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

作 者: 苏志新
导 师: 陆承平;严亚贤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 分离鉴定 系统进化群 药敏实验 毒力基因 致病性
分类号: S852.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APEC)能引起禽类的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脐炎等,有时也能引起急性败血症。近年来对APEC的报道日益增多。APEC的血清型众多,不同地区的分布比例有很大差异,很多菌株对常用药物具有耐药性,且不同地区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某一地区进行APEC的分离鉴定、分子流行特征分析,及药物敏感性的检测,将会对养殖场控制APEC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试验对上海某养鸡场的APEC进行了分离鉴定,并测定了分离菌株的主要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分离菌株的系统进化群,以期发现分离株所携带的毒力因子与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为揭示APEC的致病机制积累研究基础。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期间,从上海某养鸡场具有临床症状,已经发病或将死亡的病鸡采集样本。剖解过程中病鸡呈现大肠杆菌病典型症状如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脐炎等,采集的样本包括病鸡的各内脏组织和肠道粪便。将样本通过麦康凯培养基培养,选择典型菌落特征接种LB液体培养基,然后分别采用单一PCR和多重PCR对菌株进行鉴定。根据大肠杆菌16S rRNA特异性基因的检测,获得80株禽源大肠杆菌,其中从病鸡的器官组织中分离到52株APEC,从病鸡的粪便和肠道分离得28株大肠杆菌,为禽粪便中共生的大肠杆菌(Avian fecal commensal Escherichia coli, AFEC).52株APEC分离株中,心脏分离有31株(38.75%),肾脏分离有13株(16.25%),肝脏分离有7株(8.75%),肺脏分离有1株(1.25%)。根据APEC的毒力基因iroN、ompT、hlyF、iss和iutA的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测定80株分离菌株中五个基因的分布特征,结果共有59株携带所有的5个毒力基因。来自器官组织的52株APEC平均每株携带4.7个基因,有49株同时携带这5个毒力基因,占APEC分离株的94.23%(49/52);28株AFEC分离株中,平均每株携带2.1个基因,共有10株携带所有的5个毒力基因,占AFEC分离株的37.51%(10/28),本方法能区出APEC菌株49株和AFEC菌株18株,共67株,占分离菌株的83.75%(67/80)。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大肠杆菌16S rRNA、hlyF、iss、iutA四个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检测敏感性为3×106CFU/ml,可用来快速鉴定APEC。为了进一步揭示分离菌株的遗传起源和分子特性,采用快速的分子分群方法,通过PCR特异性扩增大肠杆菌chuA基因、yjaA基因和大肠杆菌DNA片段TspE4.C2,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系统进化群分析。结果所分离的52株APEC菌株中,A群有13株,占25.00%(13/52),B1群有31株,占59.61%(31/52),B2群有3株,占5.77%(3/52),D群有5株,占9.62%(5/52)。28株AFEC分离株中,A群有9株,占32.14%(9/28),B1群有15株,占53.57%(15/28),B2群有3株,占10.71%(10/28),D群有6株,占7.50%(6/28)。表明上海某养鸡场中APEC和AFEC中均以B1群的菌株为优势进化群,这对研究APEC的生态分布和遗传进化,以及养鸡场的防控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考虑到APEC通常含有很多不同的毒力相关基因,为进一步分析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再选择另外11个毒力相关基因,采用PCR的方法进行检测。其中4个为非侵袭相关基因,即tsh、mat、iucD、traT; 7个为侵袭相关基因,即fimC、cvi/cva、ompA、gimB、ibeA、yijP、aslA、结果表明,除gimB和ibeA基因全部分离株均为阴性外,其他基因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52株APEC分离株的基因携带情况为:tsh基因21.15%(11/52),mat基因100%(52/52),iucD基因92.21%(28/52),traT基因57.69%(30/52),fimC基因98.08%(51/52),cvi/cva基因25.00%(13/52),ompA基因90.04%(47/52)。28株AFEC分离株的基因携带情况为:tsh基因17.86%(5/28),mat基因96.43%(27/28),iucD基因57.14%(16/28),traT基因46.42%(13/28),fimC基因92.86%(26/28),cvi/cva基因17.86%(5/28),ompA基因100%(28/28)。通过比较发现,APEC菌株的iucD基因阳性率比AFEC菌株高35.17%,aslA基因阳性率低25%,差异较明显,而其它基因的差异在本实验中并不明显。为了进一步了解分离菌株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5种常用药物的敏感程度。试验结果表明,15种药物中,分离菌株对菌必治、丁胺卡那霉素、左氟沙星三种药物的敏感比例都在50%以上,其中,菌必治最敏感。分离菌株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均严重耐药。52株APEC分离株中,对菌必治敏感的有42株,占80.77%(42/52),耐药的有7株,占13.46%(7/52),28株AFEC分离株中,对菌必治敏感的有20株,占71.43%(20/28),耐药的有9株,占32.14%(9/28)。APEC菌株和AFEC菌株对这15种药物的敏感程度分布相似,没有太显著的差异。药敏试验结果可以指导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抗菌药物的选择。