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树脂改性分离丹参酮ⅡA

作 者: 刘传磊
导 师: 秦培勇
学 校: 北京化工大学
专 业: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关键词: HPD-大孔吸附树脂 丹参酮ⅡA 分离纯化 乳块消 中试
分类号: TQ4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丹参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还可以用于癌症、艾滋病、白内障等的治疗。目前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丹参在抗肿瘤、抗衰老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而丹参酮ⅡA为其中的一种主要活性组分。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树脂分离丹参酮ⅡA:实验中采用微波辅助提取丹参酮,并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丹参酮,最终筛选出HPD-100树脂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HPD-100大孔吸附树脂以及改性的HPD-100-CDP树脂对丹参酮ⅡA的动态吸附洗脱性能,为分离丹参酮ⅡA提供最佳吸附洗脱条件。以丹参酮吸附量、丹参酮ⅡA含量、丹参酮ⅡA回收率为考察指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丹参酮ⅡA的动态吸附洗脱条件。提取物上样浓度为0.81 mg/mL,上样流速1mL/min动态最大吸附量为16.80 mg/mL,树脂装柱后上样,上样浓度0.8064 mg/mL,上样体积120 mL。洗脱时采用不同浓度乙醇为洗脱剂,洗脱剂用量为5倍量树脂体积,以1 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树脂可重复使用3次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在上述条件下乙醇浓度达到70%以上时流出液中丹参酮ⅡA的浓度明显增加,说明在此乙醇浓度条件下可以洗脱丹参酮ⅡA,最佳浓度为80%,经计算树脂的洗脱收率为80%左右,丹参酮浓度为吸附前的3倍。(2)微波连续逆流提取中药乳块消中试实验:运用微波连续逆流提取设备,以传统工艺小试试验为参照,用指纹图谱考察微波提乳块消放大实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水提取条件为:提取功率为39KW,温度85℃,时间14 min,固液比1:14,进料传送转动频率30Hz时,主要色谱峰可落入传统工艺色谱峰变化范围内;当醇提取条件为:提取功率39 KW,温度70℃,溶剂是70%乙醇,时间4 min,固液比1:8,进料传送转动频率50 Hz时,主要共有色谱峰可落入传统工艺色谱峰变化范围内。(3)微波辅助从丹参废渣中提取丹参酮ⅡA的工艺研究:应用微波连续逆流提取设备,进行丹参酮废渣中丹参酮ⅡA提取实验的放大中试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9,溶剂为80%乙醇,温度70℃,微波功率39 KW,时间为4 min,丹参酮ⅡA提取率可达到0.68%。并将结果与传统热回流提取方法作对比,结果表明,微波提取工艺在保证提取率的基础上节省了成本,并大幅度缩短提取时间。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2
  1.1 丹参酮简介  12-13
  1.2 大孔树脂的分离原理  13-14
  1.3 吸附及解吸的影响因素  14-16
    1.3.1 被吸附物的性质  14
    1.3.2 表面性质  14-15
    1.3.3 pH值的影响  15
    1.3.4 洗脱剂的影响  15
    1.3.5 上样液浓度的影响  15-16
    1.3.6 温度  16
    1.3.7 其它影响因素  16
  1.4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应用于中药优越性  16-17
  1.5 应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对药效的影响及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17-18
  1.6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的应用前景  18
  1.7 β-环糊精对丹参酮的包合作用  18-20
  1.8 胺基改性树脂分离丹参酮ⅡA  20
  1.9 课题创新点  20-22
第二章 树脂的初步筛选  22-28
  2.1 实验器材与方法  22-23
    2.1.1 实验仪器  22-23
    2.1.2 实验材料  23
  2.2 实验方法  23-25
    2.2.1 色谱分析方法  23
    2.2.2 丹参酮提取液的制备  23-24
    2.2.3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24
    2.2.4 树脂含水量的测定  24-25
    2.2.5 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  25
    2.2.6 树脂吸附量和解吸率的计算  25
  2.3 结果与讨论  25-27
    2.3.1 树脂含水量的测定结果  25-26
    2.3.2 树脂静态吸附与解吸  26-27
  2.4 本章小结  27-28
第三章 环糊精改性HPD树脂进行丹参酮ⅡA的分离  28-40
  3.1 实验材料与器材  28
  3.2 实验方法  28-31
    3.2.1 环糊精改性树脂  28-29
    3.2.2 测定所得改性树脂的含水量  29
    3.2.3 利用改性的树脂进行丹参酮ⅡA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实验  29-31
  3.3 结果与讨论  31-38
    3.3.1 四种树脂的含水量  31
    3.3.2 改性树脂对丹参酮ⅡA的静态吸附量与解析率  31-33
    3.3.3 树脂静态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33-34
    3.3.4 HPD-100-CDP树脂穿透曲线的测定  34-35
    3.3.5 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35-36
    3.3.6 改性树脂动态洗脱分离丹参酮ⅡA  36-38
  3.4 本章小结  38-40
第四章 木质素基β-环糊精的合成以及改性树脂的表征  40-48
  4.1 实验方法  40-43
    4.1.1 L-β-CD的制备  40
    4.1.2 需要考察因素  40-41
    4.1.3 β-环糊精含量的测定  41
    4.1.4 L-β-CD的表征  41
    4.1.5 树脂孔隙率的测定  41
    4.1.6 表观环糊精固载量的测定  41-42
    4.1.7 环糊精固载量的测定方法  42
    4.1.8 环糊精表观固载量计算方法  42-43
  4.2 结果与讨论  43-45
    4.2.1 木质素基β-环糊精的合成  43
    4.2.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43-44
    4.2.3 样品中环糊精含量的测定  44-45
  4.3 本章小结  45-48
第五章 乳块消药物的中试以及微波辅助提取葛根黄酮实验  48-54
  5.1 连续微波逆流提取与干燥装置的设计以及安装调试  48-50
  5.2 用微波连续逆流萃取装置从丹参废渣中提取丹参酮ⅡA的中试研究  50-52
    5.2.1 丹参废渣中提取丹参酮ⅡA中试放大实验  50-51
    5.2.2 微波工艺与传统热回流工艺提取丹参酮的比较  51
    5.2.3 微波工艺与传统热回流工艺提取葛根异黄酮的比较  51-52
  5.3 本章小结  52-54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54-56
  6.1 结论  54
  6.2 建议  54-56
参考文献  56-60
致谢  60-62
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62-64
作者及导师简介  64-65
附录  65-66

