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

作 者: 刘茜
导 师: 靳玉乐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苗族 多元文化课程 建构
分类号: G4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648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西方国家民族复兴运动而出现的多元文化教育,在当今已成为世界各国民族教育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多元文化课程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强调以文化多样性为前提,整合多元化的文化资源以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以促进社会正义,实现教育公平。我国的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苗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理应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使课程反映多元文化的特性。然而,目前在苗族地区中小学主要采用以主流文化(汉文化)为核心的“大一统”课程模式,这导致苗族学生疏远了本民族文化,迷失了自我。为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中,苗族地区应将苗族文化精华有机地融入学校现行课程体系中以反映多元文化的观点,并保持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必要张力,构建苗族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的丰富和充实,并对深化民族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可为苗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从世界多元文化课程发展趋势和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研究现状入手,在界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对苗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建构的必要性与研究的价值,并概要介绍了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雷山苗族的生态环境实描。主要对研究个案的历史及生态环境进行了概要描述。生存于不同生态圈的人们总会有不同的文化特质、心理特点,苗族文化的形成是反映其独特生境的结果。第三部分,雷山苗族文化的话语解读。人类文化不过是符号化行为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些符号,必须运用解释的手法,去诠释其意义。因此,在这一章着重对苗族文化所蕴含的意蕴及价值予以诠释,以使我们充分认识那些丰富而有待开发的本土文化资源。第四部分,雷山苗族学校课程的现实叙述。通过深入研究现场进行实地研究,揭示了苗族地区现行的一元文化课程导致了苗族文化的边缘化和中断,同时也揭示了苗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实践中的种种误区。如多元文化课程目标的偏狭性和功利性,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的浅层化和表面化等。第五部分,苗族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理念。针对苗族地区学校课程的现状,并依据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理论,提出了苗族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理念:即追求社会正义和教育公平、尊重差异多元、促进沟通与对话、寻求本土知识合法化、保持一元与多元必要的张力、实现课程文化自觉。第六部分,苗族多元文化课程的构建。针对苗族地区在开发多元文化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苗族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理念为指导,进行苗族多元文化课程的构建。提出以课程统整为取向,以整合模式为主的苗族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确立了传承民族文化、发展跨文化能力、培养民族认同感、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的苗族多元文化课程目标;阐明了基于苗族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内容选择的策略;提出了以主题为核心实现课程内容统整,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隐性的教育力量组织课程的观点。第七部分,苗族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基于苗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的现状及苗族多元文化课程的构想,提出苗族多元文化课程实施应坚持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弹性的课程实施策略与模式,采取合作探究式教学、对话教学、适合苗族认知模式的双语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同时以一定的支持条件作保障。第八部分,苗族多元文化课程的评价。阐明了苗族多元文化课程评价应秉持一种发展性评价的取向,并指出了多元文化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界定了评价的范围和标准,提出档案袋评价、苏格拉底评价等质性评价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导论  10-35
  一、研究缘起  10-14
  二、研究现状  14-26
  三、基本概念界定  26-31
  四、研究方法  31-35
第一章 独特的生境:雷山苗族的生态环境实描  35-45
  一、神州的土著——族源  35-36
  二、中国的犹太民族——迁徙史  36-37
  三、大山深处的苗家人——独特的生境  37-45
第二章 丰富的文化:雷山苗族文化的话语解读  45-63
  一、苗族的物质文化  46-51
  二、苗族的社会与精神文化  51-61
  三、苗族文化的教育价值阐释  61-63
第三章 文化的中断:雷山苗族学校课程的现实叙述  63-102
  一、雷山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现状  63-90
  二、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问题聚焦——苗族文化在课程中的失语  90-102
第四章 文化的平等:苗族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理念  102-118
  一、追求社会正义  102-104
  二、尊重多元差异  104-105
  三、促进沟通与对话  105-107
  四、倡导回归生活世界  107-110
  五、寻求本土知识合法化  110-115
  六、保持一元与多元的必要张力  115-116
  七、实现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  116-118
第五章 文化的整合:苗族多元文化课程的构建  118-165
  一、苗族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取向与模式  118-124
  二、苗族多元文化课程目标的确定  124-133
  三、苗族多元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  133-149
  四、苗族多元文化课程内容的组织  149-165
第六章 文化的传承:苗族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  165-182
  一、相互调适与缔造的课程实施取向  165-166
  二、弹性的课程实施策略与模式  166-168
  三、苗族多元文化课程的教学  168-176
  四、苗族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的支持条件  176-182
第七章 文化的检讨:苗族多元文化课程的评价  182-193
  一、苗族多元文化课程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182-184
  二、苗族多元文化课程评价的主体  184-185
  三、苗族多元文化课程评价的范围与标准  185-190
  四、苗族多元文化课程评价方法  190-193
结束语  193-195
参考文献  195-201
附录  201-205
后记  205

相似论文

  1.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2.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4.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G633.55
  5.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8.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9.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10. 南京市区景观生态网架系统建构研究,TU986
  11.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12.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13. 当代“技术与社会”问题的文化考量,N02
  14.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D669
  15.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16. 基于思维导图的网络讨论式教学研究,G434
  17.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18. 学生课程意识研究,G423
  19. 建构主义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G633.2
  20. 公诉引导侦查制度研究,D925.2
  21.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