵母 复配 养窖
分类号: TS26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己酸菌、丁酸菌作为窖泥中的重要功能微生物,对于浓香型白酒风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酿造过程中的酒精发酵和产酯生香又都离不开酵母。通过分离筛选出这些功能微生物,研究其生长和发酵特性,可为日常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就己酸菌、丁酸菌各自的发酵特性,与酵母的复配作用和复配比以及在新窖池强化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稻花香酒厂的优质窖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良好产酸性能的己酸菌株及丁酸菌,前者单菌株发酵产己酸能力在250mg/100mL左右,命名为BLT-B03;后者发酵产丁酸能力在300mg/100mL左右,命名为BLT-B02。最佳的产酸温度均为36℃左右,pH7.0左右。2. BLT-B02菌株在有乙醇及醋酸盐存在的条件下,也可发酵生成己酸,但发酵能力较弱;当以适当的接种比例与己酸菌混合发酵时,可有效的促进己酸菌的发酵产酸。与BLT-B03菌株的最佳接种比例为1:1,可提升50%的己酸产量。3.选用的酵母菌株对BLT-B03菌株有较好的酯化能力,其最佳的酯化温度为30℃左右,pH5.06.0,乙醇含量为2%,最佳的酵母菌液添加量为10%~15%。酵母可以有效促进BLT-B03菌株的己酸产量,在90%装液量的条件下,较单菌株发酵产酸能力提高20%左右。在装液量为40%时,BLT-B03的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可有效的提高其中酵母的活性,最适加量为2%,此时产酸量较不加葡萄糖时提高70%。4.各菌株的单因素试验表现出:温度、初始pH对菌株的影响较大。另外酵母的添加量及葡萄糖的添加量也对菌种复配有较大影响。因此以BLT-B02和BLT-B03菌株为出发菌株,在其复配比为1:1的条件下。选取酵母液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初始pH、培养温度四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优方案为:酵母液添加量为15%、葡萄糖添加量2%、初始pH 5.5、培养温度36℃。5.将BLT-B02、BLT-B03及酵母复配得到的复合菌液用于DYH-1养护液的制备,并将其运用于新窖池的强化。实验结果表明,混合菌液对于改善新窖池内微生物生长环境及提高己酸菌等功能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其产品质量和优质酒出酒率有较好的效果。新窖池经过强化后,其生产能力已接近10年窖龄的老窖池水平。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引言  11-22
  1.1 浓香型大曲酒中窖泥功能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11-16
    1.1.1 己酸菌  12-13
    1.1.2 丁酸菌  13-14
    1.1.3 其它功能微生物  14-16
  1.2 窖泥功能菌的复配及应用  16-19
    1.2.1 功能菌复配的研究概况  16-17
    1.2.2 菌种复配在培养人工老窖泥上的应用  17-18
    1.2.3 菌种复配在窖池养护上的应用  18-19
  1.3 酵母在菌种复配中的应用  19-20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20-22
    1.4.1 研究意义  20-21
    1.4.2 研究内容  21-22
第二章 己酸菌的分离及产酸性能的研究  22-34
  2.1 实验材料  22-24
    2.1.1 样品来源  22
    2.1.2 试剂  22-23
    2.1.3 主要仪器  23
    2.1.4 培养基  23-24
  2.2 实验方法  24-27
    2.2.1 富集培养  24
    2.2.2 初筛  24
    2.2.3 复筛  24-25
    2.2.4 产物分析方法  25-26
    2.2.5 产酸特性研究  26-27
  2.3 结果与分析  27-33
    2.3.1 富集结果  27-28
    2.3.2 分离筛选的结果  28
    2.3.3 温度对己酸菌产酸的影响  28-29
    2.3.4 不同氧气接触水平对己酸菌的影响  29
    2.3.5 不同接种量对己酸发酵力的影响  29-30
    2.3.6 初始pH 对己酸菌的影响  30-31
    2.3.7 己酸菌生长曲线及产酸变化  31-32
    2.3.8 乙醇含量对己酸菌产酸的影响  32
    2.3.9 铵态氮含量对己酸菌产酸的影响  32-33
  2.4 本章小结  33-34
第三章 产丁酸菌的分离、产酸性能及复配能力的研究  34-45
  3.1 实验材料  34-36
    3.1.1 样品来源  34
    3.1.2 试剂  34-35
    3.1.3 主要仪器  35
    3.1.4 培养基  35-36
  3.2 试验方法  36-37
    3.2.1 富集培养  36
    3.2.2 分离筛选  36
    3.2.3 进一步分离纯化  36
    3.2.4 产物分析  36
    3.2.5 产酸特性研究  36-37
  3.3 结果与分析  37-44
    3.3.1 富集结果  37-38
    3.3.2 分离筛选的结果  38-39
    3.3.3 最佳接种量  39-40
    3.3.4 最佳培养温度  40
    3.3.5 初始pH 值对丁酸菌的影响  40-41
    3.3.6 生长量及产酸量的变化  41-42
    3.3.7 发酵产己酸能力  42-43
