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世界与主体的和谐化

作 者: 张赟
导 师: 冯亚琳
学 校: 四川外语学院
专 业: 德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空间塑造 空间感知 主体意识 空间转向 外部空间 空间意识 主体性 乌托邦精神 范式转换 人文空间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概念,“空间”一词在近代以来总被谈论起。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文化界出现了新的范式转换,即所谓的“空间转向”或“地形学转向”,显示了重新苏醒的空间意识。至此,空间反思渗透到历史学、社会学以及文化学各领域,并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从空间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阐释和理解。当代奥地利作家彼得·汉特克1979年出版的小说《迟缓的回乡》一文就致力于多样的空间构造,并因其对于自然和人物内心反思的着力描写而被认为是作者后期创作的一部转型之作。小说主人公总是处于一定的空间,通过不断的空间感知来确定自己的存在以及探求自己同家园、世界以及主体意识的关系。在作者对于空间的塑造中,人物从自然空间转向文化和人文空间,在广阔的外部空间中感受到孤独、生存危机,家园的丢失与重获等,最终产生强烈的回乡愿望以及对世界和主体之间达成和谐统一的乌托邦式的渴求。因此,空间塑造对于整个文本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一方面将回乡过程分为三个具体的空间范围:美国北部,西海岸和大都市纽约,主人公置身于这三个不同的外部空间,不断地对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感知;另一方面在外部空间感知的基础上,人物内心不断进行反思,意识到自己对于回归家园和回归自我的向往,并最终产生世界与主体和谐统一的愿望。回乡这一主题在空间感知和人物内省的过程中逐步推进。所以,笔者在本文中,以“空间”作为文本研究的出发点,试图通过对小说三个章节空间塑造的分析,展示“空间”对于文本在内容以及结构上的重大意义。主体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汉特克作品的重点,如他早期创作中对语言的反思和批判所表现的那样。但在《迟缓的回乡》一文中可以发现,汉特克因受到同时期“新主体性”的影响,注重主体意识和感受,并逐步放弃了之前激烈的态度而转向一种平静和深沉。他在巧妙的空间塑造中不仅向读者讲述了主人公缓慢回乡的故事,更通过空间塑造表达了主体意识回归以及世界与主体和谐化的愿望。这种带有乌托邦精神的愿望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因为它缺乏一个具体和稳定的价值以及现实支撑,很多都只是主人公的臆想和汉特克本人的愿望。因此,《迟缓的回乡》可视为汉特克文学创作上的一次乌托邦式和非现实的尝试。

全文目录


Danksagung  3-4
摘要  4-6
Zusammenfassung  6-10
1. Einleitung  10-30
  1.1 Einführung in das Raumproblem  10-14
  1.2 Raumauffassungen in der Moderne  14-18
  1.3 Raum und Literatur  18-21
  1.4 Forschungsstand und Fragenstellung  21-27
  1.5 Verfahren  27-30
2. Die Raumgestaltung in der Erz(a|¨)hlung Langsame Heimkehr  30-65
  2.1 Die Raumerfahrungen in der weiten und fernen Natur: ,,Die Vorzeitformen“  30-46
    2.1.1 Wahrnehmung des Landschaftsraums im hohen Norden  30-37
    2.1.2 Das Verh(a|¨)ltnis zwischen dem Raumgefühl und dem Beruf  37-40
    2.1.3 Das Verh(a|¨)ltnis zwischen dem Raumgefühl und der Heimkehrsidee  40-43
    2.1.4 Suche nach Formen  43-46
  2.2 Die Raumerfahrungen im Bedürfnis nach der Zugeh(o|¨)rigkeit und der Heimat: ,,Das Raumverbot“  46-56
    2.2.1 Existenzkrise durch den Raumverlust  46-49
    2.2.2 Sehnsucht nach Zugeh(o|¨)rigkeit als neuer Raumanspruch  49-52
    2.2.3 Sprache als Mittel der Raumeroberung  52-56
  2.3 Die Raumerfahrungen des Subjekts:,,Das Gesetz“  56-65
    2.3.1 Aufschwung des Zeitbewusstseins  56-58
    2.3.2 Das individuelle Gesetz  58-61
    2.3.3 Religi(o|¨)se und mystische Vollendung  61-65
3. Bedeutung des Raumkonzepts von Peter Handke  65-73
  3.1 Das Reise-Motiv bei Handke  65-67
  3.2 Begründung der Heimkehr  67-70
  3.3 Utopische Sehnsucht nach der Harmonisierung zwischen Welt und Subjekt  70-73
4. Schluss  73-76
Literaturverzeichnis  76-80
Erkl(a|¨)rung  80

相似论文

  1.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2.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3.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4.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5.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6. 发展大学生主体性与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研究,G647.38
  7. 学校规训话语的批判人种志研究,G521
  8.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9.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探究,G633.2
  10. 主体性教育的文化比较与现实选择,G40-01
  11. 艺术留白在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中的实践探索,G633.3
  12. 女性主体性的征程,I561.074
  13.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批判研究,B83
  14. 杨宪益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15. 后殖民译论视角下英译《水浒传》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16. 许渊冲诗歌英译中的主体性研究,H315.9
  17. 从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18. 基于类型学的山地公租房住区外部空间设计探索,TU984.12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背景下医患关系研究,R197.1
  20. 南阳汉画像石“符号化”图像艺术的主体性研究及人本设计理念启示,K879.4
  21.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傅雷翻译思想在《高老头》中的体现,I046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