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型期改良性社会运动的建构

作 者: 王美琴
导 师: 王忠武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社会运动 改良性社会运动 志愿运动 建构
分类号: C91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7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提起社会运动,人们往往将其与革命、政治斗争、暴力冲突等联系起来,其实这是对作为一种客观社会现象的社会运动的片面理解。革命、政治斗争等只是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当今世界,社会运动更多、更普遍地是表现为一种温和而渐进的改良性运动。它针对现代社会中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动员和整合方式,是社会成员自下而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途径与方式。本文是在对社会运动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良性社会运动”,并以志愿运动为例发掘它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和功能,探讨在转型期建构改良性社会运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一些建构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方法,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上主要是利用已有的、间接的统计资料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在文章的不同部分运用了结构功能分析、构造类型分析及因果分析等分析方法,以使研究对象得到更好的解释和分析。 全文主要包括四大部分: 前言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缘起与主旨。对社会运动的研究目前在我国社会学领域内尚比较缺乏,可以说是一个理论盲点,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前沿意义。 第一部分是从社会学的学科角度对社会运动这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客观解读和全面认识,目的是澄清并避免对社会运动的种种偏见和曲解,为下文的论述奠定基础。具体内容是从概念、结构、类型及功能等方面对社会运动进行了解析。首先通过与一些相关概念的辨析,明确提出了“社会运动是一种有组织的、有明确目标的、持续进行的群体行动,它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具有直接或间接利益的个体行动者形成一个统一体,以整体的形式参与社会进程,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整合力量,以实现主体共同目标,或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社会不合理现象以促进社会发展。”其次,对社会运动的主体、客体、目标及手段进行了结构性的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社会运动的类型分析特别强调指出和倡导一种“改良性社会运动”,以区别于以往的革命斗争和政治运动,彰显社会运动新的时代主题和内涵。这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是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社会、表达自下而上的改革愿望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是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新动力,是保证一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合理选择。最后通过对社会运动功能的探讨,指出它在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特别是在解决社会问题、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所发挥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明确改良性社会运动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通过对志愿运动这一重要的改良性社会运动的典型个案进行描述分析,深化对改良性社会运动的认识。在我国,志愿运动的起步较晚,但20世纪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前言  10-14
第一部分 社会运动的社会学解读  14-27
  一、社会运动的概念辨析  14-18
  二、社会运动的结构解析  18-21
  三、社会运动的类型分析  21-23
  四、社会运动的功能解析  23-27
第二部分 改良性社会运动的典型—中国志愿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态势  27-42
  一、志愿运动的主体构成  28-31
  二、志愿运动的客体和目标  31-32
  三、志愿运动的社会功能  32-36
  四、志愿运动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存在的不足  36-42
第三部分 改良性社会运动建构的原因探讨  42-50
  一、改良性社会运动建构的必然性分析  42-45
  二、改良性社会运动建构的必要性分析  45-47
  三、改良性社会运动业己表现出来的社会正功能  47-50
第四部分 建构改良性社会运动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50-53
结语  53-54
参考文献  54-57
致谢  57-5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8-59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59

相似论文

  1.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3.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G633.55
  4.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5.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6.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7.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8.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9. 南京市区景观生态网架系统建构研究,TU986
  10.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11.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12. 当代“技术与社会”问题的文化考量,N02
  13.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D669
  14.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15. 基于思维导图的网络讨论式教学研究,G434
  16.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17. 学生课程意识研究,G423
  18. 建构主义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G633.2
  19. 公诉引导侦查制度研究,D925.2
  20.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G633.41
  21. 论我国法官解释机制的建构,D926.2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