    3.3.8 BTL-B02 菌株对己酸菌产酸的影响  43-44
  3.4 本章小结  44-45
第四章 酵母的作用及菌种复配研究  45-55
  4.1 实验材料  45-46
    4.1.1 菌种来源  45
    4.1.2 试剂  45-46
    4.1.3 主要仪器  46
    4.1.4 培养基  46
  4.2 试验方法  46-48
    4.2.1 产物分析  46-47
    4.2.2 酵母促进己酸菌产酸的研究  47
    4.2.3 不同温度下酵母对己酸菌酯化能力的研究  47
    4.2.4 初始pH 值对酵母和己酸菌酯化作用的影响  47
    4.2.5 乙醇含量对酵母和己酸菌的酯化作用的影响  47-48
    4.2.6 酵母种子液添加量对己酸菌的作用影响  48
    4.2.7 酵母活性增加对己酸菌的影响  48
    4.2.8 正交试验  48
  4.3 结果与分析  48-54
    4.3.1 酵母对己酸菌促进作用的研究  48-49
    4.3.2 不同温度下酵母与己酸菌复配酯化能力的研究  49
    4.3.3 初始pH 值对酵母和己酸菌酯化作用的影响  49-50
    4.3.4 乙醇含量对酵母酯化作用的影响  50-51
    4.3.5 酵母种子液添加量对己酸菌作用影响  51
    4.3.6 酵母活性对于己酸菌作用的影响  51-52
    4.3.7 正交试验  52-54
  4.4 本章小结  54-55
第五章 DYH-1 养窖液的应用研究  55-66
  5.1 材料  55-57
    5.1.1 菌种  55
    5.1.2 试剂  55-56
    5.1.3 主要仪器  56
    5.1.4 培养基  56-57
  5.2 实验方法  57-61
    5.2.1 窖泥理化性质的分析  57-59
    5.2.2 窖泥中己酸菌的数量分析  59
    5.2.3 酒样分析  59
    5.2.4 DYH-1 养护液配方  59-60
    5.2.5 菌种扩大及复配路线  60-61
    5.2.6 窖池强化  61
    5.2.7 DYH-1 养护液应用分析  61
  5.3 结果分析  61-65
    5.3.1 新窖池、老窖池的对比分析  61-62
    5.3.2 新老窖池的酒质分析  62-63
    5.3.3 养窖液的应用效果  63-65
  5.4 本章小结  65-66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6-68
  6.1 结论  66-67
  6.2 创新点  67
  6.3 展望  67-68
参考文献  68-72
致谢  72-73
发表论文  73

相似论文

  1.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2. 天然来源的抗衰老先导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研究,R285.5
  3.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漆酶基因的体外诱变及在毕赤酵母中表达,TQ925
  4. 酵母抗冻性研究及其在冷冻面团中的应用,TS213.2
  5. 马铃薯甲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硫丹的抗性及其机理,S435.32
  6.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7.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与猪血管内皮细胞互作蛋白筛选,S852.611
  8. Aspergillus niger Z-25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Q78
  9. 香菇漆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对三苯甲烷类染料脱色的研究,TQ925
  10. 防治西花蓟马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噻虫嗪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11. 水稻磷转运蛋白基因OsPTl的功能研究,S511
  12. 产甘油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S823.5
  13. 碱蓬DREB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Q943.2
  14. 大豆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GmCASc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S565.1
  15. 拮抗酵母菌抑菌机理及对草莓采后冷藏品质影响的研究,S668.4
  16. 茶渣提取蛋白及饲料化利用的初步研究,S816
  17. 酿酒酵母代谢木糖工程菌的构建,Q78
  18. 金属硫蛋白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对重金属响应的研究,Q78
  19. 富硒酵母的选育、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应用研究,TS201.25
  20. 根霉中β-葡萄糖苷酶基因克隆及表达,Q78
  21. hELP3与hELP4、yELP4及CTK1间相互作用的研究,Q7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酿造工业 > 酿酒工业 > 酿酒微生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