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去甲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拆分性能研究

作 者: 单含文
导 师: 任其龙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手性固定相 手性拆分 糖肽抗生素 高效液相色谱
分类号: TQ46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1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手性拆分是获得光学纯物质的主要途径,在医药工业、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等领域均有重要意义,亦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门课题。目前已开发了多种单一对映体物质的制备方法: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酶法拆分法、萃取拆分法、不对称转换法和色谱拆分法等。手性色谱拆分法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手性分离方法,目前侧重于手性固定相的研究。本文应用不同的间隔臂,合成了两种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去甲万古霉素(NVC)手性固定相(CSP)。1、 将硅胶于150℃下真空干燥后,加入无水甲苯中,进行共沸蒸馏除去残余水分。接着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于110℃下加热回流4h,将硅胶硅烷化。而后将硅烷化硅胶与间隔臂1,6-二异氰酸酯己烷在氮气保护下于70℃下加热反应2h,除去残余1,6-二异氰酸酯己烷后加入经真空干燥的去甲万古霉素,继续在氮气保护下70℃加热反应12h,合成了NVC-CSP1。反应均在自制的装置内进行。2、 去甲万古霉素真空干燥后与少量(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无水吡啶中氮气保护条件下70℃加热搅拌1h,冷却后加入未改性硅胶继续在氮气保护条件下70℃加热搅拌20h,制备成NVC-CSP2。色谱性能研究:考查了NVC-CSP1对布洛芬对映体的静态吸附能力,对R和S型布洛芬的吸附能力有差异表明NVC-CSP1对布洛芬具有一定的手性拆分能力。而后对萘普生进行拆分,结果在三种流动相模式下,只有正相模式表现出拆分效果。采用正己烷/异丙醇=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时萘普生能够得到最佳分离,分离度为2. 1。NVC-CSP2对5-甲基-5-苯基乙内酰脲进行手性拆分,并对流动相组成、有机溶剂含量、流速和柱温对拆分效果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在反相:甲醇/2%三乙胺醋酸缓冲液和极性有机相:甲醇、异丙醇以及甲醇/冰醋酸/三乙胺情况下能够将5-甲基-5-苯基乙内酰脲手性拆分,正相则没有显示出手性分离。在流动相为甲醇/2%三乙胺醋酸缓冲液(pH5. 5) =10/90,流速0. 6ml/min,柱温20℃的最优分离条件下,成功的将手性化合物5-甲基-5-苯基乙内酰脲基线分离。在流动相为甲醇/2%TEAA(pH7) =1/99,流速为0. 6ml/min,对萘普生、丹磺酰化-α-氨基正丁酸也进行了手性拆分,也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分离度分别达到了0. 37和0. 9。将NVC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在非手性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柱Sellulltry C18(巧0*4 .6Inln 1.d.)上分离蔡普生,流动相为甲醇/0 .25%TE从 (50/50,pHS.5),流速0.7ml/min,检测波长为300nm,柱温25oC的条件下,NVC也展现了一定的拆分能力。 本文通过实验验证,NVC一CSP由于通过化学键合而成,因而具有较好的手性拆分能力,而且稳定性也相当好,在三种流动相模式间相互转换对固定相造成的损伤很小,这使得NVC一CSP能够拆分很广的手性物质。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手性拆分,糖肤抗生素,高效液相色谱牙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缩写词表  7-8
前言  8-10
目录  10-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1) --手性拆分方法  12-21
  1. 1 手性拆分方法  12-19
    1. 1. 1 结晶法  12
    1. 1. 2 化学拆分法  12-13
    1. 1. 3 酶法拆分法  13
    1. 1. 4 萃取拆分法  13-14
    1. 1. 5 不对称转换  14
    1. 1. 6 色谱法  14-19
      1. 1. 6. 1 “刷型”手性固定相  15-16
      1. 1. 6. 2 配体交换色谱(LEC)手性固定相  16-17
      1. 1. 6. 3 蛋白质手性固定相  17
      1. 1. 6. 4 环糊精键合手性固定相和手性冠醚键合固定相  17-18
      1. 1. 6. 5 多糖衍生物CSP  18
      1. 1. 6. 6 合成手性聚合物键合相  18-19
      1. 1. 6. 7 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  19
  1. 2 小结  19-21
第二章 文献综述(2) --糖肽抗生素类手性选择剂  21-33
  2. 1 糖肽抗生素的结构  21-22
  2. 2 手性识别机理  22
  2. 3 流动相模式  22-23
  2. 4 互补分离和柱耦合技术  23-24
  2. 5 糖肽类抗生素手性固定相的制备方法  24-26
  2. 6 手性柱的装填  26-29
    2. 6. 1 色谱柱装填方法  27-29
  2. 7 糖肽类抗生素手性选择剂在HPLC上的应用  29-31
    2. 7. 1 糖肽抗生素CSPs的色谱拆分  29-31
