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AWP1与整合素α_v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作 者: 李旭艳
导 师: 姜勇
学 校: 第一军医大学
专 业: 病理生理学
关键词: 整合素α_v 胞内功能域 AWP1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凋亡
分类号: R3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蛋白激酶C相关激酶(protein kinase C related kinase,PRK)与蛋白激酶C相似,最初PRKs被确定为蛋白酶激活的丝/苏氨酸激酶,并且被命名为蛋白酶活激酶(protease-activated kianse,PAK)。PRK的羧基端结构域有50%与蛋白激酶C的羧基端结构域同源,因此被称为PRK。而PRK氨基端的结构域是独特的,与蛋白激酶C的不同,这可能是PRK与蛋白激酶C能够分别被不同的脂质激活的原因。PRK能够被磷脂尤其是心磷脂(cardiolipin)激活,但是不能被Ca2+、甘油二酯(diacylglyerol)、佛波酯(phobol ester)、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激活。蛋白激酶C相关激酶1(protein kinase C related kinase 1,PRK1)是PRKs家族最具特色的成员,它能够通过氨基端与GTP结合蛋白RhoA结合,并以GTP依赖模式被激活。PRK1能够与不同的细胞分子相关或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蛋白如: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胶质纤酸蛋白,α-肌动蛋白(α-actin)以及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等。已有报道证实,PRK1在凋亡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PRK1相关蛋白(associated with PRK1,AWP1),是用人CDC34作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出来的一个与CDC34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它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与PRK1发生免疫共沉淀。AWP1是一个全新的蛋白质,全长cDNA序列中拥有一个627bp的开放阅读框,分子量大小为22.56kD。AWP1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中,在人与鼠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经出现。深入探讨AWP1在人及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AWP1能够通过调节PRK1的亚细胞定位参与复杂的细胞信号网络,在信号转导通路中担当一个信号分子的角色。分析AWP1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发现其两端各有一个锌指结构域。其中,人AWP1氨基端保守的锌指结构域A20位于11-35位氨基酸,羧基端保守的锌指结构域AN1位于149-189位氨基酸。一直以来,锌指结构域都被认为参与DNA结合并在转录因子中存在。最近有研究发现,锌指结构域也能够参与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A20蛋白能够被大量的免疫刺激因素诱导,是凋亡的抑制剂。它的锌指结构域能够与蛋白激酶C相连。因此,AWP1的锌指结构域A20极有可能参与蛋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同时,AWP1也是强烈的NF-κB抑制剂,由此可见,AWP1可能在哺乳动物信号转导通路中起到重要调控的作用。从AWP1的发现和它的蛋白功能结构域分析可以看出,AWP1具有与多种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的潜能。整合素是细胞表面受体的一个大家族,它是由非共价键联结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αv亚基是整合素家族独特的成员之一,能与至少5种不同的β亚基相联结,参与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和基因转录等,尤其在肿瘤恶性转移和新生血管形成中具有特殊作用。整合素的胞内结构域在整合素介导的细胞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整合素通过胞内结构域与细胞骨架、信号分子及其他的细胞内蛋白相互作用,介导双向跨膜的生理功能。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明,细胞内的很多蛋白能够与整合素胞内功能域直接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在整合素调控的生物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整合素在细胞黏附、迁移、分化、增殖及细胞程序性死亡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前期利用整合素α亚基胞浆内段作为“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到了一个与其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AWP1蛋白。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以及cDNA核苷酸序列的计算机比较分析显示,整合素αv亚基胞内结构域与CDC34序列极其相似。既然AWP1与CDC34、PRK1之间具有相互作用,那么它与整合素αv亚基胞内结构域是否也存在相互作用呢?在前期的离体结合研究中我们已经证实,AWP1蛋白在体外能够与整合素αv亚基胞内结构域特异性结合,并且这种作用与αv,亚基胞内结构域Y986酪氨酸残基的作用密切相关。既然两者的相互作用在体外状态下存在,那么在体内这种相互作用仍有可能存在。这个问题在阐明两者的生理功能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缺乏Y986氨基酸的αv亚基胞内结构域(αv-C)及含有Y986氨基酸的αv亚基胞内结构域(αv-CY)的pEGFP-C2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构建pEGFP-C2/AWP,pcDNA3/HA-αv及pcDNA3/HA-αv(Y986F)表达质粒,其中αv(Y986F)是将野生型αv的Y986突变为苯丙氨酸(F)。将pEGFP-C2/AWP1分别与pcDNA3/HA-αv、pcDNA3/HA-αv(Y986F)共转染ECV304细胞,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法检测两者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发现,当与pcDNA3/HA-αv(Y986F)共转染细胞时,GFP-AWP1融合蛋白弥散分布于细胞中。而与pcDNA3/HA-αv共转染细胞时,GFP-AWP1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浆近膜侧。这提示两者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并且Y986酪氨酸残基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将pEGFP-C2/AWP1质粒转染ECV304细胞,发现GFP-AWP1融合蛋白弥散分布于细胞质中。如果以纤连蛋白Fn(fibronectin,Fn)对细胞进行刺激,则GFP-AWP1融合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近膜侧。