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初中《科学》生物内容与《生命科学》内容的衔接分析及教学策略

作 者: 吴晓晖
导 师: 郑晓蕙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学科教学
关键词: 生命科学 课程标准 衔接 教学策略
分类号: G633.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海市的二期课改正在不断的深入,初中课程设置6、7年级为综合的科学,8、9年级为分科的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这种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学科教育由分科向综合性学科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学科衔接的问题。分科生命科学与综合科学的衔接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科之间的衔接研究对学生的生命科学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本研究的方法。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了国内外生命科学教育与综合科学教育的有关的研究现状,了解了全国和上海市综合科学与生命科学课程的改革和设置,从而确定本研究主题,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后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比较法,比较分析了上海市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中生物部分与初中《生命科学》(人教版)的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对相关内容的课程标准做了比较分析;最后通过以上的比较研究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性的提出了初中科学和生命科学在教学衔接上的5个策略:1、基于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教学策略: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学生在科学和生命科学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有关方法和策略;2、三维目标递进衔接教学策略:在前面对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衔接教学中教学设计时对三维目标的铺垫递进衔接和有机融合衔接的策略;3、循序渐进衔接教学策略:生命科学是系统性的科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本策略从遵循教学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出发点,认为循序渐进策略可以从学科和学生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实施;4、先行组织者衔接教学策略:在对奥苏内尔学习理论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以学习理论中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为指导,结合生命科学的教学实践,将整合协调策略和逐级归纳策略运用到衔接教学中;5、建构主义衔接教学策略:本策略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衔接教学中的运用,从新旧知识的链接、架设学生构建知识的“脚手架”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三方面入手,结合了教学实践。在以上的衔接教学策略的指导下,选取了生命科学和科学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的基本类群——藻类、苔藓类”、“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第三课时)”、“人体内水分的平衡及调节”设计了教学衔接的课例。本课题是从教材、课程标准、衔接教学、教学策略几个方面进行的研究,希望能对科学和生命科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有一定的帮助。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5
  1.1 选题的背景  11-13
    1.1.1 国内生物课程改革及课程的设置  11-12
    1.1.2 上海生物课程改革及目前课程的设置  12-13
  1.2 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及意义  13-15
    1.2.1 研究的原因  13-14
    1.2.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5
2. 理论基础  15-19
  2.1 衔接的理论依据  15
  2.2 有关的学习理论  15-19
    2.2.1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15-17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7-19
3. 初中《科学》与《生命科学》衔接分析  19-33
  3.1 课程标准的比较及衔接分析  19-21
    3.1.1 课程理念的比较分析  19-20
    3.1.2 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  20-21
  3.2 初中科学生物部分与生命科学内容课程目标的衔接分析  21-33
    3.2.1 初中科学与生命科学相关内容  21-23
    3.2.2 初中科学与生命科学相关内容课程目标的衔接分析  23-33
4. 衔接的教学策略  33-40
  4.1 基于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教学策略  33-34
  4.2 三维目标递进的衔接教学策略  34-36
  4.3 循序渐进的衔接教学策略  36-37
  4.4 "先行组织者"的衔接教学策略  37-38
  4.5 建构主义的衔接教学策略  38-40
5. 衔接教学案例  40-52
  5.1 课例1:生命科学"生态系统的组成"衔接教学设计  40-43
  5.2 课例2与课例3的衔接分析及教学设计  43-48
  5.3 课例4生命科学"植物的基本类群——藻类、苔藓类"衔接教学设计  48-52
6. 研究的结果与反思  52-54
  6.1 研究的结果  52-53
  6.2 研究的反思  53-54
参考文献  54-56
后记  56-57
附录  57

相似论文

  1.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2.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3.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4.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研究,G633.3
  5.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6.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G633.8
  7. 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研究,G633.91
  8. 三位初中英语教师词汇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G633.41
  9. 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G633.41
  10. 善用操作性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效率,G633.6
  11.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2. 中英“统计与概率”领域初中课程内容标准比较与思考,G633.6
  13.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14. 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G633.3
  15. 基于学生差异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G633.41
  16. 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研究,G633.41
  17. 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中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研究,G633.8
  18. 高三写作教学策略研究,G633.3
  19.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高专电类专业课教学策略研究,TM1-4
  20. 伦理学视野下的生命科学与人性,B82-05
  21. 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衔接的可行性研究,G7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生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