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野人”约翰的拉康式解读

作 者: 赵志刚
导 师: 段晓英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拉康 镜像 自我 主体性 想象界 象征界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阿道斯·赫胥黎是二十世纪一位多产的英国作家,其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就是预测了600年以后的人类世界。本论文从拉康镜像理论和三界说理论入手,探讨了影响主人公约翰的重重镜像,分析在主体建构的过程中,想象界象征界的相互作用。野蛮人约翰在想象界对新世界充满了向往。而当他来到新世界时,他与象征界的任何观念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约翰并没有认同象征界的社会法则,它选择了抗争和离开。他幻想的是一个不可能的真实界。拉康认为,个人的主体性是通过认同社会法则而确立的。但约翰并不能认同他所生活的社会法则,所以他的主体性无法成功的确立。本论文一共分为五部分。引言部分概括介绍了作者阿道斯·赫胥黎的生平和其代表作《美丽新世界》以及国内外学者们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和评论,分析了用拉康理论解读小说的可能性和意义。第一章论述了野蛮人约翰的出生背景,分析野人约翰的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强调了语言和文化在约翰主体的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指出了语言的道德和对话属性对约翰自我构建的特殊意义。同时,在保留区的文化尤其是当地的土著文化和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帮助约翰完成了在镜像阶段的主体意识的构建。第二章重点介绍了约翰在想象界中追寻主体性的尝试。根据拉康的理论,想象界充满了幻想、想象和欲望。当约翰发现在保留地的镜像破灭后,他开始了对新世界生活的向往。这一部分主要体现了约翰对自我主体性的追求和对幸福的渴望,由此阐明了想象界中主体镜像的虚幻性和欺骗性。第三章对约翰在象征界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在约翰的世界里,想象界和象征界的相互作用,使他对象征界社会的非人性和人性的扭曲产生了厌恶。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环境和对自我的主体的追求,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的身份认同是毫无意义的。第四章分析了约翰的理想世界和它的最终选择。他的逃离是对新世界的无意识反抗。拉康认为,实在界是不可知且不可同化的。约翰所追求的理想世界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约翰的鞭打自己的行为是对新世界的挑战和对自己人性弱点的惩罚。当他的人性弱点被击破后,他带着无法选择完美世界的遗憾自杀了。约翰最终无法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归根结底是因为新世界无视个体的主体性。结论部分总结了对《美丽新世界》进行拉康式解读的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的分析,揭示了镜像阶段在个人寻找自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拉康的理论阐明缺乏人性的社会制度造成了个体的主体性的缺失。另外,反乌托邦小说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警示。赫胥黎通过约翰这一形象向现代人提出警告:如果未来人类社会像世界国那样没有自由,缺乏人性,那么人类的生活将变得毫无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Introduction  9-20
Chapter Ⅰ The Mirror Stage: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  20-31
  A.Self-realization through Language  20-24
  B.Self-identity through culture  24-31
Chapter Ⅱ The Imaginary Order:Aspiration for New Life  31-38
  A.Pursuit for Subjectivity  32-34
  B.Desire for Happiness  34-38
Chapter Ⅲ The Symbolic Order:Incompatibility with the "Civilized World"  38-51
  A.Perplextity in Dehumanization  41-44
  B.Disgust by Distortion of Humanity  44-51
Chapter Ⅳ The Real Order:Impossible to Achieve  51-59
  A.Inability to Separate from the Civilization  51-54
  B.Collapse in Hallucination  54-59
Conclusion  59-63
Notes  63-65
Bibliography  65-69
Acknowledgements  69-70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清单  70

相似论文

  1.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2.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3. 中职幼师口语课教师示范的“表演”问题研究,G633.41
  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5.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6.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7.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8.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9.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10. 东莞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G637
  11.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12. 自我评价学习法在高校体教专业排球普修课程中的运用探究与效果分析,G842
  13.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14.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R473.73
  15.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16.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17. 大学生心智觉知与自我接纳、共情的关系研究,B844.2
  18. 大学生品牌依恋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B841
  19. 珠心算训练对儿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B842.3
  20. 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B842.3
  21. 自尊类型、自我框架对风险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B849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