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企业控制权配置论

作 者: 胥胤
导 师: 张衔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控制权 实际控制权 不完全合约 知识
分类号: F27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83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企业控制权的配置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之上,本文比较为系统地整理研究了企业控制权的契约基础、控制权的组织效率、控制权的初始安排和企业运行中控制权的动态调整。本文论证的主线是承担风险的专用性投资,对企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决定了企业初始控制权,而决策效率要求知识、信息与控制权的匹配,由此决定了控制权的分权、授权的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控制权主体,控制权的激励功能和制约机制以及控制权的历史演变。本文的论述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对与企业控制权相关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评述。第二章,对控制权进行了界定和探讨了控制权的权力基础。我们将控制权分为两类,即基于不完全契约的控制权和基于实际占有决策知识、信息,决策资源而存在的实际控制权。我们意识到,企业是要素的契约联结,缔约基础是契约主体间的平等、自由,雇员之所以接受雇主、工人之所以接受资本家某种程度(在接受域内)的指挥,肯定在于前者接受后者指挥,能给他带来比自己单干更多的收益或降低风险。通过后者提供的诸如金钱,地位等诱使前者接受,并且后者可以通过实施经济制裁的方式来保障权力的实施,探讨了控制权的契约基础,本章还通过控制权调节带来的组织效率节约和控制权成本探讨了控制权的根源和存在的合理性。第三章讨论了控制权的初始安排和控制权的动态调整。初始控制权配置取决于资本所有者的资产专用性及其对应的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它既是当事人拥有的财富、掌握的知识、信息的反映,也受到制度环境,如政治制度、法律、文化、意识形态等变量的制约。本文根据当事人初始地位,从资产专用性和风险承担和知识、信息资本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决定控制权初始配置竞争力的角度,研究了三类企业,分别是古典资本主义企业、现代公司制企业和新型知识型企业的控制权的初始配置,并分别建立了一个轮流叫价的谈判模型;随后根据由于知识和信息、决策权的适配效率和知识、信息资本积累,员工谈判的意识增强,客观上要求将权力通过授权,分权的方式下放给掌握知识和信息的参与者,并建立了一个控制权分权的均衡模型研究了控制权的分权调整。证明了控制权授权的程度取决于控制权损失与分权收益之间的比较约束。第四章探讨了控制权主体,我们将企业控制权主体分为股东、董事,经理和工人阶层四类,这个分类体现了风险承担与控制权保护和知识、信息与决策权相适配的原则。股东控制权具有本源性和终极性,其它主体的权力最终来源于股东授权,但由于股东的集体决策成本且缺乏决策所需知识和信息,他们将大部分经营决策权授权给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权力配置的核心,制定和决定公司重大决策。但由于担任执行董事的经理阶层的崛起,董事会逐渐空壳化,或任由经理阶层主宰,经理权力虽然来源于董事会授权,但由于股权信托制,投票代理机制等强化经理权力的法律制度以及一些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作为执行董事的经理,由于具有决策知识和信息,往往掌握实际控制权。第五章探讨了控制权的激励功能以及对控制权的制约机制。权力的激励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控制权收益的控制权尤其如此。至关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制度安排,主要是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制约机制对控制权主体进行制约,以防止控制权的滥用、管理腐败等代理问题。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规范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结构调整,加强经理市场建设,应是治理机制的重中之重。第六章探讨了企业控制权的历史演变,伴随着企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规模由小到大,分工逐渐复杂的发展过程、管理决策与承担风险两种职能的逐步分离。在业主所有制中,所有权和控制权合二为一,在公司制企业中,股东提供资本和承担经营风险,但不一定具有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决策知识和信息,通常将部分决策权授权给董事和经理阶层有利于发挥职能专业化分工的比较优势。经理革命使企业控制权逐渐转移到经理手中,对此股东越来越难以制约。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对公司治理的积极介入,有望实现所有权回归。针对我国国情,我们对我国国有企业控制权机制的改革、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七章是结论。

