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LINGO-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被动免疫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 者: 吕俊
导 师: 徐如祥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神经外科学
关键词: LINGO-1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脊髓损伤 被动免疫治疗 轴突再生
分类号: R65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神经组织自我修复功能极其有限,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崩解的脊髓组织释放出大量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形成不利于轴突再生的微环境。目前研究表明,许多轴突生长抑制因子都是通过与神经元细胞膜表面的NgR受体复合体(NgR/p75/LINGO-1及NgR/TAJ(TROY) /LINGO-1)结合后,激活胞内RhoA信号,从而导致生长锥溃变及轴突再生失败。LINGO-1 (LRR and Ig domain-containing, Nogo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LINGO-1)是构成NgR受体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亦存在于少突胶质细胞,在分化、损伤后细胞存活及再髓鞘化等过程中起着负性调节的作用。因此,LINGO-1可作为对抗轴突生长抑制因子抑制作用并促进再生轴突髓鞘化的药物靶点。一些研究者给予SCI动物主动免疫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产生相应的中和性抗体后,均能达到阻断抑制因子、改善损伤灶局部微环境、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目的。但即使损伤后立即给予主动免疫治疗也至少需要4~6w的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探索早期被动免疫手段促进SCI后功能恢复更适应临床实际需要。我们的设想是在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LINGO-1特异性抗体阻断损伤处该分子的生物学作用,应当可以削弱下游的轴突抑制信号,阻止损伤局部的神经元凋亡,达到促进轴突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抗体选择的方面,单克隆抗体有着高度的特异性和优越的质量控制,是抗体治疗的首选,但是其制备周期长、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成本相对高昂。而必需明确的首要问题是,阻断靶分子是否能收获有益的治疗效果。因此,基于有效性和经济性的考虑,本研究采用经典的多克隆抗体制备方法获取的足量、高滴度的抗血清作为后续动物实验的干预手段。本课题通过实验研究初步观察了LINGO-1多克隆抗体对脊髓半横断大鼠模型的早期干预作用,为促进SCI后功能修复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LINGO-1抗血清的制备及鉴定;(2) LINGO-1抗血清对脊髓半横断大鼠模型干预的可行性分析;(3)观察LINGO-1抗血清对脊髓半横断大鼠模型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第一部分:LINGO-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目的:表达和纯化带多聚组氨酸(6×His)标签的人LINGO-1胞外段(hLINGO-1aa76-319)融合蛋白,并制备兔源性抗hLINGO-1aa76-319的多克隆抗体。方法:1.PCR扩增LINGO-1的76-319位氨基酸编码序列cDNA:根据hLINGO-1aa76-319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BamHⅠ、EcoRⅠ酶切位点及保护碱基,以pCMV-SPORT6-LINGO-1质粒为模板,高保真Taq酶作用下PCR扩增hLINGO-1aa76-319 cDNA片段。2. pET30a(+)-hLINGO-1aa76-319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hLINGO-1aa76-319 cDNA的PCR产物及pET30a(+)载体分别用BamHⅠ、EcoR、双酶切后回收后进行体外连接,转化DH5a感受态细菌,挑取单克隆菌落,摇菌,提取质粒。pET30a(+)-hLINGO-1aa76-319重组质粒经PCR及酶切鉴定后,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3.hLINGO-1aa76-319融合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将pET30a(+)-hLINGO-1aa76-319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感受态细菌,挑取菌落PCR阳性的单菌落接种于卡那抗性的LB培养基中,培养至OD为0.6~0.8时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的IPTG诱导,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收集样本行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蛋白条带,分析确定最佳诱导表达条件。取最高蛋白表达量的菌液适量离心,沉淀重悬于裂菌缓冲液,冰浴超声裂解,分别取上清、沉淀行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以明确目的蛋白在宿主菌中的表达形式并验证融合蛋白是否正确表达。4.hLINGO-1aa76-319融合蛋白大量表达后的纯化:优化表达条件下,大量培养1000mL菌液,离心后收集菌体沉淀,裂解缓冲液重悬细菌,冰浴后超声破碎,离心获取包涵体,脲溶解后经Ni-NTA螯合树脂层析洗脱回收LINGO-1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SDS-PAGE电泳结果经Bandscan5.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蛋白纯度。为了获得纯度更高的蛋白,将全部蛋白初样经SDS-PAGE电泳分离后,切取目的蛋白胶块-80℃冻存。5.抗hLINGO-1aa76-319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冻存过夜的蛋白胶块加适量弗氏佐剂研磨。充分乳化后,家兔背部多点皮下注射。每隔7d进行一次加强免疫,第3次免疫注射后的第10d微量取血,4℃冰箱过夜,离心获得血清。以免疫前兔血清作为阴性对照,ELISA测定血清效价。当抗体效价达到预期水平时即可放血收获抗血清,-80℃冰箱保存。6.抗血清特异性鉴定及效价验证:表达hLINGO-1aa76-319融合蛋白的BL21菌体总蛋白及提取的大鼠脑组织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制备的LINGO-1多克隆抗体为一抗,Western blot方法验证抗体的特异性。用纯化后hLINGO-1aa76-319融合蛋白包被ELISA反应孔,以免疫前兔血清作为阴性对照,ELISA法检测LINGO-1抗血清的效价。结果:1.PCR扩增LINGO-1的76-319位氨基酸编码序列cDNA: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可见一约732bp条带,与目的片段的大小相符。