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虾蟹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比较研究

作 者: 连林坤
导 师: 王文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水生生物学
关键词: 水生甲壳动物 螺原体 人工回感 多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病理学
分类号: S9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华绒螯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是近年来在水生甲壳动物中发现的新型病原微生物,该病原体可引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颤抖病(Tremor disease),还可以导致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大规模死亡,给我国虾蟹等重要的经济水生甲壳动物的养殖造成了极大威胁。螺原体是原核细胞生物中最小的一类,可滤过220nm孔径滤膜,它有一种特殊的顶端结构,能使其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这与螺原体的侵染和致病有关。该病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存在侵染方式有:1、单个分散形式;2、众多螺原体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后聚集形成包涵体,其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由于螺原体体积很小,在光镜下不宜辨认,所以普通的H.E染色很难确定螺原体感染的病理学特征。本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开展了螺原体对河蟹和克氏原螯虾不同器官和组织的感染病理学研究。在河蟹和克氏原螯虾的各个组织包括心肌、肝胰腺、肠、鳃,以及感染发病严重个体的肌肉组织均呈现阳性反应,大量的螺原体寄生于结缔组织中,聚集形成包涵体,呈棕黄色颗粒状,单个散在形式存在的螺原体呈淡黄色。通过螺原体不同菌株对罗氏沼虾进行感染实验,经过二十多天的观察统计,发现1~3组中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在接种后的前几天基本都出现个别虾死亡的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接种时机械损伤和应激反应导致个体死亡。用分离自中华绒螯蟹的螺原体菌株BY08-1接种罗氏沼虾其死亡率高于对照组,但死亡率不是很高(33%)。而用分离自罗氏沼虾的螺原体菌株MR10感染健康罗氏沼虾,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随之明显上升,至最后,死亡率达到95%。虽然两种菌株均分离自水生甲壳动物,属于水生螺原体,但由于最初分离的寄主不同,其对罗氏沼虾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别。随后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分别用中华绒螯蟹螺原体多抗和罗氏沼虾螺原体多抗与患螺原体病的罗氏沼虾组织进行反应,结果显示罗氏沼虾螺原体多抗反应强烈,而中华绒螯蟹螺原体多抗阳性反应较弱,也进一步证实了从不同水生动物上分离到的螺原体对不同寄主存在感染差异。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即从不同水生动物上分离到的螺原体存在感染差异,本文对不同来源的螺原体感染宿主的超微病理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螺原体在患颤抖病河蟹的各个组织中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寄生在细胞质内;在患螺原体病罗氏沼虾的各个组织中更多的是以散状的方式寄生。不同寄主来源的水生螺原体菌株对于不同的宿主具有不同侵染能力和毒力,推测可能是水生螺原体在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变异和寄主选择压力造成的。

全文目录


摘要  3-5Abstract  5-9第1章 绪论  9-25  1.1 虾蟹螺原体病研究进展  9-11  1.2 螺原体类微生物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进展  11-17    1.2.1 螺原体类微生物生物学特性  11-13    1.2.2 螺原体类微生物致病性研究进展  13-17  1.3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理学研究现状  17-20  1.4 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20-25    1.4.1 免疫组化技术的分类  21-22    1.4.2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22-23    1.4.3 免疫组化技术在水产研究中的应用  23-25第2章 河蟹与克氏原螯虾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初步研究  25-34  2.1 实验材料  25-26  2.2 实验方法  26-29    2.2.1 回感实验  26-27    2.2.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7-28    2.2.3 组织病理切片  28    2.2.4 HE染色  28    2.2.5 免疫组化(IHC)反应  28-29  2.3 实验结果  29-32    2.3.1 回感实验  29    2.3.2 HE染色  29-30    2.3.3 免疫组化  30-31    2.3.4 电镜(TEM)观察  31-32  2.4 讨论  32-34第3章 罗氏沼虾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及不同来源的螺原体对该虾感染致病性比较研究  34-44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5-36    3.1.1 不同寄主来源螺原体菌株的分离和培养  35    3.1.2 罗氏沼虾的饲养  35    3.1.3 不同寄主来源螺原体对罗氏沼虾的感染实验  35    3.1.4 罗氏沼虾螺原体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同第一章2.2.2)  35-36    3.1.5 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IHC)反应比较实验(同第一章2.2.3,2.2.5)  36  3.2 结果  36-42    3.2.1 不同寄主来源螺原体对罗氏沼虾的感染实验  36-37    3.2.2 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分析  37-42  3.3 讨论  42-44第4章 河蟹与罗氏沼虾螺原体病的病理学比较研究  44-51  4.1 实验材料  44-45  4.2 实验方法  45-46    4.2.1 样品采集和组织处理  45    4.2.2 电镜(TEM)技术  45-46  4.3 结果  46-49    4.3.1 患"颤抖病"河蟹组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结果  46-48    4.3.2 患"螺原体病"罗氏沼虾组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结果  48-49  4 讨论  49-51参考文献  51-60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60-61致谢  61-62

相似论文

  1. 企鹅珍珠贝Cd-MT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初步研制,X835
  2. 螺原体细胞骨架蛋白与其细胞形态关系的研究,S945
  3. 丙草胺和乙草胺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S482.4
  4. 氯噻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S482.3
  5.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6. 猪流感病毒NS1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NS、NP蛋白细胞定位研究,S858.28
  7. 鸡RANKL活性区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体制备,S831
  8. CoQ10对禽痛风蛋鸡肾脏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S858.31
  9.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江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对策,S945
  10. PRL-3和p2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5.2
  11. 板蓝根多糖对无初乳仔鼠免疫功能的影响,S853.7
  12. 犬代偿肾构型、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研究,S858.292
  13. 乳腺癌钙化X线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R737.9
  14.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734.2
  15. Survivin和Yes-associated prote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16. 黏附分子P-选择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5.2
  17. 648例胃癌回顾性分析,R735.2
  18. 犬股骨头坏死区在不同应力刺激下骨重建时BMP-2表达水平的实验研究,R687.3
  19. 宫颈癌组织中RECK基因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20. 磷脂酰肌醇-3-激酶、存活素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R735.3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学 > 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