相似论文

  1. 苹果多酚对γ射线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防护作用研究,S661.1
  2. 扩展青霉TS414脂肪酶在毕赤酵母的表达、纯化及其催化外消旋萘普生酯化拆分的研究,Q814
  3. 米曲霉FS-1脂肪酶发酵优化、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的研究,TQ925.6
  4. 金花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化学结构的研究,S567.19
  5. 凡纳滨对虾虾头内源性蛋白酶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研究,S985.21
  6. 雪莲果低聚果糖提取分离及分析研究,TS255.1
  7. 1-脱氧野尻霉素合成路线设计及工艺优化研究,TQ463.5
  8. 海洋放线菌GY-4的鉴定及其抗菌物质研究,Q936
  9. 人源β-防御素-6的原核表达及纯化,Q78
  10. 芝麻饼粕中木酚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29
  11. 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TS221
  12. 嗜酸乳杆菌NX2-6抑菌物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TS201.3
  13. 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Vc脂肪酸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TS202.3
  14. 洋葱假单胞菌S31脂肪酶的分离提取及其在食品中应用,TS201.25
  15. 丹参酮ⅡA及烟酸对肥胖幼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R285.5
  16. 海蓬子脂溶性成分的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R284.1
  17. 麦胚抗菌肽富集与分离纯化技术研究,TQ936.16
  18. 枯草芽孢杆菌fmbJ抗菌物质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TQ920.6
  19. 那西肽产生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的研究,TQ936.16
  20. 竹虫(Omphis fuscidentalis)体内纤维素酶系的酶学性质及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Q814
  21. 红曲色素的制备、分离及黄色素结构表征,TS264.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中草药制剂的生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