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脑部损伤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 者: 武娟娟
导 师: 张安民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 Barthel指数(BI)
分类号: R7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验主要研究不同部位损伤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后其功能恢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为今后的康复治疗提供部分依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不同脑部损伤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阶段性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不同脑部损伤的各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值;分析比较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经过统一康复训练后,患者的功能恢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将临床收集病例按损伤部位不同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科的统一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Barthel指数表(BI)对患者进行评分,入院时一次、入院一个月一次,比较各组在训练前、后FMA值的差异、BI值的差异及训练前、后各组间FMA差值、BI差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基底节组、基底节并发脑叶组及基底节并发脑桥组,训练前、后的FMA值有显著性的差异(P=0.000<0.01),训练后FMA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基底节组、基底节进行并发脑叶组及基底节并发脑桥组,训练前、后的BI值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00<0.01),训练后BI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三组间康复训练前后FMA差值均数的比较(F=0.452,P=0.640>0.05),无显著性差异;BI差值均数的比较(F=3.575,P=0.040<0.05),有显著性差异。三组间训练前后BI差值的均数的比较:基底节组和基底节并发脑叶组比较(P=0.798>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基底节并发脑桥组和基底节组比较(P=0.019<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基底节并发脑桥组和基底节并发脑叶组(P-=0.029<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α=0.05为标准)得出结论如下:(1)不同部位损伤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后,其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康复训练对不同部位损伤的脑卒中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2)基底节区组、基底节区并发脑叶组及基底节区并发脑桥组,经训练后其上、下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有提高,但三组间FMA提高的差异性不显著,ADL差异较明显。(3)基底节组、基底节并发脑叶组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相同时间内恢复程度相当,而基底节并发脑桥组效果较差,前两者效果明显好于后者。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9ABSTRACT  9-111 引言  11-122 文献综述  12-26  2.1 大脑结构简介  12-15    2.1.1 大脑各脑叶  12    2.1.2 大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定位  12-13    2.1.3 基底神经节  13-14    2.1.4 脑桥  14-15  2.2 脑卒中的定义及分类  15-16    2.2.1 缺血性脑卒中  15    2.2.2 出血性脑卒中  15-16  2.3 脑卒中后各症状与病灶的关系  16-19    2.3.1 脑卒中后抑郁与病灶的关系  16-18    2.3.2 脑卒中后失语症与病灶的关系  18-19    2.3.3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  19  2.4 脑卒中后最主要后遗症—偏瘫  19-21    2.4.1 偏瘫概述  19-20    2.4.2 偏瘫康复的理论基础  20-21  2.5 偏瘫康复治疗的方案选择  21-24    2.5.1 偏瘫康复治疗的概述  21    2.5.2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21-22    2.5.3 偏瘫康复训练技术  22-23    2.5.4 康复治疗的开始时间  23-24    2.5.5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程序  24  2.6 偏瘫康复的评定方法  24-26    2.6.1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  24-25    2.6.2 Barthel指数评定表  25-26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6-30  3.1 研究内容  26  3.2 研究方法  26-30    3.2.1 研究对象  26    3.2.2 分组标准  26-27    3.2.3 评定方法  27    3.2.4 训练方法  27-28    3.2.5 主要仪器设备  28-29    3.2.6 统计方法  29-304 研究结果  30-35  4.1 训练前,三组FMA的组间比较;三组BI的组间比较  30  4.2 患者训练前后上肢、下肢和手的FMA值比较  30-31  4.3 各组训练前、后FMA的组内比较  31-32  4.4 各组训练前、后BI的组内比较  32-33  4.5 三组训练前后,FMA差值的组间比较;BI差值组间的比较  33-355 讨论  35-386 结论  38-39参考文献  39-4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44-45致谢  45-46附录  46-53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3-55

相似论文

  1.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2.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3. 涤痰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R277.7
  4. Heath-Carter法在脑卒中患者体型特征评定中的应用研究,R743.3
  5. 86例青年脑卒中的DSA分析及病因探讨,R743.3
  6. 脑卒中患者不同方式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R743.3
  7.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相关生化hs-CRP和LDL-C的变化,R743.3
  8. 脑卒中临床特征与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研究,R743.3
  9.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R743.3
  10. 改良的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血管意外伴偏瘫老年患者的影响,R743.3
  11. 强化运动疗法治疗青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R743.3
  12. DTI及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对比研究,R743.3
  13. 调肝化瘀通络法联用SSRIs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疗效观察,R749.1
  14. miRNA-146a和EPHX2基因多态性与长沙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R743.3
  15. 不同部位梗死所致失语病人9例的临床分析,R743.3
  16. 延迟亚低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的作用以及对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的观察,R743.3
  17. 王健教授眼针与自拟扶偏汤并用治疗中风偏瘫拾萃,R246
  18. 清金化痰汤治疗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R277.7
  19. 补元固肩针灸法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研究,R246
  20.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病机及证型研究,R277.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