全文目录


摘要  2-5
Abstract  5-12
0 导论  12-21
  0.1 选题背景  12-13
  0.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3-16
    0.2.1 研究思路  13-15
    0.2.2 研究方法  15-16
  0.3 研究企业控制权的前提假设  16-18
  0.4 主要创新点及研究难点  18-20
    0.4.1 主要创新点  18-19
    0.4.2 研究难点  19-20
  0.5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21
1 企业控制权相关理论回顾  21-33
  1.1 古典经济学中的控制权思想  21-22
  1.2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控制权思想  22-24
  1.3 新制度经济学的控制权思想  24-27
    1.3.1 契约理论  24-26
    1.3.2 GHM理论  26-27
  1.4 知识、信息与企业控制权  27-30
  1.5 国内学者对控制权的研究  30-33
2 控制权与组织效率  33-54
  2.1 控制权  33-38
    2.1.1 控制权的界定  33-36
    2.1.3 实际控制权  36-38
  2.2 控制权的契约基础  38-45
    2.2.1 企业的契约特征  38-39
    2.2.2 权力的契约基础  39-42
    2.2.3 控制权的合约根源  42-45
  2.3 控制权的组织效率  45-53
    2.3.1 控制权效率  46-48
    2.3.2 控制权成本  48-53
  2.4 小结  53-54
3 控制权的初始安排与分权调整  54-76
  3.1 控制权的初始安排  54-65
    3.1.1 所有权与初始控制权  54-56
    3.1.2 初始控制权的决定变量  56-60
    3.1.3 企业初始控制权讨价还价模型  60-65
  3.2 知识、信息和控制权的分权  65-70
    3.2.1 知识、信息的内涵  65-66
    3.2.2 知识、信息资本的属性与其控制权竞争力  66-68
    3.2.3 知识、信息和决策的匹配  68-70
  3.3 企业控制权动态调整的均衡  70-74
    3.3.1 授权  70
    3.3.2 控制权损失与代理问题  70-71
    3.3.3 分权模型  71-74
  3.4 小结  74-76
4 控制权主体  76-116
  4.1 公司的控制权层面  76-77
  4.2 股东—终极控制权  77-87
    4.2.1 股东控制权能  77-80
    4.2.2 股东控制权的逐渐弱化  80-85
    4.2.3 股东控制的重塑  85-87
  4.3 董事会—代表控制权  87-100
    4.3.1 董事会控制权权能  87-90
    4.3.2 事事会控制弱化  90-96
    4.3.3 中国企业董事会的改革思路  96-100
  4.4 经理—实际控制权  100-108
    4.4.1 经理控制权权能  100-102
    4.4.2 经理实际控制权的根源  102-107
    4.4.3 经理控制权的制约  107-108
  4.5 员工—分享控制权  108-114
    4.5.1 员工事实上的控制权  108-109
    4.5.2 员工剩余索取权  109-111
    4.5.3 企业员工分享企业控制权的途径  111-114
  4.6 小结  114-116
5 控制权激励约束  116-143
  5.1 委托代理合约与治理机制  116-119
    5.1.1 委托代理合约与机会主义行为  116-118
    5.1.2 治理机制与代理问题  118-119
  5.2 控制权激励机理  119-124
    5.2.1 激励机理  119-121
    5.2.2 控制权激励  121-124
  5.3 控制权制约机制  124-133
    5.3.1 内部制约机制  124-128
    5.3.2 外部制约机制  128-133
  5.4 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  133-142
    5.4.1 证券市场的治理功能  133-136
    5.4.2 治理功能失灵的我国证券市场  136-139
    5.4.3 证券市场控制权配置功能的构建  139-142
  5.5 小结  142-143
6 企业控制权的历史演变  143-164
  6.1 企业家职能的分工  143-145
    6.1.1 职能专业化与企业家职能的分工  143-144
    6.1.2 企业家职能的分工发展过程  144-145
  6.2 所有权和控制权合一的古典企业  145-146
  6.3 股份公司的“基本型”  146-147
  6.4 伯勒-米恩斯命题  147-152
    6.4.1 经理革命  147-150
    6.4.2 控制权特征  150-152
  6.5 机构股东与控制权的回归  152-156
    6.5.1 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治理  152-155
    6.5.2 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思考  155-156
  6.6 我国国有企业控制权  156-163
    6.6.1 我国国有企业控制权机制  156-159
    6.6.2 国有企业控制权合理配置的基本思路  159-163
  6.7 小结  163-164
7 结论  164-166
参考文献  166-174
作者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174-176
致谢  176

相似论文

  1. 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描述语言研究,Q78
  2. 电子文书安全签发系统的研制,TN918.2
  3. 道统与济世,C912.4
  4. 词汇自主学习训练对高中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G633.41
  5. 赖尔的行为主义,B089
  6.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7.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8.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9.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10. 中学生汉英句法意识在汉英双语语篇阅读中的作用,G633.41
  11. 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者知识共享的因素探究,G434
  12. 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13. 基于知识推理的交叉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18
  14. 基于粗糙集的城市区域交通绿时控制系统研究,TP18
  15.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学反思研究,G420
  16.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群体专业知识扩散路径研究,G451.1
  17. 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中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研究,G633.8
  18.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19.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G647
  20. 为实践性知识而教,G652.4
  21. 地方性知识研究,N0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