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合肥光源高亮度运行模式研究

作 者: 张赫
导 师: 何多慧;王琳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核技术及应用
关键词: 电子储存环 聚焦结构 低发射度 高亮度 闭轨校正 FMA 束流寿命 插入件 波荡器 扭摆器 辛积分 生成函数
分类号: TL50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合肥光源(HLS)现在运行于通用光源模式(GPLS)下,发射度为166nm-rad。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NSRL)二期工程希望实现高亮度模式(HBLS)运行,将发射度降低到27nm-rad。但是在调机实验中,发现HBLS具有一些局限性:聚焦铁强度过高,导致发热量过大,不能长期稳定运行;工作点靠近结构共振带,对聚焦四极铁强度误差敏感;直线节中点处垂直方向β函数较大,不适合插入件(尤其是超导wiggler)的运行。针对HBLS的局限性,我们提出了新的高亮度模式lattice。 新的高亮度模式满足以下要求:1)四极铁聚焦强度系数k小于4.3m-2;2)工作点距离超周期结构共振带的距离合适;3)直线节处垂直方向β函数小,适合插入件运行;4)低发射度。新的二重对称高亮度模式lattice(L2)将发射度降低到55.94nm-rad,工作点为(4.45,2.43),直线节处的垂直方向β函数分别为0.35m和3.56m。我们还提出了一组新的四重对称高亮度模式lattice(L4-1、L4-2和L4-3),发射度分别为42.33nm-rad、25.71nm-rad和16.14nm-rad。其工作点位置接近,分别为(5.20,2.53)、(5.21,2.55)和(5.21,2.54),β函数的形状也比较类似,这样便于我们在调机实验时逐步的降低发射度,最终达到16.14nm-rad。L4-3在直线节中点处的垂直方向β函数为1.14m。关于亮度的计算表明,L4-3在弯铁中点处的特征波长的同步辐射光亮度达到和超过了HBLS的设计水平。我们也讨论了新高亮度lattice的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学性质,对轨道校正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L4-3的束流寿命进行了计算。 能够兼容插入件的运行是新高亮度模式的主要设计目标之一。因此,我们较为详细的讨论了L4-3模式下插入件对束流动力学的影响。对于HLS上的永磁波荡器(undulmor),我们建立了其磁场的三维模型,利用辛积分生成函数的方法得到了波荡器磁场的辛映射,并进行了粒子跟踪的研究。研究表明,永磁波荡器对于储存环的β函数和工作点影响不大,可以不需要校正。对于HLS上的超导扭摆器(wiggler),由于缺少详细的磁场数据,我们只建立了其磁场的硬边模型。超导wiggler对工作点和β函数的影响非常之大,必须进行补偿。我们讨论了局部补偿和全局补偿的方案。由于受到HLS现在的工作流程(必须将电子从200MeV慢加速到800MeV)的限制,全局补偿的方案更为可行。我们也计算了插入件对发射度和能散的影响。 总之,在HLS现有条件下实现高亮度模式运行,并使其与插入件(尤其是超导wiggler)兼容的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予以解决。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6
目录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8
  1.1 同步辐射光源历史回顾  10-12
  1.2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NSRL)简介  12-15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5-18
第二章 电子储存环lattice设计有关理论  18-34
  2.1 Lattice设计的目标和步骤  18
  2.2 理想轨道(Reference orbit)和自然坐标系  18-19
  2.3 储存环lattice设计中的常用元件  19-22
    2.3.1 磁铁元件  19-22
      2.3.1.1 多极场  19-20
      2.3.1.2 主导磁铁(二极铁)  20-21
      2.3.1.3 聚焦磁铁  21
      2.3.1.4 六极铁  21
      2.3.1.5 校正铁  21
      2.3.1.6 冲击磁铁  21-22
      2.3.1.7 切割磁铁  22
    2.3.2 其他元件  22
      2.3.2.1 高频腔  22
      2.3.2.2 束流位置监测器(Beam Position Monitor)  22
      2.3.2.3 自由空间  22
  2.4 横向动力学  22-23
  2.5 重要的lattice参数  23-28
    2.5.1 亮度(Brilliance)  23-24
    2.5.2 发射度(Emittance)  24
    2.5.3 寿命τ  24
    2.5.4 周长C  24-25
    2.5.5 超周期数N_(per)  25
    2.5.6 工作点Q_x,Q_y  25-26
    2.5.7 色品ξ_x,ξ_y  26
    2.5.8 动量紧缩因子α_p  26
    2.5.9 每圈的辐射能量损失U_r  26-27
    2.5.10 同步相角φ_s  27
    2.5.11 阻尼时间和衰减分配数τ_i,J_i  27
    2.5.12 能散σ_e  27
    2.5.13 束团尺寸σ_x,σ_y和σ_s  27-28
  2.6 接受度  28-31
    2.6.1 物理接受度  28
    2.6.2 动量接受度  28-29
    2.6.3 色品校正  29-30
    2.6.4 动力学孔径  30-31
  2.7 误差  31-34
    2.7.1 闭轨畸变  31-32
    2.7.2 误差放大因子  32
    2.7.3 闭轨畸变的校正  32-34
第三章 合肥光源(HLS)高亮度模式lattice研究  34-76
  3.1 合肥光源高亮度模式的设计目标  34-36
    3.1.1 原有高亮度模式的局限性  34-36
    3.1.2 合肥光源高亮度模式设计目标  36
  3.2 合肥光源高亮度模式lattice设计初探  36-39
    3.2.1 消色散条件下各四极铁聚焦强度之间的关系  36-37
    3.2.2 储存环发射度对第三块四极铁Q3的聚焦强度的依赖关系  37-38
    3.2.3 寻找Q3的合适取值  38-39
  3.3 二重对称的高亮度模式lattice设计  39-56
    3.3.1 聚焦结构  39-43
    3.3.2 非线性动力学  43-49
      3.3.2.1 色品校正  43
      3.3.2.2 工作点随动量偏差和初始位置的变化  43-45
      3.3.2.3 动力学孔径  45-46
      3.3.2.4 Frequency Map Analysis  46-49
    3.3.3 误差和轨道校正  49-55
      3.3.3.1 校正子和BPM的位置  49
      3.3.3.2 闭轨校正原理  49-51
      3.3.3.3 模拟计算结果  51-55
      3.3.3.4 考虑误差时的动力学孔径  55
    3.3.4 亮度  55-56
  3.4 四重对称的高亮度模式lattice设计  56-76
    3.4.1 聚焦结构  56-60
    3.4.2 非线性动力学  60-65
      3.4.2.1 色品校正  60
      3.4.2.2 工作点随动量偏差和初始位置的变化  60-62
      3.4.2.3 动力学孔径  62
      3.4.2.4 Frequency Map Analysis  62-65
    3.4.3 误差和轨道校正  65-70
    3.4.4 亮度  70
    3.4.5 关于四重对称lattice L4-3的一点讨论  70-72
      3.4.5.1 四重对称lattice L4-3和二重对称lattice L2的比较  70
      3.4.5.2 关于最小发射度的讨论  70-72
    3.4.6 调机实验  72-76
第四章 关于高亮度模式下束流寿命的研究  76-96
  4.1 量子寿命  76-80
    4.1.1 横向振荡的量子寿命  76-78
    4.1.2 纵向振荡的量子寿命  78-80
  4.2 残余气体散射寿命  80-86
    4.2.1 弹性散射  80-84
    4.2.2 非弹性散射  84-86
    4.2.3 总的残余气体散射寿命  86
  4.3 Touschek寿命  86-93
  4.4 总的束流寿命  93-96
第五章 插入件对束流动力学的影响  96-130
  5.1 合肥光源波荡器状况简介  96-97
  5.2 UD—1磁场模型的建立  97-99
  5.3 UD—1线性场对lattice的影响  99-109
    5.3.1 Lie代数理论简介  99-103
      5.3.1.1 辛条件  99-100
      5.3.1.2 泊松括号  100-101
      5.3.1.3 Lie算符和Lie映射  101-102
      5.3.1.4 BCH公式  102-103
    5.3.2 UD—1的线性映射  103-106
    5.3.3 UD—1线性场对lattice参数的影响  106-109
  5.4 UD—1非线性场的lattice的影响  109-120
    5.4.1 辛积分法  110-112
    5.4.2 生成函数法  112-113
    5.4.3 辛积分和生成函数法跟踪结果的比较  113-118
    5.4.4 动力学孔径  118-120
  5.5 波荡器对储存环参数的影响  120-121
    5.5.1 粒子在波荡器中的能量损失  120
    5.5.2 对发射度和能散的影响  120-121
  5.6 合肥光源扭摆器状况简介  121-122
  5.7 超导wiggler对β函数的影响及补偿  122-130
    5.7.1 超导wiggler磁场的硬边模型  122-123
    5.7.2 超导wiggler对β函数的影响  123-124
    5.7.3 对超导wiggler影响的局部补偿  124-125
    5.7.4 对超导wiggler影响的全局补偿  125-127
    5.7.5 全局补偿后超导wiggler对动力学孔径、发射度和能散的影响  127-130
第六章 总结  130-132
致谢  132-133
发表论文情况  133

