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双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
作 者: 刘明国
导 师: 丁明武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农药学
关键词: 噻吩并嘧啶酮 双噻吩 双噻吩并嘧啶酮 aza-Wittig反应 双膦亚胺 抗肿瘤 抑菌活性 碳二亚胺
分类号: O6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6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已成为农用化学品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其中一些已被开发用作杀虫剂、杀菌剂和医药。另一方面,双噻吩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并可用作抗生素、止痛和退热药,特别是其中一些还可用作有机导电材料。尽管噻吩并嘧啶酮类衍生物的研究异常活跃,但有关双噻吩并嘧啶酮类衍生物的研究文献报道极少。本文研究了利用aza-Wittig反应来合成双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了136个新型的双噻吩并嘧啶酮,6个新型杂环体系化合——5H-2,3-二硫杂-5,7-二氮杂环戊二烯并[cd]茚和10个未见文献报道过的中间体化合物。所有这些化合物都进行了IR,1H NMR,EI-MS和元素分析,部分化合物还做了13C NMR,对其中三个化合物进行了X-Ray单品衍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化合物的结构。这些化合物是:(1)双噻吩并单嘧啶酮(81个)(2)双噻吩并双嘧啶二酮(55个)(3)5H-2,3-二硫杂-5,7-二氮杂环戊二烯并[cd]茚(6个)(4)中间体(10个)2.由3,4-二氨基噻吩并[2,3-b]噻吩-2,5-二甲酸二乙酯选择性地合成了单膦亚胺1;从单膦亚胺1出发,运用aza-Wittig反应方法,合成了双噻吩并单嘧啶酮4,6,8;研究了单膦亚胺1和双噻吩并单嘧啶酮进一步制备膦亚胺的反应;改进了3,4-二氨基噻吩并[2,3-b]噻吩-2,5-二甲酸二乙酯的合成方法。3.设计并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3,6-二氨基噻吩并[3,2-b]噻吩-2,5-二甲酸二乙酯34,并由34制得了双膦亚胺24。从双膦亚胺24出发,运用aza-Wittig反应方法合成了双噻吩并双嘧啶酮二酮27,29,31,并研究了双膦亚胺24和芳基异氰酸酯反应的选择性。4.研究了单膦亚胺1和芳基(或烷基)异氰酸酯作用生成的单碳二亚胺在碳酸钾的催化下自身关环,高产率地得到了未见文献报道过的5H-2,3-二硫杂-5,7-二氮杂环戊二烯并[cd]茚9。5.设计并合成了双叠氮化合物17,从17出发,采用Staudinger反应方法合成了单、双膦亚胺18和15,并研究了双膦亚胺15和芳基异氰酸酯的反应。6.研究了13个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受试药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细胞的增殖,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6h作用最强,在160μg·ml-1浓度时具有与对照药丝裂霉素在80μg@ml-1浓度时相当的抑制率(均为78.6%),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8a的IC50(药物的半数抑制溶度)低于10μg·ml-1。选取了20个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测试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如5a在100ppm浓度时对黄瓜灰霉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4%。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本论文的创新点 9-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36 1.1 双噻吩衍生物 12-16 1.1.1 双噻吩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及应用 12-13 1.1.2 双噻吩衍生物的合成 13-15 1.1.3 二氨基双噻吩衍生物的反应 15-16 1.2 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 16-25 1.2.1 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及应用 16-17 1.2.2 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17-20 1.2.3 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20-25 1.3 Aza-Wittig反应 25-34 1.3.1 膦亚胺(Iminophosphoranes)的制备 25-26 1.3.2 膦亚胺(Iminophosphoranes)的反应 26-34 1.4 课题设计思想 34-36 第二章 噻吩并[3′,2′:4,5]噻吩并[3,2-D]嘧啶-4(3H)-酮和5H-2,3-二硫杂-5,7-二氮杂环戊二烯并[cd]茚衍生物的合成性质 36-105 2.1 合成路线 36-38 2.1.1 2-二烷胺基-3-芳基-8-氨基-7-乙氧羰基噻吩并[3′,2′:4,5]噻吩并[3,2-d]嘧啶-4(3H)-酮4的合成路线 36-37 2.1.2 2-烷胺基-3-芳基-8-氨基-7-乙氧羰基噻吩并[3′,2′:4,5]噻吩并[3,2-d]嘧啶-4(3H)-酮6的合成路线 37 2.1.3 2-芳氧基-3-芳基-8-氨基-7-乙氧羰基噻吩并[3′,2′:4,5]噻吩并[3,2-d]嘧啶-4(3H)-酮8的合成路线 37 2.1.4 6-烷(芳)胺基-5H-2,3-二硫杂-5,7-二氮杂环戊二烯并[cd]茚-1,4-二甲酸二乙酯9的合成路线 37-38 2.2 实验部分 38-82 2.2.1 仪器和试剂 38 2.2.2 中间体的合成 38-43 2.