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ER、PR、C-erbB-2与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关系研究

作 者: 刘予生
导 师: 陈建中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ER,PR,C-erbB-2 抗肿瘤药物 肿瘤药敏实验 乳腺癌
分类号: R737.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和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乳腺癌术后化学治疗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恶性肿瘤具有较强异质性,对各种化疗药物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肿瘤药敏试验通过检测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直接获得试验数据,指导临床个性化选择药物。由于肿瘤药敏试验开展的局限性,建立乳腺癌基因型与各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关系,间接根据肿瘤药敏指导临床选药,为乳腺癌个性化化疗提供了一种方法。乳腺癌基因型分为Lumi nalA型:ER(+).PR(+).C-erbB-2(-), LuminalB型:ER(+).PR(+).C-erbB-2(+),Basal-like型:ER(-).PR(-).C-erbB-2(-)和ERBB2(+)型:ER(-).PR(-).C-erbB-2(+).目前,肿瘤药敏试验在乳腺癌药物选择方面进行过一些研究,但是尚无ER、PR、C-erbB-2与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和化疗方案关系的类似研究。ER是细胞高特异性糖蛋白,可与细胞配体紧密结合,较低数量的配体即可激活ER通路,产生作用。ER通过诱导雌激素作用的基因转录促使癌细胞增殖。PR是雌激素作用的终产物,PR的合成须有雌激素启动,ER水平是影响PR表达的重要因素,其阳性程度越高,PR表达就越多,ER活性及其通路是PR表达的关键。C-erbB-2是一种原癌基因,其在细胞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及控制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中起决定性作用,生长因子与细胞表面C-erbB-2受体结合后,活化胞内酪氨酸蛋白激酶,引起酪氨酸自身磷酸化,进而引发瀑布式连锁反应,信号经细胞膜和细胞间质传至细胞核,激活C-erbB-2基因,增强细胞有丝分裂,调控细胞生长,促进肿瘤增殖及分化,其过度表达提示C-erbB-2基因无限扩增,进而引起C-erbB-2基因复制转录增加,从而导致C-erbB-2mRNA翻译水平提高和C-erbB-2受体合成增加及过表达,通过与配体结合,诱使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引发肿瘤细胞无限分裂和生长。C-erbB-2也是耐药基因,其阳性率越高,癌细胞耐药性越强,疗效越差。由于乳腺癌基因分型可更好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且其基因表型可影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通过肿瘤药敏试验建立ER、PR、C-erbB-2与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关系,进而指导临床个性化选择药物,可使化学治疗更有针对性。材料与方法1标本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科入院手术治疗的69例乳腺癌标本,术中经快速冰冻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术后标本进一步常规病理检查,并检测ER、PR、C-erbB-2。肿块标本收集后,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如下处理,避免标本细菌污染,①在15ml培养管中用RMPI-1640培养液冲洗标本3次;②加含100U/ml青、链霉素的RMPI-1640培养液适量浸泡标本20min,完成上述处理后,在无菌原则下,剪碎标本,进行下步处理。2研究方法把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检测细胞活性度和计数,调整细胞浓度,设立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各种药物稀释成试验用药液后,加药液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上,培养四天后,加入0.5%MTT经过培养和溶解后,在酶标仪上检测吸光度值,计算各孔细胞抑制率。3评价标准以5PPC溶液浓度作为药物敏感性评价浓度,其评价标准为:高敏感组肿瘤细胞抑制率>50%,敏感组肿瘤细胞抑制率为30%-50%,耐药组肿瘤细胞抑制率<30%。4统计学方法本试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符合条件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氟尿嘧啶在ER(+)、PR(+)、C-erbB-2(-), ER(+)、PR(+)、C-erbB-2(+), ER(-)、PR(-)、C-erbB-2(-)和ER(-)、PR(-)、C-erbB-2(+)四组标本中,细胞抑制率没有体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与各组收集标本例数较少有关,甲氨喋呤在ER(+)、PR(+)、C-erbB-2(-)型细胞抑制率高于ER(+)、PR(+)、C-erbB-2(+)型,ER(-)、PR(-)、C-erbB-2(-)型和ER(-)、PR(-)、C-erbB-2(+)型(P<0.05);阿霉素在ER(+)、PR(+)、C-erbB-2(-)型细胞抑制率高于ER(-)、PR(-)、C-erbB-2(-)和ER(-)、PR(-)、C-erbB-2(+)型(P<0.05);表阿霉素在ER(+)、PR(+)、C-erbB-2(-)型细胞抑制率高于ER(-)、PR(-)、C-erbB-2(+)型(P<0.05);紫杉醇在ER(+)、PR(+)、C-erbB-2(-)型细胞抑制率高于ER(+)、PR(+)、C-erbB-2(+)型,ER(-)、PR(-)、C-erbB-2(-)型和ER(-)、PR(-)、C-erbB-2(+)型(P<0.05)。结论1.乳腺癌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存在关系。ER(+)、PR(+)、C-erbB-2(-)、ER(+). PR(+)、C-erbB-2(+)和ER(-)、PR(-)、C-erbB-2(-)三型在各种抗肿瘤药物的细胞抑制率高低顺序一致:PTX>EPI>ADM>5-FU>MTX;ER(-)、PR(-)、C-erbB-2(+)型在各种抗肿瘤药物的细胞抑制率高低为:PTX>ADM>EPI> 5-FU>MTX。2.不同基因型的乳腺癌对同一种化疗药的细胞抑制率不同,提示化疗的获益不同。紫杉醇、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和甲氨蝶呤在ER(+)、PR(+)、C-erbB-2(-)型细胞抑制率均最高,在ER(-)、PR(-)、C-erbB-2(-)型细胞抑制率均最低。乳腺癌的化疗应考虑其基因型的不同,选择敏感药物,争取最大获益,实现乳腺癌治疗个体化。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3
正文部分 ER、PR、C-erbB-2与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关系研究  13-35
  引言  13-15
  材料与方法  15-19
    1.1 实验材料  15-16
    1.2 方法  16-19
  结果  19-23
    2.1 细胞培养情况及存活状态  19
    2.2 ER、PR、C-erbB-2表达状态不同的乳腺癌细胞的药敏情况  19-23
  讨论  23-31
  结论  31-32
  参考文献  32-35
综述部分 ER、PR、C-erbB-2与抗肿瘤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关系探讨  35-55
  参考文献  49-55
后记部分  55-58
  缩略词索引  55-56
  个人简历  56-57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7-58
  致谢  58