毒力基因的分布差异是否与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直接相关是APEC研究中最为关注的焦点,选择分离菌株中毒力基因分布有明显差异的A31和A74的进行致病性比较,A74菌株比A31菌株多含有3种侵袭相关基因(cva、ompA、aslA)和一种非侵袭相关基因(tsh),将分离株A31和A74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别进行小鼠毒力试验,结果发现,A31菌株和A74菌株的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6.46×108CFU/ml和8.62×105CFU/ml,小鼠的LD50差异明显,说明A74菌株的致病能力比A31菌株要强,这为进一步研究APEC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6-9ABSTRACT  9-12第一篇 文献综述  12-24  第一章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12-20    1 病原学  12-13    2 流行病学  13    3 致病机理  13    4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  13-18      4.1 粘附素(Adhesin)  14-15      4.2 摄铁系统(Ferric uptake regulator,Fur)  15      4.3 溶血素(Haemolysin)  15-16      4.4 抗血清存活因子  16-17      4.5 毒素  17-18      4.6 其它的毒力因子  18    5 APEC药物敏感性  18-19    6 本项目研究意义  19-20  参考文献  20-24第二篇 试验内容  24-58  第二章 上海某养鸡场APEC的分离鉴定与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24-36    1 材料和方法  25-28      1.1 病料来源  25      1.2 培养基和主要试剂  25      1.3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25      1.4 大肠杆菌的鉴定  25-26      1.5 分离临床菌株的5个毒力基因的检测  26-28    2 结果  28-34      2.1 大肠杆菌临床菌株的分离  28-29      2.2 iroN、ompT、hlyF、iss和iutA五个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  29-33      2.3 大肠杆菌16S rRNA、hlyF、iss、iutA四个基因的四重PCR检测结果  33-34    3 小结与讨论  34-35    参考文献  35-36  第三章 分离菌株的系统进化群分析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  36-46    1 材料和方法  37-40      1.1 菌株来源  37      1.2 实验材料  37      1.3 系统进化群分析  37-38      1.4 APEC 11个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  38-40    2 结果  40-42      2.1 分离菌株的系统进化群分析结果  40      2.2 分离菌株的11个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  40-41      2.3 不同系统进化群的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布  41-42    3 小结与讨论  42-44    参考文献  44-46  第四章 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和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46-58    1 材料与方法  47-49      1.1 菌株和实验动物  47      1.2 实验材料  47      1.3 80株分离菌株的15种药物的纸片药敏试验  47-48      1.4 A31与A74菌株的生长曲线的测定  48      1.5 A31菌株与A74菌株的小鼠致病性试验  48-49    2 结果  49-55      2.1 分离菌株的15种药物的纸片药敏试验结果  49-53      2.2 A31菌株与A74菌株的生长曲线  53-54      2.3 致病性试验结果  54-55    3 小结与讨论  55-57    参考文献  57-58全文总结  58-60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稻瘟病菌转录因子Moswi6的功能研究,S435.111.4
  2.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3.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N基因的序列分析,S852.65
  5.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6. 阿特拉津降解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键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基因簇的构建,X172
  7. 梨火疫病菌致病相关基因crp与tatC的克隆及功能分析,S436.612
  8.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种质抗枯萎病特性研究,S435.653
  9.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10.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1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12. 西瓜噬酸菌致病相关基因hisA及hisC的功能研究,S436.5
  13. 栗疫病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Cpbirl的功能研究,S436.64
  14. 双组分系统基因MoSLN1和MoSKN7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15.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16.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受DSF调控的鞭毛基因和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分析,S435.111.4
  17. 产甘油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S823.5
  18. 我国11株H5N2亚型AIV的基因特征及对禽的致病性研究,S852.65
  19. 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胶状红长命菌分泌的蛋白水解酶生化性质的研究,Q93
  20. 光合产氢菌群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氢特性分析,TQ11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基础科学 > 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 > 病原细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