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比较哲学视域下的儒学诠释学

作 者: Joseph E.Harroff(冷溪)
导 师: 王新春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诠释学 理解 传统  智慧 实践 时中 性即理
分类号: B244.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朱熹哲学历来爱到各种各样的批评,这种批评即使是在传统氛围日渐稀溥的今天也还在继续。如何更好的理解朱子的思想,从而令其意义实现于当代人生与社会当中,便是本文的关注所在。现今,以陆王“心学”为道统之正宗,而认朱子为“不见道”者依然不在少数。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现代学者认为,朱子及其“格物致”论可以被理解为“自然科学”之萌芽。笔者认为这两种误解(盲目的批评或是盲目的崇拜)都是站不住脚的,它们都来自于把朱子的深刻而重要的哲学话语简单地解释为一种知识论,或者片面的认其“知”为“见闻之知”的层次,而忽略了义理之层次。实际上,陆朱之异同与王阳明对朱子的批判不可以简单地全盘引用西方哲学所熟悉的“本体论”、“认识论”等等诸如此类的词语而得到正确的理解。本文若有一点价值的话,亦无非在于抛砖引玉,启发别的学者避免一些当今还普遍流行的误解,并提出几种有益的诠释朱子之学的方法。本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将简略的介绍诠释学(特别是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并将其与儒家解释经典传统(以朱熹为典范)进行对比。通过这个对比可以明显地提出一种“儒学诠释学”。诠释学的目标是要理解“理解”的过程。由于启蒙运动的影响,所谓“人文科学”的学科(像历史,文学,哲学,等等)都依从“自然科学”的理解方式,而失其传统的意蕴。伽达默尔意识到这问题,所以他要恢复“成见”(即非偏见)的有效性。朱子同样意识到学者解读经典时,主体性之重要。所以我们要真正的理解传统,必须认明自己的成见。而要认明其成见,又必先知成见之来源。这来源无非是传统本身的展开。伽达默尔与朱子两人,都会同意人的本真的(authentic)主体性是传统所造成的。所以这部分第一与第二章节主要谈论成见与传统。我们将发现,朱子的诠释学是避讳把儒家传统(即孔孟之道)对象化或外在化的。第三节谈论知(诠释理论)与行(实践诠释)的关系。主要强调朱子之学问是一种生命之学问。对传统的理解最后必须落实到吾人之生命中,提高吾人之德性境界,改善吾人所处的人伦处境。文章第二部分,我们要论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简论朱子的格物功夫论,以及作为其功夫论所以然的宇宙本体论前提,即“理一分殊”;第二,具体看朱子如何诠释儒家经典;第三,审视朱子如何解释《孟子》中的几个重要篇章,并从比较哲学的视野去看朱子诠释《孟子》中相关内容与实用主义是否能合拍。这部分主要的目标是回应针对朱子学的批评与不满。我认为大部分的这种批评来自于根本上的误解。这个误解基本上是认为朱子的“穷理”与“格物致知”的工夫论乃是偏于“知识活动的途径”的,并且认为他而忽略了心体的体悟和“道德实践”的因素。要避免这种误解,学者必须了悟到朱子的学问根本上是为了学习如何提高吾人的生命境界,从而接近圣人的境界。所以,朱子之“知”与西方分析哲学的“知识基础论”等等概念决不相同,二者不可相提并论。朱子的“知”概念不能不涉及到“智”而落实到具体情况。同样,“穷理”也不是为了扩充吾人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factual knowledge),它最终是为了了悟如何在吾人的生命中实践圣人之道。整个论文的最终目标可以说是要回答两种针对朱子之学的常见批评:第一种批评认为朱子对经典的解释不忠实于原文本的意义或作者本意。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利用西方哲学最近发展的诠释学哲学(我们着重于伽达默尔的著作)以分析对朱子的此种批评。我们将看到,此种批评实际上是基于以下的无效的概念,即“固定意义”和“文本中心主义”,因此此种批评是站不住脚的。这种思想方式没有将历史意识的复杂性、时间-文化差距,以及语言学的理解等等诸多因素考虑在内。只有当我们充分考虑到即使像阅读经典这样简单的行为的复杂性之时,我们才可理解朱熹对儒学诠释学传统的贡献。这一贡献尤现于他的“读书法”以及他伟大的著作《四书章句集注》之中。第二种批评认为朱熹之重视格物致知乃是一种知识论基础主义,并因此认为朱子远离了实践与心之本体的觉悟。此种观点实际上是对朱子哲学中“知”的误读。对朱子来说,知总与一定的人伦以及天理的价值之序相关。此种知不同于西方哲学传统的知识论基础主义或者“为知识而知识”的自然科学,它毋宁是应当被理解为改善生活的智慧,—“圣人之时中”便是最好的例子。为更好的把握朱子的“知”与“智”这两个相关的概念,,以及它们对“人性”之理解的关系,我运用了美国实用主义的传统,以杜威和詹姆斯为例子。这一部分内容围绕朱子对《孟子》诸篇的解读而展开,同时涉及到他对《四书》其他篇章的解读,同时也引用了《朱子语类》中的若干片断。我们将看到,对朱子的大部分批评是浅薄而充满偏见的。