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作 者: 路振召
导 师: 李钢
学 校: 北京邮电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中国社会主义 建构
分类号: D6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市民社会既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标志,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在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民社会孕育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推进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实现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充分利用西方市民社会理论资源,从对市民社会这一基本概念的界定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复合、分离、矛盾发展的描述入手,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历史现实,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为参照,深入分析了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基本特征,并进一步阐明了建构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独特途径。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和分析。首先,笔者明确指出本文使用的市民社会概念是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并从黑格尔、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概念历史演变中概括出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基本内涵。其次,笔者对借用西方市民社会概念分析中国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第二、第三部分阐明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规律性联系,描述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良性互动的具体模式。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通过对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考察,论述了中国市民社会生成与建构的特殊性问题。接着,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市民社会生成与建构过程的几个特殊性问题:(1)后发现代化的发展逻辑:自上而下生成动力;(2)国家与社会的非对抗性分离;(3)中国市民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特征:复杂性和不完整性。最后,在前面分析其特殊性的基础上,笔者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索。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10-15 1.1 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 10-14 1.2 市民社会的基本内涵 14-15 第二章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15-21 2.1 市民社会的本质 15-18 2.2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及其后果 18-21 第三章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 21-26 第四章 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 26-45 4.1 中国建构市民社会的可能性条件与现实基础 26-29 4.2 初露端倪的中国市民社会 29-32 4.3 中国市民社会生成与建构的特殊性 32-39 4.4 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特殊途径 39-45 4.4.1 超越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 39-41 4.4.2 建构市民社会的具体途径 41-45 结语 45-46 参考文献 46-49 致谢 49
|
相似论文
-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G633.55
-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 南京市区景观生态网架系统建构研究,TU986
-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 当代“技术与社会”问题的文化考量,N02
-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D669
-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 基于思维导图的网络讨论式教学研究,G434
-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 学生课程意识研究,G423
- 建构主义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G633.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策、政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