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除草剂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作 者: 陈晓旭
导 师: 李文明;韩丽君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药学
关键词: 溴苯腈 硝磺草酮 玉米 土壤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分类号: S48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以溴苯腈与硝磺草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HPLC-MS/MS)分别建立了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土壤中的简便、快捷、可靠的残留分析方法,同时分别对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样本和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及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溴苯腈的分析方法:土壤和玉米样本经乙腈震荡提取,土壤和玉米粒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玉米植株和玉米秆用PSA和石墨化炭黑(GCB)共同净化后,以HPLC-MS/MS分析样本中的溴苯腈。土壤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6.28%~100.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5.33%;玉米植株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3.15%~93.25%,RSD为3.26%~5.08%;玉米粒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5.60%~109.26%,RSD为4.00%~8.87%;玉米秆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5.20%~85.39%,RSD为6.35%~8.39%。溴苯腈在土壤、玉米植株、玉米粒和玉米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0.02、0.01和0.05 mg/kg。硝磺草酮的分析方法:土壤样本经甲醇-水溶液(50/50,V/V)震荡、超声提取,以HPLC-MS/MS分析,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3.30%~91.38%,RSD为0.07%~11.80%;玉米样本经乙腈-水(50/50,V/V)震荡提取,玉米粒用PSA净化,玉米植株和玉米秆用PSA和GCB共同净化后,以HPLC-MS/MS分析样本中的硝磺草酮。玉米植株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8.49%~82.29%,RSD为2.58%~11.95%;玉米粒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68.95%~103.59%,RSD为1.58%~12.05% ;玉米秆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0.89%~94.42% , RSD为6.96%~11.89%。硝磺草酮在土壤,玉米植株,玉米粒和玉米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2、0.01、0.005和0.05 mg/kg。溴苯腈与硝磺草酮的田间残留试验于2009-2010年在北京和山东两地进行。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溴苯腈和硝磺草酮在土壤和玉米中的消解动态趋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0e-kt。溴苯腈在2009年和2010年的半衰期分别为:北京土壤9.90和4.11天;山东土壤3.87和2.91天;北京玉米植株0.81和2.55天;山东玉米植株2.20和0.72天。溴苯腈的最终残留试验以推荐施药的高剂量和推荐施药高剂量的1.5倍在玉米3~5叶期,杂草2~5叶期喷雾一次,在青玉米期采集青玉米籽粒,玉米成熟期采集土壤、玉米籽粒和玉米秆。溴苯腈在土壤、青玉米粒、收期玉米粒和玉米秆中的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硝磺草酮在2009年和2010年的半衰期分别为:北京土壤8.90和1.02天;山东土壤1.80和5.65天;北京玉米植株1.37和1.43天;山东玉米植株0.97和0.39天。硝磺草酮的最终残留试验以推荐施药的高剂量和推荐施药高剂量的1.5倍在玉米5~6叶期喷雾一次,在青玉米期采集青玉米籽粒,玉米成熟期采集土壤、玉米籽粒和玉米秆。硝磺草酮在土壤、青玉米粒、收期玉米粒和玉米秆中的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溴苯腈和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消解均较快,在土壤、青玉米籽粒、收期玉米籽粒和玉米秆中均未检测到最终残留量。在推荐的施药剂量下,溴苯腈和硝磺草酮在玉米上的使用都是安全的。

全文目录


致谢  4-10摘要  10-121 文献综述  12-2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1.2 玉米的基本概况  12-13  1.3 玉米田除草剂发展概况  13-14  1.4 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基本概况  14-15    1.4.1 溴苯腈的基本概况  14    1.4.2 硝磺草酮的基本概况  14-15  1.5 溴苯腈与硝磺草酮残留研究进展  15-22    1.5.1 前处理研究进展  16-19      1.5.1.1 提取方法  16-18      1.5.1.2 净化方法  18-19    1.5.2 残留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9-22      1.5.2.1 气相色谱法(GC)  19-20      1.5.2.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20      1.5.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0-21      1.5.2.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  21-222 引言  22-233 材料与方法  23-28  3.1 试剂与材料  23  3.2 仪器与设备  23-24  3.3 实验方法  24-28    3.3.1 溴苯腈的实验方法  24-26      3.3.1.1 提取  24      3.3.1.2 净化  24      3.3.1.3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  24-26    3.3.2 硝磺草酮的实验方法  26-28      3.3.2.1 提取  26      3.3.2.2 净化  26      3.3.2.3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  26-284 结果与分析  28-49  4.1 溴苯腈的结果与分析  28-32    4.1.1 标准工作曲线  28    4.1.2 仪器最小检出量  28-29    4.1.3 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  29    4.1.4 添加回收实验结果  29-30    4.1.5 残留量计算公式  30-31    4.1.6 实验方法的讨论  31-32      4.1.6.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1      4.1.6.2 实验仪器的选择  31-32  4.2 硝磺草酮的结果与分析  32-34    4.2.1 标准工作曲线  32    4.2.2 仪器最小检出量  32    4.2.3 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  32-33    4.2.4 添加回收实验结果  33    4.2.5 残留量计算公式  33-34    4.2.6 实验方法的讨论  34      4.2.6.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4      4.2.6.2 实验仪器的选择  34  4.3 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  34-38    4.3.1 田间残留试验  34-35    4.3.2 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  35-36    4.3.3 消解动态试验及最终残留试验  36-38      4.3.3.1 消解动态试验  36      4.3.3.2 最终残留试验  36-38  4.4 田间残留试验结果  38-49    4.4.1 溴苯腈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  38-42      4.4.1.1 溴苯腈在土壤与玉米植株中的消解动态  38-42      4.4.1.2 溴苯腈在玉米粒、玉米秆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  42      4.4.1.3 溴苯腈在玉米上使用的安全建议  42    4.4.2 硝磺草酮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  42-49      4.4.2.1 硝磺草酮在土壤与玉米植株中的消解动态  42-47      4.4.2.2 硝磺草酮在玉米粒、玉米秆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  47      4.4.2.3 硝磺草酮在玉米上使用的安全建议  47-495 结论与讨论  49-51  5.1 结论  49  5.2 讨论  49-51    5.2.1 溴苯腈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  49-50    5.2.2 硝磺草酮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  50-51参考文献  51-55ABSTRACT  55-57附图  57-64个人简介  64

相似论文

  1. 玉米秸秆层燃特性的试验研究,TK16
  2.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3. STOP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S336
  4.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5.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6.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7.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8.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X53
  9.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10.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11.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12.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S153.6
  13.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14.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15.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16.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17.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18. 肉牛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类危害性因素分析,S823
  19. 外源氮输入对中亚热带山地土壤可溶性氮及CH4氧化的影响,S714
  20.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21.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植物化学保护理论 > 农药残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