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1998-2005年H9N2亚型AIV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及其NA基因序列分析
作 者: 杨大光
导 师: 王泽霖;王新卫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H9N2 AIV HI 细胞中和试验 抗原漂移 RT-PCR NA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分类号: S852.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探讨禽流感不同H9N2亚型毒株致病力、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是否在发生漂移,本研究从生物学角度和NA基因分子水平上对1998-2005年间分离到的25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比较。用有限稀释法对25株鸡源H9N2亚型AIV进行纯化,然后测定各个毒株的TCID50,从中挑选8株有代表性毒株(涵盖不同毒力和分离年代)进行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试验(ICPI),结果显示,TCID50高的18#(10-5.25)、20#(10-4.75)、3#(10-4.25)、23#(10-0.25)毒株均可引起个别雏鸡发病、死亡,ICPI分别为0.437、0.338、0.287、0.238,其它毒株则都为0.000,说明不同毒株对雏鸡的致病力存在着明显差异。用25株H9N2亚型毒株对同一批Hp株抗体作HI试验证实HI值差别可达3log2以上,表明不同H9N2亚型毒株之间抗原性上有明显差别。分别制备上述8个代表株的单因子血清,进行细胞交叉中和试验和HI双交叉试验。细胞中和试验表明98年分离到的3#与99年的6#、00年10#与01年的17#、04年的23#与05年24#毒株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或抗原性相似,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77、0.84;除17#、18#外,1998-2005年各毒株与2005年的24#毒株的相关性呈逐年上升趋势,与1998年的3#毒株的相关性呈逐年下降趋势。HI双交叉试验也取得了类似结果,这说明1998-2005年间,H9N2亚型毒株的抗原性已发生了漂移。选用抗原性、致病性不同的3#、6#、10#、17#、18#、20#(涵盖不同毒力)进行交叉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除10#毒株的免疫组不能对18#毒株的攻毒产生完全保护外(保护4/5),其它毒株疫苗免疫的各组均能对各毒株的攻毒产生交叉保护,均5/5保护。选择抗原性不同的H9N2亚型毒株:15#、18#、23#毒株对同一Hp株制苗免疫的3批鸡作攻毒试验证实Hp株的免疫能对抗原性不同的毒株攻毒产生交叉保护,3个组均保护9/10.两次攻毒保护试验都说明了各毒株间致病性、抗原性有较大差别,但免疫原性变化不大,仍有较强的交叉保护力,现有的疫苗仍能保护鸡群不受流行的流感毒株的威胁。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了上述8个毒株和8#、15#毒株(涵盖所有分离年代和不同毒力)的NA基因,连接到pGEM-T vector上,转化大肠杆菌JM-109,阳性菌液送生物公司测序。NA基因全序列分析表明,所选的10株AIV的N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1.6%~99.9%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1.9%~100%之间,这说明中国的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基因同源性高,进化稳定。其中3#与6#,10#与23#、24#,15#与17#,23#与24#,8#与A/Chicken/Hongkong/FY20/99的同源性较高、关系较近,系统发育进化树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源性比较结果与生物学部分得出的3#与6#,10#与23#、24#,23#与24#抗原性无明显差异的结果较为一致。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10株H9N2病毒的NA基因都属欧亚大陆禽分支,3#和6#属A/Chicken/HongKong/G9/97-like亚分支,其余的8株则都属于A/Chicken/HongKong/Y280/97-like亚分支。尚未发现NA基因属于A/quail/HongKong/G1/97-like亚分支的分离株,与亚洲其他国家如韩国、巴基斯坦的H9N2流感病毒有着明显的进化区别。10个毒株中除3#、6#、8#毒株外在187-195位上均缺失了9个核苷酸。比较10株H9N2毒株NA基因氨基酸序列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红细胞吸附位点有5个糖基化位点无任何变化,高度保守。17#毒株在38aa-40aa多了一个糖基化位点,而44aa-46aa位的糖基化位点则发生了缺失;10#、20#、23#、24#毒株在264aa-266aa位增加了一个糖基化位点(NIS);44aa-46aa位糖基化位点有三种(其中3#、6#为NSS,8#、10#、15#、20#、23g、24#为NPS,18#则为NIS);除3#、6#外,其它毒株61aa-63aa位糖基化位点均发生了缺失。10个H9N2亚型毒株NA的氨基酸红细胞吸附位点(366aa-373aa)有三种情况:3#、6#为IEKDSRSG,8#、15#、17#、18#为IKEDSRSG,10#、20#、23#、24#为IKDDSRSG。10个毒株NA基因上出现的变化尚不能解释这些毒株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别,另外如糖基化位点的增加或丢失对NA蛋白功能和AIV的致病力有何影响、红细胞吸附位点氨基酸的区别有何作用,都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H9N2亚型禽流感的分子流行病学,而且也为我国政府制定禽流感扑灭政策、有效地防制H9N2提供科学的指导,为生产上H9N2亚型AI免疫与制苗毒株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全文目录
致谢 4-6 摘要 6-8 文献综述 8-24 试验一 1998-2005年间H9N2 AIV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24-40 引言 24-25 材料和方法 25-29 结果与分析 29-38 结论与讨论 38-40 试验二 H9N2 AIV 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40-78 引言 40-42 材料和方法 42-48 结果与分析 48-75 结论与讨论 75-78 参考文献 78-86 英文摘要 86-88 附录 88-89
|
相似论文
- 红肉脐橙和‘国庆四号’温州蜜柑中CHS和CH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对类黄酮积累的调控机制,S666.4
-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 抗吡虫啉—甲基对硫磷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S482.2
- 草鱼呼肠孤病毒vp5、vp7基因cDNA的克隆、表达及VP5、VP7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S941.41
- 草鱼呼肠孤病毒vp6和ns38基因的克隆、表达及VP6和NS38免疫原性研究,S941.41
- 军曹鱼生长激素基因(GH)的克隆和表达,Q786
- 企鹅珍珠贝Cd-MT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初步研制,X835
- 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R392
- 条纹斑竹鲨和鲫鱼BAFF基因的克隆和性质分析,S917.4
- Pseudomonas sp.RT-1低温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纯化及基因的克隆表达,TQ925
-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 南京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的发生调查及其线粒体基因组研究,S433
- 凡纳滨对虾性腺抑制激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S917.4
- 昆虫OBP CSP和sid-1基因的预测及序列分析,Q78
- 红笛鲷清道夫受体B型Ⅰ类和抗冻蛋白Ⅱ型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定量分析,S917.4
-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 河南省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分子特性分析,S852.65
- STLV-1病毒间接ELISA方法建立及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R373
- Thermobifida Halotolerans YIM 90462~T木聚糖酶基因克隆表达以及酶学特性研究,Q78
- 棉铃虫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干扰,S435.622.3
- 害虫捕食性天敌拟环纹豹蛛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毒理学特性研究,S47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基础科学 > 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 > 家畜病毒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