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戴东原新理学思想探微
作 者: 卓汴丽
导 师: 张怀承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戴震 训诂 义理(道) “新理学”
分类号: B249.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最后的杰出的代表。在中国学术史上,宋儒是“得其义理,失其制数”;而乾嘉诸儒又“得其制数,失其义理”。戴震不满二者学术各有偏废,于是将“制数”与“义理”结合起来,创建了一种融二者于一体的“新理学”。一方面,戴震针对程朱理学“以理为本”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学说,继承并发展了张载“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体情遂欲”的政治哲学主张。同时,戴震也将“由训诂而推求义理”的哲学研究方法应用至其哲学体系当中,从而建构起考据学与义理学相结合的“戴震新理学”哲学思想体系。值得关注的是,“由训诂而推求义理”的哲学研究方法,是戴震创立的一种注重实证,讲究严密逻辑推理的具有近代启蒙意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戴震建构“新理学”哲学体系的过程当中,他通过对这一方法的灵活运用,重新分析定义了儒家在天道,人性,人道三个领域中的一系列传统哲学范畴,深刻地批判了宋明理学在理论上的荒谬性和在实践上的危害性,从而大大地推进了我国封建社会反理学的进步斗争。就戴震创立的“新理学”哲学思想体系本身而言,它又具有了三层代表意义。第一层,它代表了清代学术,尤其是清代哲学的主要特征,即重考据、实证。第二层,它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后的重要代表。第三层,它代表了正统的儒家哲学的回归与创新(即建立了戴震“新理学”)。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英文摘要 3-6 引言和文献综述 6-8 外篇 8-17 内篇 17-51 第一章 天道系统 20-30 1.1 元气实体:戴震“新理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20-27 1.2 对理学超验本体论的否定 27-30 第二章 (人)性系统 30-45 2.1 血气心知:戴震“新理学”体系的逻辑展开 30-38 2.2 欲之辨:戴震“新理学”体系的价值核心 38-42 2.3 对程朱派人性论的批判 42-45 第三章 人道系统 45-51 3.1 体情遂欲:戴震“新理学”体系的逻辑终点 45-49 3.2 对宋明理学“以理杀人”的控诉 49-51 结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5 后记 55-56 原创性声明 56
|
相似论文
- 论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扬弃,B244.6
-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研究,B249.6
- 通假方法与古文献考证,H13
- 《毛诗正义》训诂术语研究,H13
- 《尔雅·释草》训诂及《释草义疏》音转探究,H111
- 《春秋左传》考证,G256
- 论王念孙《墨子杂志》的研究方法及其成就,G256
- 胡承珙《小尔雅义证》训诂研究,G256
- 郭璞《山海经注》研究,K206
- 《史记正义》研究,I206.2
- 冯友兰新理学“气”范畴研究,B26
- 论冯友兰新理学“境界”之可能,B261
- 于丹《<论语>感悟》纠谬,B222
- 《诗经》及其注疏若干语法现象比较,H141
- 先秦文献“训诂式正文”中同义词训释研究,H13
- 儒家“道问学”传统的新典范,B244.7
-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中的经典诠释思想研究,B249.6
- 《两周金文辞大系》训诂研究,K877.2
- 朱熹《诗集传》训诂研究,H13
- 从郑玄《毛诗笺》看汉代训诂学的发展,H13
- 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G25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清代哲学(1644~1840年) > 戴震(东原,1723~1777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