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陪审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作 者: 刘夏兰
导 师: 蔡维力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员制度 重构 司法民主 司法公正
分类号: D92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陪审制度是普通民众参与司法审判的主要方式,是司法民主化的体现。陪审制度在国外历史悠久,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深厚的法律文化传统。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陪审制度也就短短百余年时间,并且由于历史文化环境和制度本身因素的原因,陪审制度在我国发展得缓慢而又艰难。在西方,古希腊是早期陪审制度的发源地。公元前六世纪梭伦改革后,雅典就确立了陪审制度。罗马共和国时代实行民众集体审判模式,也确立了类似于古希腊的陪审制度,但在罗马帝国时代的公元352年被废除。近代意义的陪审制度萌芽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陪审制度在普通法系国家走向成熟。与此同时,大陆法系国家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全面的司法制度改革,也出现了陪审制,并在大陆法系国家内逐渐发展成熟。不过大陆法系国家的陪审制与英美法系的陪审制有较大的区别,严格说来是“参审制”。我国在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陪审制度。陪审制度自清朝末年被引入我国,经过辛亥革命后的艰难发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在人民司法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国初期确立了人民陪审员制度,经过六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被破坏与缓慢恢复,近年来重受重视。2005年5月1日我国实施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使人民陪审员制度迎来了新的春天。然而,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暴露了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人民陪审员制度适用范围不明确、对人民陪审员的学历要求过高、人民陪审员产生方式行政化、人民陪审员占合议庭比重偏小、人民陪审员的裁决受制于审判委员会、人民陪审员的任期过长、人民陪审员考核制度职业化、以及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针对我国现行陪审制度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理论界有“废除论”和“重构论”两种对立的观点。笔者认为出现陪审制存废问题争论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争论。但是对于各法治国家来说,陪审制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正当性是毋庸置疑的。陪审制的价值理念也同样适用于我国,虽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其确立和改革对当代中国仍具有十分独特和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不应该废除它,而应该加以完善,以充分发挥陪审制度的价值。笔者建议,对我国陪审制度进行重构,就要完善我国陪审制度的立法体例,包括确立我国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和形成规定我国陪审制度的专门法律。要对我国现行陪审制度的内容进行改良,包括明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适用范围、重新厘定人民陪审员的资格条件、取消人民陪审员固定的任职期限、改进人民陪审员的产生方式、扩大人民陪审员在合议庭中的比重、放宽申请人民陪审员回避的理由、改善人民陪审员的管理体制、淡化对专家陪审的偏好。还要健全相关的程序规则、原则,包括建立系统的证据规则、强化直接言词原则、确定集中审理原则等。本文通过对陪审制度发展历程的追溯,阐明了陪审制度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生存和发展的情况,表明了陪审制度在当代中国存在的必然性。虽然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从而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0
1 引言  10-12
2 陪审制度概述  12-15
  2.1 陪审制度的产生与演变  12-14
    2.1.1 古代陪审制度的萌芽  12
    2.1.2 近代陪审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2-14
  2.2 陪审制度的价值  14-15
3 我国陪审制度的历史沿革  15-20
  3.1 建国前陪审制度的引入与发展、演变  15-17
    3.1.1 清朝末年陪审制度的引入  15
    3.1.2 辛亥革命后陪审制度的缓慢发展  15-16
    3.1.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陪审制度在人民司法中的迅速发展  16-17
  3.2 建国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7-20
    3.2.1 建国初期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确立  17
    3.2.2 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人民陪审员制度名存实亡  17
