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薄荷中杀螨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及作用机理初探

作 者: 任建军
导 师: 王有年;师光禄
学 校: 北京农学院
专 业: 果树学
关键词: 朱砂叶螨 薄荷 分离鉴定 酶活性 亚细胞结构
分类号: S567.2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杀螨植物筛选通过华北地区31-种植物粗提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成螨触杀活性的测定,发现粗提物浓度为1mg/mL时,柠檬薄荷(Monarda didyma)、胡椒薄荷(Mentha piper ita)、木本香薷(Elsholtzia stauntoni)、猪牙皂(Gleditsia sinensis)、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鸦胆子(bruceajavanica)、龙葵(Solanum nigrum)的石油醚粗提物,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艾蒿(Artemesia annua)、银杏叶(Ginkgo biloba)、老鹳草(Geranium pseudosibiricum)的氯仿粗提物,百部(Radix Stemonae)的甲醇粗提物均有明显的杀螨活性,成螨校正死亡率均在80%以上。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为木本香薷的石油醚提取物,达到100%;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的氯仿粗提物对螨的致死率最低,为2.01%。对成螨触杀死亡率进行Duncan’s检验,发现所试植物中部分植物的杀螨活性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唇形科(Labiatae)植物的石油醚粗提物触杀效果明显。大部分供试植物的甲醇粗提物对害螨的触杀作用相对较差。用唇形科3种薄荷石油醚粗提物对若螨进行进一步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性最强的为柠檬薄荷提取物,其LC50值为0.4294mg/mL。2.杀螨活性物质分离与鉴定为测定薄荷Mentha piperita中杀螨活性物质的毒力,并分离鉴定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本实验利用甲醇、氯仿和石油醚三种溶剂在常温下进行提取后,用液-液萃取法萃取,并用硅胶层析和薄层层析(TLC)结合碘显色法进行分离纯化,同时用玻片浸渍法对活性物质跟踪;最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色谱(RI)和质谱(MS)等技术对该物质进行了鉴定。研究发现薄荷地上部分的石油醚粗提物对朱砂叶螨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当浓度为1mg/mL时,24h内对成螨的致死率为87.05%,卵为93.16%。经Duncan’s检验,三种不同溶剂的粗提物对成螨及卵的致死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发现薄荷地上部的甲醇、氯仿提取物杀螨效果相对较差,24h致死率仅为28.51%与10.73%。用甲醇对石油醚粗提物进行液液萃取后发现,杀螨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极性较弱的石油醚中,其对成螨24h的触杀率高达93.75%。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分离,共得到8段流分。利用生物活性跟踪,得到一种具有较高杀螨活性的样品V,其对成螨触杀的LC50值为0.5464 mg/mL,95%置信区间为0.3268~0.9134mg/mL。经紫外和高压液相色谱分析,该样品纯度达到89.16%;质谱检测该物质的分子离子峰为414,数据库显示该物质为甾醇环状结构。红外分析显示该物质在1160cm-1、1450cm-1、1380cm-1、1700cm-1等处有明显特征峰,初步确定该化合物为β-谷甾醇。3.活性物质对螨体主要酶的影响为探讨薄荷活性成分对螨的毒杀机理,本实验研究了经2mg/ml薄荷活性成分处理后朱砂叶螨的症状表现,及采用生化方法测定薄荷活性成分对朱砂叶螨体内的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薄荷提取物处理朱砂叶螨后,成螨经历了静止、活跃、痉挛和死亡四个时期。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后螨体内单胺氧化酶活性增强,12h和24h时活性显著(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亦被激活,24h内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处理后12h时酶活性最低,处理组与对照组酶活24h内变化趋势相同;蛋白酶活性整体处于被抑制状态。以上结果表明薄荷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有毒害作用,并引起了螨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解毒作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并可能造成神经递质积累、传递阻断。单胺氧化酶(MAO)活性被激活,单胺在螨体内没有积累,因而并非通过此途径导致成螨死亡。蛋白酶活性受到抑制表明该物质对消化系统有破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亚细胞结构完整且规律(×5000倍;×10000倍),而处理组结构完全溶解,无法辨认(×20000倍)。结合前期研究,初步推测薄荷提取物通过破坏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对朱砂叶螨产生毒害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引言  10-19
  1.1 植物源杀螨剂的研究进展  10-12
    1.1.1 唇形科  10-11
    1.1.2 菊科  11
    1.1.3 伞形科  11
    1.1.4 藜科  11
    1.1.5 楝科  11
    1.1.6 瑞香科  11-12
    1.1.7 木犀科  12
    1.1.8 樟科  12
    1.1.9 银杏科  12
    1.1.10 毛茛科  12
    1.1.11 其它  12
  1.2 薄荷中主要化学成分  12-15
    1.2.1 挥发性成分  13
    1.2.2 黄酮类成分  13
    1.2.3 萜类成分  13-14
    1.2.4 以二羟基-1,2-二氢萘二羧酸为母核的多种成分  14
    1.2.5 有机酸成分  14
    1.2.6 其他成分  14-15
  1.3 薄荷的药理作用  15-18
    1.3.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5
