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有机胺修饰的钼氧、钒氧簇杂化材料的合成和表征

作 者: 秦超
导 师: 许林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无机化学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钼氧化合物 钒氧化合物 单晶结构 水热合成 官能化 衍生物
分类号: O6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概述了多酸化学近年来的发展,并对其中的一些典型的杂化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评述。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我们采用柔性的钼氧或钒氧化合物作为原料,结合有机胺的结构导向作用,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和常规方法合成新颖的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并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成果,总结如下: 1.水热条件下由Na2MoO4和二乙烯三胺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螺旋型化合物[H3N(CH22NH2(CH22NH3]2[Mo9O30],并经X-射线单晶衍射、IR、ICP、元素分析和TGA/DTA进行表征。该化合物的无机半单元[Mo9O306-具有21螺旋轴,该阴离子链最有趣的一点是作为一个整体它不仅是螺旋的,而且当把它由螺旋轴分为两股时,每一股仍然呈现出螺旋结构。另外,与其它曾见报道的螺旋型化合物相比,其独特之处是该螺旋链只是由Mo-O结构单元构筑的。 2.水热条件下由NaVO3,H3PO4,FeCl2,和1,10-phen合成了手性层状化合物{(phen)VO]2(V2O5)(HPO4)}n,并经X-射线单晶衍射、IR、ICP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在该化合物结构中,1,10-phen的N原子直接配位在钒的骨架上。更为有趣的是,晶体结构中含有两种类型的手性层,一个表现为左旋的,另一个为右旋的,导致外消旋化合物的生成。而且在每一层中,共存着三种独特的8-,12-,16-元环。 3.水热条件下由Na2MoO4,FeCl2,1,2-propanediamine和1,10-phen合成了双链化合物[Fe(o-phen)MoO4]n,并经X-射线单晶衍射、IR、ICP、元素分析和ESR进行表征。该化合物的一维链是由四个多面体环构筑的,即两个{MoO4}四面体,两个{FeN2O3}六面体。而且在该化合物的结构中没有Mo-O-Mo桥连单元,只存在M-O-Mo连接形式。 4.常规法由2,4-二甲基苯胺,DCC和[Bu4N]2[Mo6O19]合成了新的双官能化多酸衍生物[Bu4N]2[Mo6O17(NAr)2],并经X-射线单晶衍射和紫外吸收光谱进行表征。该衍生物的阴离于部分[MO6O17cyAi)212-表现为直线型的中心对称性,这是用Peng组的合成方法得到的第一个直线型六铝酸盐衍生物。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31
  1.1 多酸化学发展趋势  11-16
    1.1.1 多酸化学发展前景  11
    1.1.2 多酸化学合成和结构的新进展  11-16
  1.2 有机胺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水热合成  16-30
    1.2.1 水热合成概述  16-17
    1.2.2 有机胺在构筑化合物中的作用  17
    1.2.3 有机胺为模板剂的钼氧化合物的水热合成  17-24
      1.2.3.1 有机胺作为电荷补偿、空间填充和结构导向剂的Mo-O簇杂化化合物  17-20
      1.2.3.2 有机胺作为配体直接键连到钼氧骨架上构筑的杂化化合物  20-21
      1.2.3.3 有机胺作为配体与金属键合构筑的钼氧杂化化合物  21-24
    1.2.4 有机胺为模板剂的钒氧化合物的水热合成  24-30
      1.2.4.1 有机胺作为电荷补偿的钒氧化合物  24-25
      1.2.4.2 有机胺作为配体直接键连到钒氧骨架上的杂化化合物  25-27
      1.2.4.3 有机胺作为配体与金属键合构筑的钒氧杂化化合物  27-30
  1.3 本论文选题及目的  30-31
第二章 螺旋型化合物[H_3N(CH_2)_2NH_2(CH_2)_2NH_3]_2[Mo_9O_(30)]_∞的水热合成和结构表征  31-41
  2.1 前言  31
  2.2 实验部分  31-32
    2.2.1 试剂与仪器  31-32
    2.2.2 水热合成  32
  2.3 结果与讨论  32-39
    2.3.1 晶体结构  32-37
    2.3.2 合成  37-38
    2.3.3 物理测试  38-39
      2.3.3.1 IR光谱  38
      2.3.3.2 元素分析  38-39
      2.3.3.3 TGA/DTA分析  39
  2.4 结论  39-41
第三章 手性层状化合物{[(phen)V~ⅣO]_2(V_2~ⅤO_5)(HPO_4)}_n的水热合成和结构表征  41-49
  3.1 前言  41
  3.2 实验部分  41-42
    3.2.1 试剂与仪器  41-42
    3.2.2 水热合成  42
  3.3 结果与讨论  42-48
    3.3.1 晶体结构  42-46
    3.3.2 合成  46-47
    3.3.3 物理测试  47-48
      3.3.3.1 IR光谱  47-48
      3.3.3.2 元素分析  48
  3.4 结论  48-49
第四章 一维双链化合物[Fe(o-phen)MoO_4]_n的水热合成和结构表征  49-58
  4.1 前言  49
  4.2 实验部分  49-50
    4.2.1 试剂与仪器  49-50
    4.2.2 水热合成  50
  4.3 结果与讨论  50-57
    4.3.1 晶体结构  50-55
    4.3.2 合成  55
    4.3.3 物理测试  55-57
      4.3.3.1 IR光谱  55
      4.3.3.2 元素分析  55
      4.3.3.3 ESR光谱  55-57
  4.4 结论  57-58
第五章 直线型双官能化[Mo_6O_(19)]~(2-)的芳香胺衍生物[Bu_4N]_2[Mo_6O_(17)(NAr)_2]  58-65
  5.1 前言  58
  5.2 实验部分  58-59
    5.2.1 试剂与仪器  58-59
    5.2.2 化合物制备  59
  5.3 结果与讨论  59-64
    5.3.1 晶体结构  59-63
    5.3.2 合成  63
    5.3.3 物理测试  63-64
  5.4 结论  64-65
附录  65-87
参考文献  87-97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97-98
致谢  98

相似论文

  1. 双季戊四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工艺研究,TQ223.164
  2. 联萘酚的合成与拆分,O625.3
  3. 氯虫酰胺的合成研究,TQ453.2
  4. N-甲基取代吡咯类香料的合成及其卷烟加香应用研究,TQ655
  5. 金催化磺酸盐与炔烃类加成反应及反式3-取代苯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R914
  6. 联萘酚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手性分离,O631.3
  7. 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中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研究,G633.8
  8. 靶向人端粒G-四链体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键合作用研究,TQ460.1
  9. C~6-烷基及C~6-氮杂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的合成,TQ460.1
  10. 药物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光谱及分子对接研究,R96
  11. L-4-硝基苯丙氨酸等5种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学作用研究,R96
  12. L-4-氟苯丙氨酸等6种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学作用研究,R96
  13. 氨基膦酸酯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研究,R96
  14. 芴类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O437
  15. 芳香二羧酸配位聚合物的构筑与性能研究,O631.1
  16. 多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R96
  17. 长链芳香多羧酸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O631.3
  18. C60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O621.3
  19. 有机聚合物/改性蛭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83.1
  20. 乳酸基共聚物/蛭石微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32
  21. 基于新型三肽衍生物扩链剂聚氨酯的合成,TQ323.8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元素有机化合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