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丝裂霉素纳米粉针剂的生物相容性与稳定性试验研究
作 者: 周红玲
导 师: 陈建海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现代制剂
关键词: 丝裂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微射流机 生物相容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溶血试验 热原检查 稳定性试验
分类号: R97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研究的注射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butylcyanoacrylate,PBCA)纳米粒(nanoparticle,NP)是一种用于治疗肝癌的新型被动靶向制剂。文献报道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未见其生产和应用于临床的报道。本研究是在优选出制备MMC-PBCA-NP的最佳工艺的基础上,对MMC-PBCA-NP的纯化、灭菌和冻干工艺进行探讨;并对制剂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论文的第一部分:MMC-PBCA-NP的制备及纯化、灭菌和冻干工艺考察:在最佳制备工艺的条件下(投料量分别是:BCA:0.7%(v/v);Dextran-70:3.5%(w/v);MMC:0.04%(w/v)),采用乳化聚合法,在室温下避光磁力搅拌3h得到MMC-PBCA-NP初乳,再用微射流高压均质机将MMC-PBCA-NP初乳处理成粒径100nm左右的胶体溶液。微射流机的工作原理是:物料通过均质阀的孔隙时,在高压下经强剪切和冲击力的作用被瞬间超微破碎、乳化、分散。经过几次循环,可得到粒径大小在100nm左右的稳定的胶体溶液。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为光滑圆整的球形,纳米粒之间无粘连。光子相关光谱仪(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PCS)测得平均数均粒径为102±5.85nm。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包封率(EE)=85.27±1.50%,载药量(DL)=6.97±0.14%。然后对制剂的纯化、灭菌、干燥工艺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速冷冻离心法,在4℃时以20000rpm的转速离心30min,洗涤离心三次能达到很好的纯化效果;采用60C。射线灭菌,剂量为6kGy,辐照时间为7.5h可以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以5%乳糖为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样品可以得到光滑圆整的MMC-PBCA-NP冻干品。论文的第二部分:MMC-PBCA-NP的生物相容性试验研究,主要考察了样品的急性毒性、溶血性和是否含有热原。采用KM小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ⅳ)MMC-PBCA-NP、MMC和PBCA-NP,观察14d,记录其毒性反应情况及死亡数,计算制剂的LD50。结果:MMC、MMC-PBCA-NP、PBCA-NP的LD50分别是12.2mg.kg-1、52.8mg.kg-1、296.3mg.kg-1;其95%可信区间分别是8.56~17.4mg.kg-1、47.3~61.6 mg.kg-1和234.2~374.9mg.kg-1。结果表明MMC经高分子载体材料PBCA包裹成纳米粒后,毒性大大降低,而PBCA毒性很低,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参照《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采用溶血试验考察了制剂的溶血性,结果表明MMC-PBCA-NP无溶血性。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XID进行了热原检查,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MMC-PBCA-NP不含热原。初步表明该试剂可供静脉注射用。论文第三部分:MMC-PBCA-NP的初步稳定性研究。采用加速试验,在温度40±2℃,湿度75±5%的条件下考察了三批MMC-PBCA-NP冻干品的稳定性,一共考察3个月,分别于0、1、2、3月取样。检测项目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具体考察项目为外观色泽、含量、PH值、粒径、载药量、再分散性、再分散后的澄明度等。作为对照,在室温下考察MMC-PBCA-NP胶体溶液的稳定性三个月,考察项目同上。结果:在加速试验考察期内,MMC-PBCA-NP的外观色泽符合要求,含量没有降低,PH在规定范围内,粒径、载药量均无明显改变,再分散性良好,澄明度合乎要求。在室温稳定性试验考察期内,Dn逐渐增大,DL逐渐减小,胶体溶液颜色逐渐加深,并有絮凝现象出现。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MMC-PBCA-NP胶体溶液不稳定。同时说明将MMC-PBCA-NP胶体溶液冷冻干燥后,可大大提高其稳定性。