相似论文

  1. 不同脑部损伤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实验研究,R743.3
  2. 控制权度量模型及计算,O211.3
  3. 几类序列的多重卷积公式,O157.1
  4. 关于Q-整谱图的一些研究结果,O157.5
  5. 一个与记录时间相关的生成函数研究,O211.3
  6. 托普利兹矩阵的一种分解带状逆预处理矩阵,O151.21
  7. 高次谐波腔的初步研究,TL501.5
  8. 托普利兹方程组的基于嵌入法的预处理矩阵,O241.5
  9. Bailey变换与一些新的q-级数恒等式,O173
  10. 基于校园网E2E时延测量研究,TP393.06
  11.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广义高阶算法研究,O441.4
  12. 变系数广义Hamilton系统的生成函数方法,O241.81
  13. 电针双侧肢体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分析,R246.6
  14. HLSⅡ储存环脉冲四极磁铁注入系统设计研究,TL503.3
  15. 广义Bernoulli-Euler多项式及其研究,O174.14
  16. 无线通信中协同分集的性能分析与编码技术研究,TN919.3
  17. 基于LCOS投影显示的LED照明设计与应用,TN141.9
  18. P分拆的计算,O156.7
  19. 基于N-S方程的烟雾模拟实时性改进,TP391.41
  20. 鞍点逼近方法及在CDO定价中的应用,O212.7
  21. 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实证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原子能技术 > 加速器 > 一般性问题 > 理论(粒子动力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