    1.3.2 对病原生物的作用  15-16
    1.3.3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16
    1.3.4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16
    1.3.5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6-17
    1.3.6 抗早孕及对子宫的作用  17
    13.7 抗炎作用  17
    1.3.8 促进透皮吸收作用  17-18
    1.3.9 局部作用  18
    1.3.10 毒副作用  18
  1.4 本试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18-19
第二章 华北地区33种植物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  19-24
  2.1 材料与方法  19-21
    2.1.1 供试植物  19
    2.1.2 供试螨  19-20
    2.1.3 粗提物制备  20
    2.1.4 测定方法  20-21
  2.2 结果与分析  21-23
    2.2.1 33种植物筛选结果  21-22
    2.2.2 3种薄荷杀螨效果比较  22-23
  2.3 讨论  23-24
第三章 薄荷中杀螨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24-30
  3.1 材料和方法  24-25
    3.1.1 供试植物  24
    3.1.2 供试螨  24
    3.1.3 方法  24-25
  3.2 结果与分析  25-28
    3.2.1 薄荷不同提取液的杀螨活性  25-26
    3.2.2 萃取分离结果  26
    3.2.3 柱层析分离结果  26-27
    3.2.4 HPLC纯度检验  27
    3.2.5 质谱检测  27
    3.2.6 红外检测  27-28
  3.3 讨论  28-30
第四章 薄荷提取物对朱砂叶螨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30-35
  4.1 材料与方法  30-31
    4.1.1 供试螨  30
    4.1.2 其它仪器  30
    4.1.3 供试药剂  30
    4.1.4 症状观察  30
    4.1.5 酶活性测定  30-31
    4.1.6 统计分析  31
  4.2 结果与分析  31-33
    4.2.1 对朱砂叶螨体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影响  31
    4.2.2 对朱砂叶螨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  31-32
    4.2.3 对朱砂叶螨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  32
    4.2.4 对朱砂叶螨体内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2-33
    4.2.5 症状观察  33
  4.3 讨论  33-35
第五章 活性物质对朱砂叶螨触杀的电镜观察  35-37
  5.1 材料与方法  35-36
    5.1.1 供试药剂  35
    5.1.2 供试螨  35
    5.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35
    5.1.4 试螨处理方法  35
    5.1.5 样品处理及超微结构观察  35-36
  5.2 结果与分析  36
  5.3 讨论  36-37
参考文献  37-43
致谢  43-44
个人简介  44

相似论文

  1. 天然冰片、合成冰片及薄荷脑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285
  2.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3.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4.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5.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6.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N基因的序列分析,S852.65
  8.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9. 阿特拉津降解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键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基因簇的构建,X172
  10. 改良剂对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X53
  11.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12.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种质抗枯萎病特性研究,S435.653
  13.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14. 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15. 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S661.2
  16. 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影响,S858.31
  17. 丙酮酸、肌酸及丙酮酸肌酸对肉鸡氨基酸谱的影响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S831.5
  18. 捻转血矛线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克隆、表达、酶活性分析及重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测定,S852.7
  19. 产甘油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S823.5
  20. 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胶状红长命菌分泌的蛋白水解酶生化性质的研究,Q93
  21. 光合产氢菌群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氢特性分析,TQ11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药用作物 > 草本 > 多年生 > 薄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