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43-82 2.3 结果与讨论 82-89 2.3.1 中间体13和14的合成 82 2.3.2 单膦亚胺1的合成与性质 82-83 2.3.3 双膦亚胺15的合成与性质 83-84 2.3.4 目标化合物4、6、8、9的合成与性质 84-86 2.3.5 化合物的波谱性质 86-89 2.4 X-Ray单晶衍射分析 89-99 2.4.1 单膦亚胺1的X-Ray单晶衍射分析报告 89-95 2.4.2 化合物8e的X-Ray单晶衍射分析报告 95-99 2.5 活性测试 99-104 2.5.1 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 99-102 2.5.2 抑菌活性测试 102-104 2.6 本章小节 104-105 第三章 2,3,7,8-四取代嘧啶并[4″,5″:4′,5′]噻吩并[2′,3′:4,5]噻吩并[3,2-D]嘧啶-4,9-(3H,8H)-二酮的合成与性质 105-147 3.1 合成路线 105 3.2 实验部分 105-133 3.2.1 仪器和试剂 105 3.2.2 中间体的合成 105-108 3.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108-133 3.3 结果与讨论 133-138 3.3.1 中间体的合成与性质 133-134 3.3.2 双膦亚胺24的合成与性质 134 3.3.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134 3.3.4 化合物的波谱性质 134-138 3.4 X-Ray单晶衍射分析 138-146 3.4.1 主要的晶体数据和参数 139-140 3.4.2 部分键长和键角 140-143 3.4.3 扭角参数 143-146 3.4.4 氢键的键长和键角 146 3.5 本章小结 146-147 结论 147-150 参考文献 150-166 附录:部分化合物的~1HNMR,~(13)CNMR,EI-MS,IR谱图 166-170 在学期间(待)发表和交流的论文 170-171 致谢 171
|
相似论文
- 三种羧酸系列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O621.13
- 沙利度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965
- 阿托伐醌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R914
- 低分子量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TS254.9
- 鬼臼毒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284
-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 喹喔啉-1,4-二氧化物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914
- 酢浆草提取物体外抗肿瘤和抗氧化研究,R285
- 杨梅落果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TQ914.1
- 人源β-防御素-6的原核表达及纯化,Q78
-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R-藻红蛋白的生物修饰及活性保护研究,TS201.21
- 蜂毒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R735.7
- 半导体激光和5-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对口腔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实验研究,R739.8
- 靶向人端粒G-四链体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键合作用研究,TQ460.1
- 新型邻菲罗啉并咪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TQ460.1
- 截短型rBTI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R284.1
- rBTI-2的表达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R730.2
- 中华稻蝗内生菌株SDLH抑菌蛋白作为防腐剂的可行性研究,TS202.3
- 多足配体钙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抑菌活性研究,O641.4
- 白术挥发油的提取、氧化分解及抗肿瘤研究,R285
- 1、Bcl-2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2、羟基酪醇合成新方法的研究,R96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杂环化合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