2. pET30a(+)-hLINGO-1aa76-319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hLINGO-1aa76-319PCR扩增产物双酶切后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提取筛选的重组质粒DNA, PCR反应扩增目的片段,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鉴定,可得到约5.4kbp及732bp两条带,目的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显示目标序列与GeneBank(序列号为NM032808)相应序列完全吻合,证实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命名为pET30a(+)-hLINGO-1aa76-319。3.hLINGO-1aa76-319融合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重组质粒转化后PCR阳性菌株经IPTG诱导,收集细菌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在37℃、0.4mM IPTG诱导1.5 h的条件下,融合蛋白高表达,经抗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 mAb)行Western blot鉴定证实该蛋白条带为hLINGO-1aa76-319融合蛋白;菌体沉淀经超声破碎后,上清及沉淀的SDS-PAGE电泳结果进一步证明,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4.hLINGO-1aa76-319融合蛋白大量表达后的纯化:按步骤三的优化表达条件扩大培养体系,收获包涵体蛋白,纯化后回收重组融合蛋白。BCA法测定蛋白的浓度为4600mg/L,蛋白的纯度为70.8%。5.抗hLINGO-1aa76-319pAb的制备:免疫前,对动物多次行耳缘静脉滴血法收集162ml血液,获得52ml的对照血清。整个免疫过程中,家兔摄食正常,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第3次免疫注射后的10d经耳缘静脉微量取血,ELISA测定血清效价均高于1:312500。4免后,颈动脉采血法收获血液共197ml,制备抗血清61ml,收获的对照血清及抗血清均经过0.22μm滤膜过滤,-80℃冰箱保存。6. LINGO-1抗血清的效价及特异性鉴定:经ELISA法检测,收获的抗hLINGO-1aa76-319抗血清的效价为1:1562500。表达hLINGO-1aa76-319融合蛋白的BL21菌体总蛋白及提取的大鼠脑组织膜蛋白经Western blot检测,纯化后的抗hLINGO-1aa76-319多克隆抗体为一抗,显色蛋白条带与预期结果吻合,无明显非特异性着色。结果证实所制备的多抗滴度高,特异性良好。结论:制备的抗LINGO-1多克隆抗体具备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抗体效价,为进一步研究LINGO-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第二部分:LINGO-1多克隆抗体的组织渗透性及其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能力分析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处局部给予的LINGO-1多克隆抗体的组织渗透性及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为后续的被动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12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半横断对照血清组)和实验组(半横断抗血清组)。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另外两组均行T9脊髓背侧半横断术。半横断术后,使用微量渗透泵分别给予对照血清和LINGO-1抗血清。术后3d和28d取各组T8~T10节段脊髓作冰冻切片,应用间接和直接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以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LINGO-1多抗可否进入脊髓组织并是否与LINGO-1分子(抗原)特异性结合。结果:造模大鼠术后清醒时,双侧下肢完全瘫痪,肌张力低,证明模型制作成功。术后3d,正常组兔源性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SCI处可检测出兔源性抗体;术后28d,对照组和实验组SCI处及周围组织仍可以检测到兔源性抗体。术后3d,对照组切片LINGO-1染色强度明显强于实验组(t=26.491,P=0.000)。多抗预处理后的对照组切片LINGO-1染色强度明显弱于未预处理的对照组切片(t=31.879,P=0.000)。结论:成功建立脊髓背侧半横断模型,局部应用抗血清后能有效渗透到损伤的脊髓组织中,并能与脊髓组织中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此外,在脊髓损伤区伤后3-28天的时间窗内均可检测到LINGO-1多克隆抗体,证实该多抗可在损伤局部较长的时间内发挥被动免疫的作用。第三部分:LINGO-1多克隆抗体对脊髓半横断模型大鼠的被动免疫治疗效果评估目的:评价脊髓损伤处局部给予LINGO-1多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9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3只)、半横断对照血清组(23只)及半横断抗血清组(23只)。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另外两组均行T9脊髓半横断术。术后,两组使用微量渗透泵鞘内分别局部给予对照血清和LINGO-1抗血清。术后3d,利用蛋白pull-down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方法对各组脊髓损伤处组织行RhoA活性分析,组织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神经元凋亡情况。术后14d,立体定向注射BDA于右侧的感觉运动皮层顺行示踪CST纤维。术后28d,处死动物,收集脊髓损伤处横切和纵切,行BD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术后1d及每周,对各组动物盲法行BBB行为学评分。活化RhoA蛋白量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及LSD多重比较,凋亡神经元计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最大再生轴突长度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BBB行为学评分采用重复测量ANOVA及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RhoA活性分析试验中,各组RhoA蛋白总表达量无差异,但活化RhoA蛋白量以对照组最高,实验组次之,正常组最少。各组以RhoA总蛋白为校正标准,获取活化RhoA蛋白光密度指数K为统计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经ANOVA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686.711,P=0.000),再经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的活性RhoA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实验组的活性RhoA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01);2.在凋亡神经元检测中,盲法计数每个样本6张切片的凋亡神经元数目。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5,P=0.022),证明实验组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与RhoA活性分析试验结果吻合。3.BDA轴突示踪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头端距SCI 11~16mm处组织的横切面结果显示,两组CST轴突纤维均特异性着色。