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阎锡山的乡村治理思想(1917-1928)

作 者: 钟转朋
导 师: 李建国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乡村治理 阎锡山 思想
分类号: K2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思潮传入中国,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研究区域现代化的学者眼中,近代山西是一处独特的景致。1917年—1928年,阎锡山领导了一场具有广泛政治和社会意义的村政改革和村治建设运动,史称“山西村治”。在此期间,山西全省各地普遍建立了各种乡村自治组织和制度,改变了清末民初以来山西乡村制度混乱的局面。作为一个由政府推动的乡村自治实践,山西村治改革坚持了高效动员的行政传统,并且首次创设区乡一级国家行政和具有自治与“官治”双重性质的行政建制村,这种政治建构后来也被我们继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以整合国家行政和乡村自治为精神内核的山西村治运动,其主要历史成就就是在探索建设现代的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地方行政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它也为阎锡山的地方统治奠定了稳固的社会环境和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山西成为当时的“政治模范省”。经过不断演进,山西村制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全国乡村自治制度的蓝本。伟大的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阎锡山在山西推行的乡村治理,既有章法和政策,也有制度方面的建设。这种治晋方略本身就是一种统治思想、一种管理思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山西村治改革深刻反映出阎锡山的乡村治理思想,反映出时代历史潮流对这位村治领军人物的熏陶和感染。阎锡山这位山西村治领导人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村治改革伴随有新旧文化冲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观念的冲突与变迁。确切的说,山西村治建设是中西文化混合的产物,这场建设既萃取了20世纪新文化运动的诸多新鲜养分,受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继承了传统文化的许多精神内核。不可否认,山西村治具有制度创新的意义,值得历史参考和借鉴。山西村治,既是阎锡山政治革新思想的反映,也是改革传统乡村的时代诉求。阎锡山提出的“用民政治”革新了封建社会的安民保守思想,而“民治主义的村本政治”,则超脱了清末以来实行地方自治必效日本的常轨。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历程,研究阎锡山的乡村治理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12
  1.1 问题的提出  9-10
  1.2 研究现状  10-12
第2章 阎锡山乡村治理的缘由和措施  12-20
  2.1 阎锡山村治改革前的山西农村状况  12-14
    2.1.1 地形地貌、农业资源以及农村现状  12
    2.1.2 社会心理和教育现状  12-13
    2.1.3 乡村组织状况  13-14
  2.2 阎锡山的乡村治理措施  14-20
    2.2.1 整顿村制阶段  15-17
    2.2.2 改进村治阶段  17-20
第3章 山西村治建成的组织机构  20-26
  3.1 纵向的编村定制  20-22
  3.2 横向村的组织机构  22-26
    3.2.1 村民会议  22-23
    3.2.2 村公所  23
    3.2.3 息讼会  23-24
    3.2.4 村监察委员会  24
    3.2.5 保卫团  24-26
第4章 阎锡山乡村治理思想及其特点  26-36
  4.1 用民:阎锡山乡村治理思想的根基  26-28
  4.2 启发民智,重视教育是阎锡山乡村治理思想的一大特色  28-31
    4.2.1 国民教育  28-30
    4.2.2 职业教育  30
    4.2.3 人才教育  30
    4.2.4 社会教育  30-31
    4.2.5 家庭教育和女子教育  31
  4.3 重视农业发展是阎锡山乡村治理思想的核心要义  31-36
第5章 阎锡山乡村治理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36-41
  5.1 阎锡山乡村治理思想的积极意义  36-38
    5.1.1 政治方面推动了山西民主化的进程  36-37
    5.1.2 经济方面促进了山西农业生产的发展  37-38
    5.1.3 文化教育方面促进了山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8
  5.2 阎锡山乡村治理实践的局限性和缺陷  38-41
    5.2.1 局限性  38-40
    5.2.2 缺陷  40-41
结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4
致谢  44-45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5

相似论文

  1.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2.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3.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4.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5.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6. 许心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泻肺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R259
  7.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8.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培育问题研究,G633.2
  9.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10.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11.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12.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3. 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R249.2
  14. 危北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胃肠复元法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治疗作用的探讨,R249.2
  15.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16.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R249.2
  17.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18.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19.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21. 蔡渊易学研究,B22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