  2. 8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  31
  2. 9 手性制备分离  31-32
  2. 10 小结  32-33
第三章 去甲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1的制备与手性分离研究  33-56
  3. 1 去甲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1的制备  33-38
    3. 1. 1 实验设备及化学药品、试剂  33
    3. 1. 2 去甲万古霉素键合手性固定相1的合成步骤  33-38
  3. 2 反应过程分析鉴定  38-40
    3. 2. 1 产品的元素分析  38-39
    3. 2.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去甲万古霉素  39-40
  3. 3 静态吸附  40-41
  3. 4 去甲万古霉素手性柱1的装填  41-45
    3. 4. 1 仪器、材料和试剂  41-42
    3. 4. 2 匀浆剂的选取  42-43
    3. 4. 3 装柱装置的设计  43-44
    3. 4. 4 装柱过程  44-45
      3. 4. 4. 1 湿法装柱过程步骤  44-45
  3. 5 柱效测试  45-47
  3. 6 去甲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1的色谱应用  47-54
    3. 6. 1 实验设备及试剂  47
    3. 6. 2 新柱预处理  47
    3. 6. 3 流动相的选择策略  47-48
    3. 6. 4 三种操作模式下对萘普生的手性拆分  48-54
      3. 6. 4. 1 正相模式  48-52
      3 . 6 . 4 . 2反相模式下  52-53
      3. 6. 4. 3 极性有机相模式  53-54
  3. 7 本章小结  54-56
第四章 去甲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2的制备与手性分离研究  56-67
  4. 1 去甲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2的制备  56-58
    4. 1. 1 仪器与试剂  56
    4. 1. 2 去甲万古霉素键合手性固定指2的合成步骤  56-58
  4. 2 去甲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2的表征  58
  4. 3 装柱和柱效测试  58-59
  4. 4 流动相组成对容量因子和分离效果的影响  59-62
  4. 5 温度对分离的影响  62-63
  4. 6 流速对分离的影响  63-64
  4. 7 缓冲液PH值对分离的影响  64
  4. 8 去甲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2对其他手性药物的拆分  64-65
  4. 9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  65-66
  4. 10 本章小结  66-67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67-70
  5. 1 结论  67-68
  5. 2 建议  68-70
参考文献  70-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芴甲氧羰基-D-色氨酸及D-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O631.3
  2. 犀牛角及其仿制品的研究,TS932.2
  3. 奶粉中三聚氰胺分析方法研究及快速测定体系的建立,O657.3
  4. 鸭ADSL与PurH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与肌肉肌苷酸(IM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S834
  5. 生长素对harpin蛋白激发HR的调控机制初步研究,S432.1
  6. 多聚糖PC类衍生物CSPs的合成及手性分离能力的研究,TQ460.1
  7.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TQ463
  8. 除草剂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S481.8
  9. 长春花吲哚生物碱检测的方法及其分离纯化,R284
  10. 联萘酚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手性分离,O631.3
  11. 饲料中维吉尼亚霉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S816.17
  12. 食品包装纸中有害化学物的分析测定及迁移研究,TS206.4
  13. 响应面法优化天麻中天麻素提取工艺研究,R284.1
  14.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研究,TS207.53
  15. 聚乙烯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及迁移研究,TS206.4
  16. MTX保守治疗胎盘植入乳汁及血清浓度监测,R714.22
  17. 注射用头孢硫脒与四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R942
  18. 应用IP-RP-HPLC法研究磷酸肌酸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代谢处置,R96
  19.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R942
  20. 耻垢分枝杆菌MSMEG6402基因功能的研究,R378
  21. 尿液修饰核苷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R737.1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抗菌素制造 > 其他抗菌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