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

作 者: 何丽
导 师: 潘峰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稳定度 社会背景指标 建构 依据 内容
分类号: D66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低收入群体是一个庞大且重要的群体,该群体收入微薄,人数众多,既包括农民也包括工人,既包括私企员工也包括国企职工,既包括下岗职工也包括在岗职工,既包括残疾人也包括健全人,既包括偏远山区的人也包括城市和近郊的人,既包括低文化水平的人甚至文盲和半文盲的人,他们不论是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中,还是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都面临一定的困境。低收入群体广泛分布于我国城乡各个角落,对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作用。合理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增强政治稳定,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同时,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基本状况与发展动向等也时时作用于低收入群体,对该群体的稳定与发展变化产生各种影响。影响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因素复杂多样,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心态、行为状况等,外因主要包括自然背景、社会背景等。作为背景因素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必须重视。就社会环境而言,对于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是必然且深远的,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基本状况与发展动向时时作用于低收入群体,对该群体稳定度的发展变化产生各种影响。低收入群体的稳定度严重涉及社会稳定度,而社会稳定度集中表现为低收入群体的稳定度;社会背景对生活于其中的低收入群体来说,社会背景状况对该群体的心态、行为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该群体的稳定与否发挥着直接而且重要的作用,是判断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重要指标。所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证社会背景指标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是很有必要的,对于预警该群体稳定度不可缺少。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理念,以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实际问卷、图书查询、历史资料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对社会背景指标下影响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各项基本数据等资料进行详细的采集、归类、分析,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摆事实、列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就资料所给出的信息研究其导致的低收入群体的稳定度状况,并深入探讨在实际把握和应用这一指标时应正确处理的一些深层问题,科学地系统地建立起衡量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本文通过初步建立一个评测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并深入探讨在实际把握和应用这一指标时还应注意的一些深层问题。经过详细的调查和论证,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初步建立起预警低收入群体稳定度指标体系的社会背景指标,为决策者提供符合国家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要求的、可操作性强的、系统的科学参考和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引言  12-14
第一章 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总体指标情况  14-20
  1.1 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总体指标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  14-17
    1.1.1 低收入群体的界定  14-15
    1.1.2 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内涵  15-16
    1.1.3 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相关指标  16-17
  1.2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的意义  17-18
  1.3 目前相关研究状况的评述  18-20
第二章 确立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的合理性依据  20-28
  2.1 社会主义利益共同体理论  20-21
  2.2 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追求  21-23
  2.3 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3-24
  2.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4-25
  2.5 民生导向的执政理念  25-28
第三章 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系统内容及其客观性  28-45
  3.1 国家宏观经济指项  28-35
    3.1.1 GDP增长率  28-30
    3.1.2 财政收入增长率  30-32
    3.1.3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  32-34
    3.1.4 物价上涨率  34-35
  3.2 国家政策导向指项  35-39
    3.2.1 有关政策法规出台率  35-36
    3.2.2 人大政协相关提案率  36-37
    3.2.3 其他群体参与社会公益及救助比例  37-38
    3.2.4 劳动纠纷比例  38-39
  3.3 社会舆论舆情指项  39-45
    3.3.1 网络舆论集中度  39-41
    3.3.2 主流报刊关注度  41-43
    3.3.3 相关课题研究比例  43-45
第四章 把握和运用该社会背景指标应注意的几个深层问题  45-49
  4.1 社会背景指标和其它指标之间及其与内在指标的关联性  45-46
  4.2 社会背景指标的稳定性和历史性  46
  4.3 社会背景指标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46-47
  4.4 社会背景指标的相对性  47-49
结束语  49-51
参考文献  51-52
发表文章目录  52-53
致谢  53-55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5-57

相似论文

  1. 基于视觉特性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TN919.81
  2. 基于用户兴趣特征的图像检索研究与实现,TP391.41
  3.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4. 基于内容的服装图像检索技术研究及实现,TP391.41
  5.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用户关注概念区域发现,TP391.41
  6.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8.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9.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G633.55
  10. 高中地理灾害教育内容与策略探究,G633.55
  11.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12.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必修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现状及对策研究,G831.3-4
  13.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4.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15. 林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923.2
  16.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17.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分析,G633.55
  18.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生活化,G633.3
  19.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20. 南京市区景观生态网架系统建构研究,TU986
  21.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