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作 者: 温勇
导 师: 宋广文
学 校: 曲阜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中小学 研究型教师 专业发展
分类号: G4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673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顺应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我国在2001年启动了自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前七次相比较,这次改革是从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到学生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它在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之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些挑战与机遇,教师素质无疑成了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如何突破这一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并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教师成为研究者(Teachers as researchers)”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义语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研究型教师也随之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目标。随着新课程在全国逐步实施,提升教师素质、改变教师观念已变得极为迫切。特别是在今天大力提倡“科研兴校”的背景下,丰富研究型教师的内涵并探讨促进其成长和发展的策略更具有时代先导意义。 笔者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参阅众多学者对此问题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思考,论述研究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时代意义,探讨研究型教师的内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发展的策略。以期对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论文共分为六部分。 一、基于国际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大背景,论述教育发展必然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目标,研究型教师的提出符合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从:1.知识经济时代;2.教师专业发展;3.新课程改革;4.教育科学发展等需要出发,论述时代对研究型教师的呼唤并对其成长与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索。 三、以丰富研究型教师的内涵为目的,分别从三方面加以论述。(一)教育观念:1.教师观;2.学生观;3.课程观;4.教学观。(二)教学能力:1.教学反思能力;2.教学监控能力;3.教学探究能力。(三)科研素养:1.科研意识;2.科研能力;3.科研方法;4.创新精神;5.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考察制约研究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各种因素。(一)科研素养不容乐观:1.动力不强;2.认识肤浅;3.方法缺失。(二)教师培训弊端日益凸显。(三)学校评价失当:1.阻碍素质教育实施;2.限制教师专业发展;2.制约团队精神发挥;3.影响教师教学改革等。 五、分别从(一)改善学校制度建设;(二)实施校本培训;(三)引入发展性教师评价;(四)开展反思性教学等方面,尝试提出促进研究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具体策略。 六、结语。

全文目录


一、 前言  10-11
二、 研究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意义与可能性  11-15
  (一)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提出  11-12
  (二) 时代呼唤研究型教师  12-14
    1 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12-13
    2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3
    3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3-14
  (三) 研究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可能性探讨  14-15
    1 既有的优越条件  14
    2 现实的成功经验  14-15
三、 研究型教师的内涵  15-28
  (一) 先进的教育理念  15-20
    1 教师观  15-17
    2 学生观  17-18
    3 课程观  18-19
    4 教学观  19-20
  (二) 扎实的教学能力  20-23
    1 教学反思能力  20-21
    2 教学监控能力  21-23
    3 教学探究能力  23
  (三) 良好的科研素养  23-28
    1 科研意识  24
    2 科研能力  24-25
    3 科研方法  25-26
    4 创新精神  26-27
    5 合作与沟通能力  27-28
四、 研究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28-33
  (一) 教师科研素养不容乐观  28-30
    1 内在动力不足  28-29
    2 认识水平滞后  29
    3 科研方法缺失  29-30
  (二) 教师培训弊端日益凸显  30-31
    1 管理力度不够  30
    2 忽视教师主体  30-31
    3 操作过于功利  31
    4 内容偏于老化  31
    5 理论脱离实践  31
  (三) 学校评价失当  31-33
    1 阻碍了素质教育实施  32
    2 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  32-33
    3 制约了团队精神发挥  33
    4 影响了教师教学改革  33
五、 促进研究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策略  33-46
  (一) 改善学校制度建设  33-37
    1 实施民主管理  34
    2 建立激励机制  34-35
    3 设立学习型组织  35-36
    4 营造研究氛围  36-37
  (二) 实施校本培训  37-40
    1 校本培训的特点和内涵  37-39
    2 校本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39-40
  (三) 引入发展性教师评价  40-44
    1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  40-41
    2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征  41-42
    3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  42-43
    4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思考  43-44
  (四) 开展反思性教学  44-46
    1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  44
    2 反思性教学的优点  44-45
    3 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步骤  45-46
六、 结语  46-47
注释  47-52
参考文献  52-55
后记  55

相似论文

  1.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2.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3.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4.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5. 中小学家校合作委员会组织运作研究,G636
  6.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G712.3
  7.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8. 莲意象与中小学语文教学,G623.2
  9.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10.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11.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12. 广州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研究,G434
  13. “教学做合一”式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G622.4
  14. 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研究,G637.2
  15.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人力资源领导研究,G632.3
  16. 学生上学交通问题调查研究,G639.2
  17. 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G635.1
  18.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19.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20. 广州市属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G715.1
  21.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现状的调查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教师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