采用两步克隆的方法将整合素αv、突变型αv(Y986F)及人AWP1编码序列分别构建入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签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采用化学转化法在大肠杆菌BJ5183内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A,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为进一步研究αv及AWP1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同时发现,αv过表达能够明显增强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黏附能力。AWP1过表达则能够促进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暗示AWP1可能是凋亡的抑制剂,并且它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锌指结构域A20的功能有关。通过上述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AWP1可能与αv有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与Y986的作用有关。2.αv过表达能够明显增强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黏附能力。3.AWP1过表达能够促进SMMC-7721、ECV304细胞的增殖,提示AWP1可能是凋亡的抑制剂。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前言  12-15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15-26
  2.1 材料  15-18
    2.1.1 主要试剂  15
    2.1.2 试剂配制  15-17
    2.1.3 质粒、菌株和细胞株  17
    2.1.4 主要仪器  17-18
  2.2 方法  18-26
    2.2.1 整合素α_v胞内结构域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18-21
    2.2.2 pcDNA3/HA-α_v及pcDNA3/HA-α_v(Y986F)表达载体的构建  21-22
    2.2.3 pEGFP-C2/AWP1融合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移位  22
    2.2.4 HA-α_v及HA-α_v(Y986F)与GFP-AWP1免疫荧光检测  22-23
    2.2.5 整合素α_v及其突变体重组腺病毒的制备  23-24
    2.2.6 整合素α_v对SMMC-7721细胞黏附的影响  24
    2.2.7 人AWP1重组腺病毒的制备  24-25
    2.2.8 人AWP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25-26
第三章 结果  26-39
  3.1 整合素α_v胞内结构域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26-29
  3.2 pcDNA3/HA-α_v及pcDNA3/HA-α_v(Y986F)表达载体的构建  29-31
  3.3 pEGFP-C2/AWP1融合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移位  31-32
  3.4 HA-α_v及HA-α_v(Y986F)与GFP-AWP1免疫荧光检测  32-33
  3.5 整合素α_v及其突变体重组腺病毒的制备  33-35
  3.6 整合素α_v对SMMC-7721细胞黏附的影响  35-36
  3.7 人AWP1重组腺病毒的制备  36-37
  3.8 人AWP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37-39
第四章 讨论  39-45
第五章 小结  45-46
参考文献  46-49
附录  49-63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49-51
  附录2 (综述)  51-63
发表论文情况  63-64
致谢  64-65

相似论文

  1. 西施舌精子冷冻保存及其冷冻损伤机理研究,S968.3
  2. CADPE抗肿瘤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735.2
  3. 塞来昔布与β-榄香烯联合给药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96
  4. TRAIL对肿瘤侵润CD4~+CD25~+ Treg的调节作用,R730.2
  5. 醋酸铅对鲤鱼卵巢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X174
  6. 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影响,S858.31
  7.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钙信号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S858.28
  8. 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对性成熟小鼠卵泡及其血管发育的影响,S852.2
  9. β-catenin在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类固醇生成酶的影响,S828
  10. 伏马菌素B1和黄曲霉毒素B1联合诱导Vero细胞凋亡的研究,S856.9
  11. 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锦鲤原代肝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S856.9
  12. 沉默BMPR-IB基因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BM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S828
  13.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鸡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S858.31
  14. Foxol对小鼠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S865.13
  15. 蜂毒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R735.7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17. WWOX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R735.8
  18.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诱导Eca-109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R735.1
  19.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仓鼠肾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S856.9
  20.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线粒体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R735.35
  21. 磷脂酶C和D在木聚糖酶诱导的水稻悬浮细胞抗病反应中的作用,S51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