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六经皆史

作 者: 赵炎
导 师: 丁为祥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六经皆史 道器合一 戴震 汉宋之争
分类号: B2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章学诚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思想家,而“六经皆史”是章学诚思想的核心命题。之前对章学诚的研究多从史学角度将其思想归结为史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来展现章学诚思想中的哲学意味。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透露着深刻的现实关怀,本文结合章学诚的生平,试图深入准确的理解章学诚的思想并给予定位。文章首先对章学诚的生平和著作进行简要概述,并通过章学诚的一些回忆和当时学界的评论对章学诚的为学进路和学术性格作出分析。章学诚一生饱尝艰辛,他的著作在他身前并未刊行,也并未在当时学界引起反响,这与他选择与当时主流学界不同的为学进路和执拗的学术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章学诚早年就自视甚高,喜欢史学,排斥考据,而且章学诚固执、好辩且坚持己见,有着学者难能可贵的执拗。文章第二部分描述了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的学术背景和契机,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并非简单的对前人思想的模仿,他是针对当时学风,结合自己的性情和经历,奋力开拓出这一思想的。由于章学诚对当时规模颇为壮观的考据学风深深不满,对学者趋风涌向考据深恶痛绝,他的“六经皆史”的提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为了纠正学风的偏弊。虽然章学诚早期思想中也有“六经皆史”的倾向,《史籍考》的纂修给章学诚一个机会阅读大量史料,为章学诚思想的成熟和“六经皆史”的最终提出提供了契机。本文第三部分结合章学诚思想中的其他重要命题分析了章学诚“六经皆史”的真正内涵。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本意就是还原六经原貌,他对六经成书的原初进行了分析,六经是“先王之政典”,这是章学诚对六经的基本看法。章学诚这一基本看法决定了他在道器关系和经世之学问题上与当时学者的分歧。他认为道是变动的,不仅存在于六经之中,所以要得道的整体,仅仅训诂考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载道之器来深入的理解变动不居的道。章学诚强调文章要有用于世,反对无用的泛泛之文和无关世教的虚文,认为学问文章应当注重人事,作载道之文。本文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随着年龄与学力的增进,章学诚对当时考据大家戴震的态度,其中也反映出章学诚对考据的看法。戴震同时也在影响着章学诚的学术道路。早年章学诚由于自身性情,对训诂考据颇多不满,本身为学立意颇高。章学诚初晤戴震,更多的是对前辈的敬重,对自己不喜考据也作出了反省。随着章学诚学力的增进,他逐渐的意识到戴震所推崇的考据并不是为学的唯一道路,章学诚对自己坚持的为学方法逐渐自信,有了在学术上与戴震一争长短的意图,对戴震和训诂考据也有了一定的批评。戴震在章学诚学术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第五部分对章学诚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定位。关于章学诚的学术定位问题,章学诚在《浙东学术》中对自己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定位,他的这一定位,不仅有着心理上的原因,也有着学术史上的依据。章学诚的学术思想是对中国哲学史中长期以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汉学和宋学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答,在清代汉宋之争中,章学诚的哲学思想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引言  8-9
第一章 章学诚生平、著作及其为学进路  9-14
  一、章学诚生平  9
  二、章学诚著作及整理  9-11
  三、章学诚的学术性格及为学进路  11-14
第二章 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提出  14-21
  一、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的背景  15-17
  二、《史籍考》的编纂与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形成  17-21
第三章 章学诚"六经皆史"的内涵  21-32
  一、"六经皆史"的基本内涵——以校雠方法还原六经原貌  21-26
  二、"六经皆史"与"道器合一"  26-28
  三、"六经皆史"与"史学经世"  28-32
第四章 戴震对章学诚思想的影响  32-37
第五章 章学诚哲学思想的定位  37-44
  一、章学诚对自己的学术定位  37-40
  二、章学诚"六经皆史"与清代汉宋之争  40-44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48
致谢  48-49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9

相似论文

  1. 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K01
  2. 论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扬弃,B244.6
  3.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研究,B249.6
  4. 通假方法与古文献考证,H13
  5. 儒家“道问学”传统的新典范,B244.7
  6.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中的经典诠释思想研究,B249.6
  7. “六经皆史”的近代诠释及其意义,K092
  8. 侯外庐清代学人研究的再思考,K092
  9. 戴震对宋明理学的批判,B249.6
  10. 戴震《屈原赋注》研究,B249.6
  11. 戴震的教育心理思想研究,G40-092
  12. 桐城派与嘉道时期的理学,B249
  13. 《孟子字义疏证》发微,B249.6
  14. 戴震《方言疏证》同族词研究,H17
  15. 论戴震的自由精神及其意义,F249.6
  16. 试论晚清汉学与宋学的关系,K252
  17. 从《日知录》看顾炎武历史编纂思想,K092.48
  18. 戴东原新理学思想探微,B249.6
  19. 试论戴震的理欲观,B249.6
  20. 论戴震的义理之学,B249.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清代哲学(1644~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