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约束理论在汽车空调管路总成生产改善中的实践应用

作 者: 贡怡峰
导 师: 周炳海;陈景松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工业工程
关键词: 约束理论 精益生产 工业工程 价值流图析 人机联合分析法
分类号: U463.8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AAA集团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设计、生产及销售汽车管路系统的全球公司。本文主要以AAA集团上海公司内部一款KDT4567汽车空调管路产品的生产改善作为案例进行研究。论文通过运用约束理论的概念,结合价值流图析的方法,分析出此产品生产链中的各项制约因素,并确定关键制约工序,从而针对关键制约工序和相关制约因素不断实施循环的改善。本文通过约束理论结合精益生产的思想,综合运用精益生产及工业工程(以下简称IE)等多种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产品KDT4567的生产链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精益改善方案。首先,论文从产品的关键制约工序入手,利用约束理论的“鼓、缓冲、绳”方法,挖掘解放其产能,并使得非制约工序安排服从于关键制约工序;同时引进了各类看板管理,即由关键制约工序对前道工序作业进行拉动式生产,对其后道工序作业进行推动式生产。对于关键制约工序进行分析,利用人机联合分析法和5W2H方法,简化操作步骤,改进作业方法,从而降低关键制约工序的标准工时;利用头脑风暴法、多轮投票法、多因素多水平分析法等质量管理改善的方法,提升了关键制约工序的一次性合格率;利用设备快速换型思想进一步地挖掘设备潜能,提升了设备的使用率。通过对各关键制约工序的不断改善,充分挖掘了这些工序的潜能,在较少投资的情况下显著提升了生产产能。其次,消除了大量的不增值活动,使总的操作时间减少了21.4%。再有,对非直接生产性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总体生产布局进行了改进,整个公司内部进货出货的物流距离直接缩短了53.9%。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使用5S管理方法,提升全员素质,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善了整个工厂的精神面貌,并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了潜在产品的质量及客户满意度,对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操作也具有很大的意义。通过约束理论结合精益生产实施生产改善,提高了产品KDT4567的各项生产运营指标:如生产产能(Capacity)提升了192.4%;交货周期LT(Lead Time)由实施前的45天缩短为26天;生产效率MCE(Manufacturing Cycle Efficiency)提高了36.9%;产品的一次合格率FTQ(First time Qulified)和质量的稳定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18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0-12
    1.1.1 全球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10-11
    1.1.2 中国汽车业在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和机遇  11
    1.1.3 成本竞争将是企业QSTP 综合竞争中关键  11
    1.1.4 企业内部制造成本优势的挖掘将是企业的生存关键  11-12
  1.2 此课题的重要性  12
  1.3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6
    1.3.1 传统精益生产理论国内外的现状及应用  12-13
    1.3.2 约束理论TOC在国内外的现状及应用  13-15
    1.3.3 价值流分析VSM在国内外的现状及应用  15-16
  1.4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16-18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8-29
  2.1 引言  18
  2.2 约束理论TOC概述  18-23
    2.2.1 约束理论TOC的基本思路  18-19
    2.2.2 约束理论的核心步骤  19
    2.2.3 约束理路TOC的九条生产作业计划制定原则  19-21
    2.2.4 “鼓”、“缓冲器”和“绳子”  21-22
    2.2.5 不同生产系统下的TOC生产管理  22-23
      2.2.5.1 线性生产系统的TOC生产管理  22
      2.2.5.2 网状生产系统的TOC生产管理  22-23
  2.3 价值流管理理论与方法概述  23-24
    2.3.1 价值流图析技术  23
    2.3.2 价值流管理的实施步骤  23-24
    2.3.3 价值流图析的优点  24
  2.4 工业工程理论和其他精益生产方法研究概述  24-26
    2.4.1 方法研究  25
    2.4.2 作业测定  25-26
  2.5 约束理论与传统精益生产理论的差异  26-29
    2.5.1 约束理论和精益生产的共同之处  26
    2.5.2 约束理论和精益生产的实践上的区别  26-29
第三章 汽车空调管路总成生产系统问题分析  29-44
  3.1 现场描述  29-30
    3.1.1 现场管理现状分析  29
    3.1.2 Body Line生产线现状  29-30
  3.2 当前价值流图绘制与分析  30-39
    3.2.1 KDT4567产品的目前状态数据信息收集  30-33
    3.2.2 KDT4567产品制造过程能力分析  33-34
    3.2.3 绘制KDT4567产品的当前价值流图  34-37
    3.2.4 KDT4567产品的当前价值流分析  37-39
  3.3 基于精益价值流分析确定生产链中的制约因素  39-44
    3.3.1 分析KDT4567产品在生产链中的相关制约因素和工序过程  39-40
    3.3.2 识别KDT4567产品制造过程中关键制约工序过程  40-41
    3.3.3 评估KDT4567关键制约工序过程的影响  41-44
第四章 挖掘生产制约因素的规划  44-52
  4.1 KDT4567产品关键制约工序潜力挖掘  44-47
    4.1.1 利用DBR方法充分挖掘关键制约工序潜力  44-45
    4.1.2 确定关键制约工序生产计划  45-46
    4.1.3 确定关键制约工序和产成品的缓冲库存和安全库存  46-47
  4.2 KDT4567产品非制约工序服从制约工序安排  47
    4.2.1 生产单元布局的优化调整  47
    4.2.2 确定对上游、下游作业的控制方法  47
  4.3 生产看板设计  47-52
    4.3.1 是否需要建立超市看板拉动  47-48
    4.3.2 看板系统的设计  48-52
      4.3.2.1 单卡提料看板  48-49
      4.3.2.2 双卡看板系统  49-50
      4.3.2.3 看板布告栏  50-51
      4.3.2.4 各看板在布告栏上的摆放和移除规则  51-52
第五章 突破提升关键生产约束条件  52-74
  5.1 KDT4567产品关键制约工序进一步分解  52-56
    5.1.1 工序人机联合作业分析  52-54
    5.1.2 人机联合作业改进  54-55
    5.1.3 应用“5W2H”分析当前关键生产制约工序流程  55-56
  5.2 KDT4567产品关键制约工序合格率提升  56-65
    5.2.1 工序合格率的统计分析  56-57
    5.2.2 工序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头脑风暴  57-58
    5.2.3 确定关键合格率影响因素  58
    5.2.4 多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  58-59
    5.2.5 确定质量改善计划  59-65
      5.2.5.1 焊接产品放置、夹持改善计划  59-61
      5.2.5.2 喷淋水残余控制改善计划  61-62
      5.2.5.3 降低焊接设备交互干扰改善计划  62-64
      5.2.5.4 调整焊接标准时间改善计划  64-65
  5.3 提升KDT4567产品关键制约工序设备使用率  65-69
    5.3.1 关键生产制约工序设备设备损失时间分析  65
    5.3.2 工序设备损失时间的降低与改善  65-66
    5.3.3 工序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分析与提升  66-69
  5.4 关键制约工序优化改善效果评价  69-74
    5.4.1 第一制约因素的改善  69-70
    5.4.2 第二制约因素的改善  70
    5.4.3 第三制约因素的改善  70-74
第六章 进一步寻找挖掘新的制约因素  74-82
  6.1 综合改善后的价值流分析  74-81
    6.1.1 绘制关键制约因素改善后的价值流图  74-76
    6.1.2 寻找新的关键制约因素  76
    6.1.3 其他一些制约因素的改善  76-81
      6.1.3.1 原材料采购方式的改进以降低原材料库存约束  77
      6.1.3.2 工厂的整体布局改进以降低物流无效流转距离的约束  77-78
      6.1.3.3 现场5S的改进以改善企业文化的约束  78-81
  6.2 谢绝惰性阻碍突破制约因素的改善  81-82
    6.2.1 惰性带来的影响  81
    6.2.2 坚持持续地实施改善制约因素  81-82
第七章 效益分析与实施评价  82-86
  7.1 直接效益分析  82-84
    7.1.1 生产产能的提升  82
    7.1.2 制造周期(MCT)的加快  82-83
    7.1.3 制造效率(MCE)的提升  83
    7.1.4 结果分析  83-84
  7.2 间接效益分析  84
  7.3 总结与展望  84-86
结束语  86-87
参考文献  87-89
致谢  89-9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0