此一事实将使我们认识到,朱子对儒学诠释学的贡献与意义绝不可忽略。我希望朱子的儒学诠释学思路可以为我们21世纪儒学之思道路的开辟有所启发。并且,朱熹的此种诠释学思路亦可以为世界其它面对传统的文化所借鉴。在今天,由于启蒙运动之希望的实现,世界的“驱魅化”已经发生,并且作为无休止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人性正在面临全球的灾难和虚无主义。虽然是作为一个古代人,朱熹的思想对今人将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这论文,起码我们应该要回头仔细思考站在所谓(其自己所理解的)“心学”的立场来批判朱子是否是有根基的。我的主要论断是:虽然朱子对于儒家传统文本往往采取一种创造性的诠释方法,但是他并未违背古圣先贤之意旨。实际上,说朱子是儒家道学的“集大成者”并非言过其词。笔者认为,只有心能体道者,在日用生活中实践天理之应然,达致心贯通万理而臻乎“时中”智慧之人,才能真正继承孔孟之道。朱子正是这样的儒者。但这篇论文的作者还离此一境界十分遥远。所以必须请读者原谅作者的不足。大概许多年后,通过努力实践朱子学格物致知工夫,吾人的生命能涵养四端而达成圆熟的仁、义、礼、智之实。但到那时,即“豁然贯通”而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的时候,即难以全面圆融地表达道之妙矣。故学者当“默而识之”可也。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1
绪论  11-13
一、朱子与伽达默尔的诠释传统之比较  13-46
  (一) 成见而非偏见  14-24
  (二) 传统之蕴:圣贤之意  24-32
  (三) 行合一:方法与实践  32-46
二、论朱子的经典诠释学意蕴  46-64
  (一) 格物致知功夫论:不能用"知识基础论"的途径来理解  46-51
  (二) 性即理的立场:《四书》的哲学诠释  51-58
  (三) 朱子对《孟子》相关内容的诠释  58-64
结语  64-65
参考文献  65-68
致谢  68-6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9-70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0

相似论文

  1. 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研究,H319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3.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4. 基于逻辑表示与推理的阅读理解答案抽取,TP391.1
  5.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6. 探析中国网络广告联盟的发展,G206
  7. 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机智研究,G633.6
  8. 农村初中“成人”教育的实践研究,G631
  9.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10. 中专生阅读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G633.41
  11.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12.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13.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4.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15.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16.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7. 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K892.23
  18. 关于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哲学思考,D261
  19. 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实践研究,G623.5
  20.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G623.5
  21.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9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宋、元哲学(960~1368年) > 朱熹(1130~1200年)及考亭学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