    3.2.3 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人民陪审员制度逐渐恢复  17-18
    3.2.4 近年来人民陪审员制度重受重视  18
    3.2.5 我国其他地区关于陪审制度的规定  18-20
4 我国现行陪审制度的实践运作与存在问题  20-25
  4.1 我国现行陪审制度的实践运作情况  20-21
    4.1.1 人民陪审员的参审情况  20
    4.1.2 人民陪审员的学历和职业分布  20
    4.1.3 人民陪审员的管理机构  20
    4.1.4 启动人民陪审员参审的方式  20-21
    4.1.5 人民陪审员的培训与考核  21
  4.2 我国现行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1-25
    4.2.1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适用范围不明确  21
    4.2.2 对人民陪审员的学历要求过高  21-22
    4.2.3 人民陪审员的产生方式行政化  22
    4.2.4 人民陪审员占合议庭的比重偏小  22
    4.2.5 人民陪审员的裁决受制于审判委员会  22
    4.2.6 人民陪审员的任期过长  22-23
    4.2.7 人民陪审员的考核制度职业化  23
    4.2.8 人民陪审员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23-25
5 我国陪审制度发展趋势分析  25-30
  5.1 对于我国陪审制度发展方向的理论争鸣  25-26
    5.1.1 废除论  25
    5.1.2 重构论  25-26
  5.2 我国保留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必然性  26-27
    5.2.1 人民陪审员制度能保障司法公正  26
    5.2.2 人民陪审员制度能增强裁判的可接受性  26-27
    5.2.3 人民陪审员制度能预防司法腐败  27
    5.2.4 人民陪审员制度能增强公民法治意识  27
  5.3 重构我国陪审制度面临的困难  27-30
    5.3.1 历史文化环境的制约  27-28
    5.3.2 与现行的诉讼模式的冲突  28
    5.3.3 现行审判权运行机制的制约  28
    5.3.4 相关制度的缺失  28-30
6 重构我国陪审制度的构想  30-35
  6.1 完善我国陪审制度的立法体例  30
    6.1.1 确立我国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  30
    6.1.2 形成规定我国陪审制度的专门法律  30
  6.2 改良我国现行陪审制度的内容  30-33
    6.2.1 明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适用范围  30-31
    6.2.2 重新厘定人民陪审员的资格条件  31
    6.2.3 取消人民陪审员固定的任职期限  31-32
    6.2.4 改进人民陪审员的产生方式  32
    6.2.5 扩大人民陪审员在合议庭中的比重  32
    6.2.6 放宽申请人民陪审员回避的理由  32-33
    6.2.7 改善人民陪审员的管理体制  33
    6.2.8 淡化对专家陪审的偏好  33
  6.3 健全相关的程序规则、原则  33-35
    6.3.1 建立系统的证据规则  33-34
    6.3.2 确定集中审理原则  34
    6.3.3 强化直接言词原则  34-35
7 结语  35-36
致谢  36-37
参考文献  37-38

相似论文

  1. 光学零件表面轮廓干涉测量方法研究,TG84
  2. 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算法研究,V249.328
  3.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4. 碳酸根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结构重构性能研究,TQ424.2
  5. 长期高盐饮食诱导Wistar大鼠血管重构的机制及替米沙坦干预,R544.1
  6. 微带天线的频率可重构及其与滤波器的协同设计,TN822
  7. 阿托伐他汀抗氧化作用对血管损伤小鼠血管重构的影响,R543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R544.1
  9. 经H2O2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影响的实验研究,R542.22
  10. 合议审判制度的法理评析,D926.2
  11. 用于频谱感知的小型宽—窄带组合天线的设计与研究,TN822
  12. HA及其受体CD44在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重构中作用的实验研究,R562.25
  13. 压缩感知算法及其在超宽带信道估计中的应用研究,TN925
  14. 面向嵌入式Linux的人机界面可重构通信技术研究与实现,TP11
  15.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故障诊断与故障重构问题研究,TP13
  16. 基于光子晶体的可重构分插复用器(ROADM)的特性研究,TN929.1
  17.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律师调查取证权,D925.2
  18. 基于FFT的混沌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的改进研究,TM715
  19. 论我国基层法院初审片面追求司法效率的缺陷及应对,D926.2
  20. 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925.3
  21. 基于多幅图像的几何和纹理自动重建,TP391.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司法制度 > 法院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