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6 ABSTRACT 6-15 第一章 绪论 15-24 1.1 纳米粒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16-21 1.1.1 纳米粒载药系统的作用机制 16-17 1.1.2 纳米粒载药系统的优点 17 1.1.3 理想的纳米粒载药系统 17-18 1.1.4 纳米粒载药系统的释药机理 18 1.1.5 氰基丙烯酸烷酯纳米粒载药系统 18-20 1.1.6 PACA-NP作为肝靶向给药系统 20 1.1.7 PACA毒理学研究及降解 20-21 1.2 MMC的研究进展 21-23 1.3 本研究的目的 23 1.4 主要工作内容 23 1.5 创新性 23-24 第二章 乳化聚合法结合微射流技术制备MMC-PBCA-NP粉针剂及其纯化和灭菌方法考察 24-38 引言 24-25 2.1 材料及仪器 25 2.2 方法和结果 25-35 2.2.1 MMC-PBCA-NP的制备 25-27 2.2.2 MMC-PBCA-NP中MM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7-28 2.2.3 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28-29 2.2.4 注射用MMC-PBCA纳米冻干剂的再分散 29 2.2.5 粒径大小、多分散系数(Q)测定 29 2.2.6 TEM电镜观测 29-32 2.2.7 纯化 32-33 2.2.8 MMC-PBCA-NP冷冻干燥工艺的考察 33-34 2.2.9 灭菌 34-35 2.3 讨论 35-37 2.4 小结 37-38 第三章 MMC-PBCA-NP粉针剂的生物相容性考察 38-50 前言 38 第一节 MMC-PBCA-NP粉针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38-45 3.1 材料与方法 38-39 3.1.1 药物 38 3.1.2 动物 38-39 3.1.3 饲养条件 39 3.1.4 剂量与分组 39 3.1.5 给药容量 39 3.1.6 评价指标及观察期 39 3.1.7 统计方法 39 3.2 结果 39-43 3.2.1 MMC毒性反应情况 39-40 3.2.2 MMC-PBCA-NP毒性反应情况 40-41 3.2.3 PBCA-NP毒性反应情况 41-43 3.3 讨论 43-44 3.4 小结 44-45 第二节 溶血试验及热原检查 45-50 3.1 材料与仪器 45 3.1.1 药物 45 3.1.2 动物 45 3.1.3 仪器 45 3.2 方法与结果 45-48 3.2.1 溶血试验 45-46 3.2.2 热原检查 46-48 3.3 讨论 48-49 3.4 小结 49-50 第四章 MMC-PBCA-NP粉针剂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50-62 4.1 仪器与试剂 50-51 4.2 试验方法 51 4.3 试验结果 51-61 4.3.1 加速试验结果 51-58 4.3.2 常温试验结果 58-61 4.4 讨论 61 4.5 小结 61-62 全文总结 62-64 参考文献 64-70 附录 70-71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71-72 致谢 72-73
|
相似论文
- 水电机组运行稳定性试验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TV737
- 防屈曲支撑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TU352.11
- 橡胶改性沥青路用性能试验研究,U414
- 轴承供气压力对转子振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TH133.3
- 38%二甲戊灵·噁草酮悬浮剂研究及推广应用,S482.4
- 抗光敏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及主要功效研究,R285
- 一种复方中药保健品的研制,R286
- 化妆品用抗敏抗刺激活性物质的筛选、提取及作机理研究,TQ652
- 肠炎宁分散片的研制,TQ461
- 丹黄凝胶剂的药学研究,R285
- 输电线路工频参数变频抗干扰测试的研究,TM75
- 三黄泻心滴丸的研制与质量标准研究,R286.0
- 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公路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U416.1
- 暖脐巴布剂的药学研究,TQ461
- 芪苓制剂超微粉的稳定性研究,R283
- 注射用辅酶Q_(10)的制剂研究,R94
- 叉车总体设计CAD技术研究,TH242
- 新型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实验研究,R318.08
- 首珍颗粒的药学研究部分,R286.0
- 黄倍痔疮膏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R283
- 鼻炎通窍喷雾剂的药学部分研究,R2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品 > 抗肿瘤、抗癌药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