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寒暄语的本体及其理解研究
作 者: 王巧立
导 师: 黄赟琳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寒暄语 寒暄语类别 寒暄语理解 关联理论
分类号: H0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寒暄语(phatic communion),又称应酬语,是由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在1923年研究语言功能时首次提出来的。从语言学角度看,寒暄语是一个礼貌言语行为,它的定义及理解模式与简单的语义编码解码过程有着差异;在会话过程中,寒暄语扮演着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寒暄语涉及的问题有比较重要的研究意义,但就目前研究的现状来看,国内外对于寒暄语的研究还比较杂乱,通常都认为它是小而无目的的交谈,对其的分类也由于不同认识角度进而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寒暄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修正了某些观点的不足之处,并通过两部近年流行的美剧中搜集的语料,阐释了关联理论对于寒暄语具有解释作用。主要结论如下:一、在寒暄语的分类中,Laver的分类较有价值和解释力,更适合作为研究依据。在对其分类进行了略微调整后,作者提出寒暄语从会话导向的角度应该分为四类:1)中立,2)互相,3)针对说话人,4)针对听话人。二、从寒暄语的分类来看,它是用于建立社会关系的谈话,与其所包含的语义信息无关,旨在传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三、社会生活当中,寒暄主要起的是积极的正面的作用,或者说,消除和减少双方的冲突和对立。四、在寒暄语的定义及理解中,关联理论能够在某些情况下产生正确的话语联系,适宜用来解释寒暄语。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7-12 1.1 THE STUDY BACKGROUND 7-9 1.2 SIGNIFICANCE OF CURRENT STUDY 9-10 1.3 PURPOSE AND METHODOLOGY 10 1.4 ORGANIZAT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10-12 CHAPTER TWO AN ONTOLOGICAL STUDY ON PHATIC COMMUNION 12-32 2.1 UNDERSTANDING THE TERM “PHATIC COMMUNION” 12-16 2.1.1 The Origin of Phatic Communion 12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Phatic Communion 12-14 2.1.3 A Tentative Definition of Phatic Communion 14-16 2.2 CATEGORIZATION OF PHATIC COMMUNION 16-28 2.2.1 Aspect One: Distribution in Discourse 17-18 2.2.2 Aspect Two: Extent of Idiomaticity 18-20 2.2.3 Aspect Three: Discourse Modes 20-27 2.2.4 Aspect Four: Interlocutor-oriented Angle 27 2.2.5 A Revised Categorization-the Authors' Own Categorization 27-28 2.3 FUNCTIONS OF PHATIC COMMUNION 28-32 2.3.1 Pragmatic Functions 29-30 2.3.2 Social Functions 30-32 CHAPTER THREE PHATIC INTERPRETATION UNDER RELEVANCE THEORY 32-47 3.1 THEORETICAL FRAMEWORK---RELEVANCE THEORY 32-39 3.1.1 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 32-34 3.1.2 Context 34-35 3.1.3 Mutual Manifestness 35-36 3.1.4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36-39 3.2 CHARACTERISTICS OF PHATIC COMMUNION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39-41 3.3 PHATIC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41-45 3.3.1 Neutral 42 3.3.2 Mutual 42-43 3.3.3 Self-oriented 43-44 3.3.4 Other-oriented 44-45 3.4 COMMUNICATIVE PRICIPLE OF RELEVANCE 45-47 CHAPTER FOUR CONCLUSIONS 47-49 4.1 SUMMARY OF THIS STUDY 47-48 4.2 LIMITATIONS OF THIS DISSERTATION 48 4.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48-49 ACKNOWLEDGEMENTS 49-50 REFERENCES 50-54 APPENDIX 54
|
相似论文
- 关联—顺应模式下英汉词语文化联想意义的翻译研究,H315.9
- 英汉双关修辞格对比浅析,H15
- 语用关联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H319
- 《老友记》中口语标记语的关联视角研究,H313
- 关联理论视域中广告翻译效度的分析,H315.9
-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军事用语语义泛化研究,H030
-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级差含义研究,H319
- 从关联理论看日中电影字幕翻译中的省略现象,H36
-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红楼梦》中幽默会话的翻译,I046
- 解析关联理论对《雷雨》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阐释力,I046
- 《人人都爱雷蒙德》中言语幽默的关联理论分析,H313
- 《威尼斯商人》对话的语用分析,I561
- 猫を用いる比喩表現の翻訳についての研究,H36
- 关联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G633.41
- 关联理论视角下中国电影字幕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研究,H315.9
- 基于关联理论的隐喻阐释和隐喻翻译研究,H05
- 最佳关联视阈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H059
- 关联理论观照下的影片字幕翻译,H059
-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分析语境对广告语篇的影响,H052
- 法律庭审互动中语用预设研究,H13
- 赵本山小品幽默的关联理论语言阐释,H13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 > 语义学、语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