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研究
作 者: 焦静敏
导 师: 余子新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制度重构 辅助参加制度 参加效力 诉讼告知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以及相关的若干民诉意见、司法解释构成了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框架。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作为一种诉讼程序制度,设计该制度的目的是追求诉讼经济从而更好的实现纠纷解决、节约司法资源。但是在司法实践的运作过程之中,由于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本身含有的内在冲突加之各地地方保护主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反而成为相关利益的牺牲品。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现行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制度的缺陷与弊端之上,参照大陆法系国家相关第三人制度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重新建构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进行概述,剖析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二部分通过对德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相关制度的研究,总结了上述三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具体规定,并进一步对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关于第三人制度的立法差异、以及大陆法系国家之间、大陆法系与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从我国民事诉讼目的、我国司法传统角度得出我国民事第三人制度的模式选择日本的辅助参加制度;第三部分在我国第三人制度的原有基础上,重构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分析辅助参加人参加诉讼的方式、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以及辅助参加的范围。最后,对建立与辅助参加制度相关的诉讼制度作了相应的说明。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导论 9-13 0.1 选题背景 9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0.2.1 国内研究现状简述 9-11 0.2.2 国外研究现状简述 11 0.3 研究方法 11-13 第1章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概述 13-29 1.1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历史沿袭 13-15 1.2 我国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立法概况 15-16 1.3 我国现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简介 16-18 1.3.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特征 17 1.3.2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诉条件 17-18 1.4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价值分析 18-19 1.5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9-27 1.5.1 参诉标准不明确 20-21 1.5.2 参诉方式违背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21 1.5.3 无诉之判违背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 21-22 1.5.4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地位模糊 22-23 1.5.5 立法规定上的混乱与矛盾 23-24 1.5.6 判决效力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缺失 24-25 1.5.7 法官不当适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 25-26 1.5.8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26-27 1.6 本章小结 27-29 第2章 国外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规定与比较分析 29-49 2.1 德国第三人制度概述 29-33 2.1.1 主参加诉讼制度 29-30 2.1.2 辅助参加诉讼制度 30-32 2.1.3 诉讼告知 32-33 2.2 日本第三人制度概述 33-37 2.2.1 独立当事人参加制度 33-34 2.2.2 辅助参加 34-36 2.2.3 共同诉讼参加 36 2.2.4 诉讼告知参加 36-37 2.3 美国第三人制度概述 37-39 2.3.1 追加第三人制度 37-38 2.3.2 诉讼参加制度 38-39 2.4 相关各个国家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比较分析 39-45 2.4.1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第三人制度的比较分析 40-41 2.4.2 大陆法系与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差异比较 41-44 2.4.3 美国追加第三人制度与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比较分析 44-45 2.5 德日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45-48 2.5.1 排除引入美国追加第三人制度 45-47 2.5.2 大陆法系民事第三人制度借鉴的几点内容 47-48 2.6 本章小结 48-49 第3章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之重构 49-61 3.1 国内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重构方案简介 49-50 3.2 设置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目的之重新定位 50-53 3.2.1 诉讼经济 51-52 3.2.2 程序公正 52 3.2.3 防止矛盾裁判 52-53 3.3 辅助参加制度的具体内容设置 53-56 3.3.1 辅助参加人参加诉讼的方式 53-54 3.3.2 辅助参加人的诉讼地位 54-55 3.3.3 第三人辅助参加的范围 55-56 3.4 建立与辅助参加制度相关的诉讼制度 56-59 3.4.1 关于参加效力制度 56-58 3.4.2 关于诉讼告知制度 58-59 3.5 本章小结 59-61 结论 61-63 参考文献 63-6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66-67 致谢 67-68 作者简介 68
|
相似论文
- 我国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保险赔付争议法律问题研究,D922.284
- 共同侵权诉讼探析,D923
- 辅助参加制度研究,D925.1
- 论我国陪审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D926.2
- 论刑事立案程序的完善,D925.2
- 兼论我国刑事诉讼控辩主体地位的制度重构,D925.2
- 宣告死亡法律制度研究,D923.1
- 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藏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922.6
- 我国拆迁法律制度的重构,D922.181
- 我国超期羁押救济机制研究,D925.2
- 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632.8
- 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D925.1
- 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重构,D925.1
- 民事程序选择权研究,D925.1
-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926.2
-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925
- 论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D925.1
- 论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重构,D925.1
- 民事诉讼第三方被告研究,D925.1
- 犯罪嫌疑人知悉权研究,D925.2
- 北京市国有林场会计制度重构,F326.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