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

作 者: 秦亮
导 师: 王喜平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体性 农民主体性
分类号: D4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民主体性”是当前国际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关于人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人的生存方式和存在状态为关注点,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的批判的、革命的、实践的哲学,它蕴涵的是一种深刻的人学哲学立场。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含的深刻的主体性思想,使其在历史长河中保持久远生命力,并能不断变化出新的生成机制或生长点的思想或理论。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人类主体性地位的日益凸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以及文化多元等等的健康发展都对作为主体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却游离于主体性之外,凸显了农民主体性建构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农民问题,从上世纪初就一直是中外学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们十分关注的课题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很重视农民问题,认为农民是革命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和朋友。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焦点,学界对农民主体性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与审视,分别从抽象哲学主体性线路、人民主体论线路研究农民主体性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农民主体性问题有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农民主体性确立是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借鉴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其他学术流派主体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哲学角度研究我国农民主体性,提出和研究农民主体性问题,探讨当前农民主体性现状,并延伸至近现代农民主体性及其未来建构,着重讨论我国农民的主体性演变和未来走向。文章由三部分组成:即农民主体性的历史演变、目前影响农民主体性发挥的问题和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的思路。第一部分主要对传统农民主体性进行了溯源,通过主体性和农民主体性历史、内涵、现状等视角分析了近现代农民主体性的历史演变。第二部分主要对当前农民主体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文化、体制、结构等方面对我国农民主体性现状进行了解读。第三部分主要对农民主体性的未来走向进行了讨论,试图在主体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民主体性未来走向的构想。专门研究农民主体性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走向对于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人类文化和主体性哲学的独特视角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思考现实的人类主体性发展问题,尤其是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问题和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有着特别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借鉴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引言  12-14
一、农民主体性的历史演变  14-23
  1.1 主体性概述  14-16
    1.1.1 西方主体性哲学思想的追溯  14-15
    1.1.2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  15-16
  1.2 农民主体性的内涵  16-18
    1.2.1 农民主体性的涵义及特点  17
    1.2.2 农民主体与其对应客体相互依存  17-18
  1.3 中国传统社会农民主体性回顾  18-19
    1.3.1 传统生产模式对农民主体性的制约  18-19
    1.3.2 传统文化礼教对农民主体性的束缚  19
  1.4 新中国建立后的农民主体性状况  19-23
    1.4.1 建国初期农民主体性回顾  20-21
    1.4.2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主体性现状  21-23
二、目前影响农民主体性发挥的问题  23-30
  2.1 传统观念的束缚  23
  2.2 现行体制的制约  23-25
    2.2.1 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  24-25
    2.2.2 农民的主体性发挥缺乏体制保障  25
  2.3 生产关系的影响  25-26
    2.3.1 旧的生产关系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5-26
    2.3.2 生产关系不能解决广大劳动力就业问题  26
  2.4 产业结构的缺陷  26-27
  2.5 农民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27-30
    2.5.1 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  27-28
    2.5.2 农民主体性的缺失  28-30
三、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的思路  30-42
  3.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30-32
    3.1.1 转变观念,发挥农民主体性  30-32
    3.1.2 摆脱群体依赖,实现主体性的释放  32
  3.2 优化社会管理体制  32-35
    3.2.1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32-34
    3.2.2 逐步完善农业生产社会保障机制  34-35
  3.3 深化农村生产关系改革  35
  3.4 调整产业结构  35-37
    3.4.1 适度调整资源配置格局  36-37
    3.4.2 形成城乡产业搭配格局  37
    3.4.3 促进非农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  37
  3.5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37-40
    3.5.1 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38
    3.5.2 增加农民受教育的层次和途径  38-39
    3.5.3 实现劳动力教育的差别性和针对性  39-40
  3.6 培养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  40-42
    3.6.1 积极自我完善,提高竞争意识  40
    3.6.2 以市场为导向,改变销售策略  40-41
    3.6.3 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劳动生产率  41-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6
致谢  46-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7-48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8-50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3.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4.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5.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6.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7. 发展大学生主体性与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研究,G647.38
  8. 学校规训话语的批判人种志研究,G521
  9.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0.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探究,G633.2
  11. 主体性教育的文化比较与现实选择,G40-01
  12. 艺术留白在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中的实践探索,G633.3
  13.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批判研究,B83
  14. 和谐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视野,B27
  15. 杨宪益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16. 后殖民译论视角下英译《水浒传》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17. 许渊冲诗歌英译中的主体性研究,H315.9
  18. 从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背景下医患关系研究,R197.1
  20. 论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B51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