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迎合理论与股利政策成因的实证研究
作 者: 饶道生
导 师: 韩乾; 陈海强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迎合理论 股利溢价 股价溢价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股利发放的动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选取沪深两市的A股股票为样本对股利发放进行研究,并着重于检验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股利发放中是否存在迎合行为。本文将着重考虑两种股利发放形式,一种是现金股利方式,另一种是送转增股即股票股利。本文选取了5年作为样本期间,通过进行滚动回归来预测未来的股利支付概率,并用于进一步对迎合理论进行检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现金股利发放中并不存在迎合行为。本文在考虑股票股利发放动机时,从股利迎合和股价迎合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发现从股利发放角度出发时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迎合行为,从投资者存在的非理性的低价股偏好出发,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公司一般倾向于迎合投资者这种低价股偏好。此外,本文在考察周期因子的同时,首次将风险因子引入中国股市股利发放的实证研究中,通过检验发现,加入了风险因子、周期因子特征变量之后,低股价迎合理论仍然可以成立。本文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在中国独特的环境中,这两项指标的衡量不一定很精准,首先是风险因子的计算涉及到CAPM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股票市场;其次就是周期因子因为我国公司普遍成立较晚而存在一定的区分度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迎合理论的检验,提出导致中国迎合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我国投资者普遍不具备长期投资意识,对股利重视程度不足,并热衷短期投资,具有非理性的价格幻觉偏好;二是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持有流通股的中小投资者的股利偏好没有得到合理满足。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8 Table of Contents 8-10 第一章 导论 10-18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6 1.2.1 股利理论 11-12 1.2.2 迎合理论 12-14 1.2.3 中国市场的股利研究 14-16 1.3 文章结构与框架 16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8 第二章 股利迎合理论模型介绍 18-20 2.1 模型适用情形 18 2.2 模型建立 18-20 第三章 研究设计 20-33 3.1 研究思路 20 3.2 研究假设 20-22 3.3 研究设计 22-28 3.3.1 特征变量 22-26 3.3.2 股利 价指标与低股价溢价指标 26 3.3.3 研究方法 26-28 3.4 数据选取 28-33 第四章 实证检验 33-50 4.1 现金股利与迎合理率 33-43 4.1.1 现金股利特征变量多元统计分析 33-37 4.1.2 现金股利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37-43 4.2 股票股利与股利迎合 43-46 4.2.1 股票股利特征变量多元统计分析 43-44 4.2.2 股利视角迎合行为的实证检验 44-46 4.3 股票股利与低股价迎合 46-50 第五章 实证启示 50-52 第六章 结论 52-54 参考文献 54-58 致谢 58-59
|
相似论文
- 控股股东与现金股利分配倾向,F275
-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代理效应还是迎合行为?,F275
- 基于迎合理论的中港两地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实证研究,F276.6;F224
-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F271
- 行为金融视角下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F832.51;F224
-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行为金融学诠释,F224
- 行为股利政策,F275
-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迎合理论之适用性研究,F275
- 现金股利支付决策与迎合理论-基于股改后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F275
- 企业迎合投资行为研究,F224
- 基于股利迎合理论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F275
- 行为视角下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决策研究,F275
- 行为金融视角下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解释,F275
- 股票错误定价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机制研究,F832.51
- 我国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实证研究-基于投资迎合理论的视角,F275
- 股利政策是否迎合了投资者的偏好-来自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经验证据,F275
-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与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 中国真实城镇失业率的估算及奥肯定律的再检验,F224
-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 对食品企业员工认知水平及消费者满意度的调查,F224
- 社会保障对缩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机制探析,F124.7;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