相似论文

  1.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R473.73
  2. 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照射的相关研究,R737.9
  3. 乳腺癌钙化X线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R737.9
  4. CIF与CEF方案用于Ⅱ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R737.9
  5. 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与ER、PR及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R445.1
  6. HOXA9 HOXA10 HOXA1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R737.9
  7. 乳腺癌免疫分型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及用于预后判断的可行性,R737.9
  8. 环磷酰胺LDM联合MTD在乳腺癌抗血管生成、诱导凋亡方面的研究,R737.9
  9. MTD化疗联合节律化疗对乳腺癌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研究,R737.9
  10.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在骨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9
  11. 全乳腺大切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灶形态学变化及部分分子生物学特点研究,R737.9
  12. 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R737.9
  13. 联合检测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R737.9
  14. 大豆异黄酮摄入与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R737.25
  15. 乳腺X线摄影假阴性乳腺癌临床分析,R737.9
  16. 乳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9
  17. CK5/6和EGFR为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不良因素的分析,R737.9
  18. 盐酸埃罗替尼的合成工艺研究,TQ463
  19. Wnt3A、Wnt5A和Wnt10B在人乳腺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R737.9
  20. 乳腺癌人源骨转移细胞株中TGFA基因表达的作用及意义,R737.9
  21. SK4在肝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730.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乳腺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