相似论文

  1. 美诗兰(天津)公司化妆笔生产流程改善研究,F273
  2. 翟镇煤矿主要生产系统本质安全化改善研究,TD79
  3. S公司看板管理系统的设计,F273
  4. NBZC公司生产计划系统优化设计,F426.4
  5. 基于约束理论的生产运作仿真优化研究,F273
  6. HL公司生产提前期问题研究,F426.6
  7. TOC在瀚宇博德公司主生产计划管理中的应用,F426.6
  8. 精益生产在东风本田焊装车间的应用研究,F426.471
  9. 精益造船中零件分道切割及托盘化应用研究,F426.474
  10. 基于TOC的混合流水线调度方法,F273
  11. 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储分拣和配送管理的精益化研究,F259.23
  12. 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研究,F273.2
  13. 南通质监局食品安全远程监管系统规划与实施,F203
  14. H公司的“精益生产”设计与实施研究,F426.4
  15. IE与VE的和合:持续改进方法比较研究,F424
  16. 基于CBR、TOC和TRIZ的绿色设计模型研究,TB472
  17. 显控面板生产流程改善,V268.7
  18. 多品种小批量环境下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改进与实施,TH186
  19. 基于价值流图析的机箱生产流程改善研究,TH186
  20. CSMC公司集成电路设计项目时间管理的研究,F272
  21. XTZ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F426.4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汽车工程 > 汽车结构部件 > 驾驶室及车身 > 驾驶室及车身的附件 > 空调设备及除霜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