而尾端距SCI 11~16mm处组织的横切面结果显示,对照组CST轴突纤维未见着色,实验组中25%可见CST轴突纤维着色(4/16)。各组纵切切片中,对照组标记的CST轴突纤维均在脊髓背侧损伤处上游或者损伤处中止,损伤尾侧未见阳性标记的CST轴突纤维;相反,实验组75%的大鼠损伤尾侧可见阳性标记的CST轴突再生纤维(12/16),再生轴突跨过SCI处最大长度的范围为6.9±1.2mm, Md为7.9mm。4.脊髓背侧半横断损伤后,大鼠的背侧及背外侧CST轴突被离断,仅脊髓腹侧少量CST轴突纤维残留。术后,各组大鼠双侧下肢完全瘫痪,肌张力低。后肢运动功能采用BBB运动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具体统计结果如表3-3所示。脊髓损伤后,对照组大鼠鞘内持续4w给予对照血清后,BBB评分为12.2±1.5,实验组大鼠鞘内持续4w给予对照血清后,BBB评分为14.4±1.4。BBB评分中,11分与13分的差别在于动物的前后肢体间是否存在协调运动。BBB评分大于14分时,动物前后肢体间的协调运动频繁存在,是后肢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的一个重要征象。3w时,BBB评分大于14分的实验组动物比率高于对照组(37.5%VS 13.3%),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1.000);4w时,BBB评分大于14分的实验组动物的比率高于对照组(75.0% VS 20.0%),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3)。以上结果表明,LINGO-1抗血清鞘内给药后能促进SCI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SCI后鞘内给予LINGO-1多克隆抗血清,可有效的阻断损伤部位轴突再生抑制信号的激活,减少神经元凋亡,显著降低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神经组织,促进轴突再生及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11
ABSTRACT  11-24
前言  24-27
第一部分 LINGO-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27-85
  1.1 LINGO-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8-40
    1.1.1 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28-32
    1.1.2 实验方法  32-40
  1.2 LINGO-1蛋白表达和纯化  40-52
    1.2.1 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40-46
    1.2.2 实验方法  46-52
  1.3 LINGO-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52-59
    1.3.1 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52-54
    1.3.2 实验方法  54-59
  1.4 结果  59-64
  1.5 讨论  64-73
  1.6 结论  73-74
  参考文献  74-79
  第一部分 附图  79-85
第二部分 LINGO-1多克隆抗体的组织渗透性及其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分析  85-105
  2.1 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86-87
  2.2 实验方法  87-90
  2.3 结果  90-92
  2.4 讨论  92-96
  2.5 结论  96-97
  参考文献  97-102
  第二部分 附图  102-105
第三部分 LINGO-1多克隆抗体对脊髓半横断模型大鼠的被动免疫治疗效果评估  105-131
  3.1 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06-107
  3.2 实验方法  107-114
  3.3 结果  114-117
  3.4 讨论  117-121
  3.5 结论  121-122
  参考文献  122-128
  第三部分 附图  128-131
综述一  131-142
综述二  142-151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51-15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申请  153-154
致谢  154-156
统计学证明  156

相似论文

  1. 拟南芥胱硫醚-γ-合成酶(D-AtCG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血清制备,Q943.2
  2.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3. 草鱼呼肠孤病毒vp5、vp7基因cDNA的克隆、表达及VP5、VP7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S941.41
  4. 草鱼呼肠孤病毒vp6和ns38基因的克隆、表达及VP6和NS38免疫原性研究,S941.41
  5. 企鹅珍珠贝Cd-MT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初步研制,X835
  6.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7. 红笛鲷清道夫受体B型Ⅰ类和抗冻蛋白Ⅱ型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定量分析,S917.4
  8. 羊种布鲁氏菌16M优势蛋白抗原的鉴定,S852.61
  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N基因的序列分析,S852.65
  10.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11. 人源β-防御素-6的原核表达及纯化,Q78
  12. 圆眼珍珠蛙(Lepidobatrachus laevis)皮肤cDNA文库的构建、筛选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原核表达和活性研究,Q78
  13. 新型菊酯类农药降解酶的生化鉴定及分子改造研究,X172
  14. 丙草胺和乙草胺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S482.4
  15.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16. 氯噻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S482.3
  17. 猪流感病毒NS1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NS、NP蛋白细胞定位研究,S858.28
  18. 鸡RANKL活性区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体制备,S831
  19. 虾蟹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比较研究,S945
  20.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S855.12
  21.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fim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S858.29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头部及神经外科学 > 脊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