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杂志封面构图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作 者: 张丽婷
导 师: 靳琰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构图意义 对比研究 封面 北京周刊 时代周刊
分类号: H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杂志封面,纸媒广告,新闻报纸,教科书,多媒体教学,电子游戏甚至是超文本都已尝试使用语言模态和图像模态的结合取得意义的整合。国内外关于多模态话语在广告语篇中的应用研究日趋高涨,尤当国外学术界研究杂志封面多模态话语的实践已经日新月异的时候,国内相关研究还表现稀缺。且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出版的英语新闻杂志封面的多模态话语不失其重要性,但却同样寥寥无几。因此,基于有力的理论框架将研究重点置于分析两份在不同国家出版的同一语言的新闻杂志封面的多模态话语不失为一次崭新而又可行的尝试。本研究以《北京周刊》和《时代杂志》封面为研究对象,从Hallidy社会符号学(1978,1985,2001)视角中的主述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研究语言符号,从Kress & Van Leeuwen (1996, 2001, 2006)提出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中的构图意义原则分析图像模态,并以Royce(1998)提出的视觉符号与话语符号交互的互补性框架分析语言模态和图像模态在实现构图意义过程中的特点。本研究遵循语言模态分析,视觉模态分析以及两者的整合分析三步骤。语言模态分析和视觉模态分析均涉及到语料的选取分类和筛选。第三步骤则是基于前两个分析步骤进行。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结和定量和定性分析。相关理论将被用于分析语言模态和图像模态以及两者结合构成一个连贯语篇时时如何实现构图意义的。本文在理论框架指导下以回答研究问题为目的,将具体研究步骤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是分析两份杂志封面在实现构图意义中的图像模态;第二步是分析两份杂志封面上语言模态的主述谓结构和信息结构;第三部是分析语言模态和图像模态如何实现符号间互补关系。结合理论框架对语料的详细分析来看,本研究注意到《时代周刊》和《北京周刊》两者的杂志名称都位于封面上方,且字体几近一样。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分析图像模态发现《时代周刊》上的元素在信息值的承载上比《北京周刊》要简洁;而且《时代周刊》封面的对比色比《北京周刊》的要较为凸显。同时,后者的排版较之前者紧凑。其次,从语言模态分析可以发现,《北京周刊》上的语言模态(除了杂志名称)多注重表现事情的状态,活动的过程。由此,《北京周刊》作为政府新闻导向的特征同时暗含在了封面的语言模态中。然而,《时代周刊》上的语言模态多是完整的小句,包括陈述句和疑问句。无论是陈述事实还是表达质疑,此类语言模态能完整且清晰地呈现意义,同时预留了想象空间。第三,从语言模态和图像模态的整合分析可见一些有成效的研究结果,两份杂志封面上的语言模态在意义生成过程中都不是独立的。图像模态和语言模态互补构成封面多模态话语的构图的连贯语义。任何一份封面的连贯语篇都是通过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之间的并列、平行、突显、对比以及符号协同的互补方式实现的。最后,从文化和社会角度来看,两份杂志均已国内外新闻报道为主。《时代周刊》的封面的简洁设计使得语言模态和图像模态更好地为话题服务。。这一点与美国人崇尚就事论事的观念是一致的。《北京周刊》封面设计使得过多的的信息拥挤在有限的空间里。虽然大部分空间是由标题和图像占有的,但是信息焦点却被忽视了。这暗含着中国新闻报道青睐于封面的大信息量而不是事件报道的专注。本研究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是简介,主要囊括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问题的提出。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多模态话语分析相关文献以及理论应用。第三章提出理论框架。第四章呈现详尽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重申研究问题,提出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以及数据的收集和筛选。第五章是对研究语料的分析和讨论,以此回答研究问题。第六章是研究结论,在阐述研究主要发现的同时,也提出研究尚存的不足和优待完善之处,并对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全文目录


Abstract  6-8
摘要  8-10
List of Figures  10-12
List of Tables  12-13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3-17
  1.1 Research purpose  13-15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15-17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7-26
  2.1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17-21
    2.1.1 Multimodality  17-18
    2.1.2 Definition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18-19
    2.1.3 MDA research abroad  19
    2.1.4 MDA research at home  19-21
    2.1.5 Summary  21
  2.2 Overview of Halliday’s social semiotics in SFL  21-23
  2.3 Overview of Kress & Van Leeuwen’s Visual grammar  23-25
  2.4 Summary  25-26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26-33
  3.1 Halliday’s social semiotics  26-27
  3.2 Kress & Van Leeuwen’s Visual Grammar  27-30
    3.2.1 Information Value  28-29
    3.2.2 Salience  29
    3.2.3 Framing  29-30
  3.3 Royce’s visual -verbal inter-semiotic relations on the page  30-32
  3.4 Summary  32-33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  33-36
  4.1 Research questions  33
  4.2 Research methodologies  33
  4.3 Data collection and selection  33-35
    4.3.1 Data collection  33-34
    4.3.2 Data selection  34-35
  4.4 Research procedure  35-36
Chapter Five Data Analysis  36-62
  5.1 The compositional features of the frontal covers on Beijing Review  36-41
    5.1.1 Information value  36-39
    5.1.2 Salience  39-40
    5.1.3 Framing  40-41
  5.2 The compositional features of the frontal covers on TIME  41-46
    5.2.1 Information value  41-44
    5.2.2 Salience  44-45
    5.2.3 Framing  45-46
  5.3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  46-47
  5.4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language mode  47-56
    5.4.1 Analysis on Beijing Review samples  47-51
      5.4.1.1 Thematic structure analysis  48-49
      5.4.1.2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49-51
    5.4.2 Analysis on TIME samples  51-55
      5.4.2.1 Thematic structure analysis  52-54
      5.4.2.2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54-55
    5.4.3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55-56
  5.5 The integrative meaning realizations  56-60
    5.5.1 The inter-semiotic complemetarity realization on covers of Beijing Review  56-58
    5.5.2 The inter-semiotic complemetarity realization on covers of TIME  58-60
  5.6 Summary  60-62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2-65
  6.1 A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  62-63
  6.2 Implications  63
  6.3 Limitations  63-65
Reference  65-71
Appendix  71-72
Acknowledgements  72

相似论文

  1.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2. 会话含义特征强化性的英汉对比研究,H313
  3. 汉英插入语对比研究,H314
  4. 基于语料库的上海世博会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H052
  5. 英汉双关修辞格对比浅析,H15
  6. 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I046
  7. 《红楼梦》两译本中模糊语翻译对比研究,I046
  8. 新闻周刊封面故事叙事分析,G210
  9.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测试对比研究,H319
  10. 中国内地男性时尚杂志封面的女性服饰形象研究,J523.5
  11.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阅读理解测试部分对比研究,H319
  12. 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评价急性肺栓塞的可行性研究,R563.5
  13. 电影海报功能符号学角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H052
  14. 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研究,J524
  15. 论中国文学书籍封面设计艺术的意境创设,J524
  16.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电影作品及翻译,J905
  17. 基于操控论的新闻英译文化距离研究,H315.9
  18. 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H315
  19. 多模态话语分析,H0
  20. 民国时期书刊封面中汉字设计研究,J52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