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行为金融学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研究

作 者: 魏娇
导 师: 任翠玉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财务管理
关键词: IPO抑价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 行为金融 创业板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IPO抑价之谜更是金融界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所谓IPO抑价是指新股发行价低于上市后首日交易的收盘价,投资者认购新股能够获得超额报酬的一种股票市场运行状况。同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相比,我国IPO抑价程度更高,尤其是我国启动不久的创业板与我国主板、中小板相比IPO抑价现象更为严重,一方面,这势必使资源配置不合理,大量的资金被滞留囤积在一级市场,追逐无风险的收益;另一方面,较高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增加了股市高开低走的风险,阻碍股市的稳定性,不利于我国创业板的健康发展。对IPO抑价现象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解释导致IPO抑价的原因,一是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定价过低,二是二级市场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过高。IPO抑价的经典研究理论与方法,是在传统金融学的理论框架下展开的,以“理性人假设”为其前提条件,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开始,行为金融学的兴起,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为IPO抑价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与平台。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挑战,该理论认为首日抑价的市场并非强势有效的,而是半强式甚至是无效的,市场中也存在者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在各种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下,这些非理性投资者会产生非理性行为,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使首日收盘价远高于发行价,从而产生IPO抑价。对于研究我国IPO抑价问题的学者,起初大多学者只是检验国外IPO抑价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的IPO抑价现象,后来有学者试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性地提出:严格的发行管制、非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使得IPO在发行时定价过低,造成了我国IPO高抑价现象。但是,随着新股发行的监管方式和定价方式多次改革的深入,新股发行逐渐放开市场化后,我国IPO高抑价现象并未有效得到减轻,仍然一如既往的存在。目前我国股票发行的IPO询价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IPO高抑价现象,IPO抑价现象依然存在,困扰着资本市场的各利益相关者,这表明在以往对我国IPO抑价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还存在不少的缺陷,新股发行定价过低并非是影响IPO抑价的主要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对我国的IPO抑价现象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随后,国内一些学者将IPO抑价的研究不断深入化,借鉴行为金融学理论,通过不同的方式验证了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定价已具有合理性,一级市场新股定价过低并不是创业板IPO高抑价的真正来源。因此,本文突破了传统金融理论的研究框架,从行为金融理学的视角来研究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本文遵循“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模型构建——实证检验——政策建议”的技术路线。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探讨国外学者对IPO抑价现象的解释,梳理归纳西方IPO抑价理论对我国市场的适用性以及国内IPO抑价的相关理论。其次,运用理论演绎的方法,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理论分析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并依据理论分析引入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四个衡量指标,提出本文研究假设。再次,以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设以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检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衡量指标与IPO抑价率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归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率较高,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显著影响。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创业板IPO抑价的表现主要有投机性与过度交易、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羊群行为。本文分别用账面市值比、上市首日换手率、发行至上市时间间隔、中签率这四个指标来衡量创业板市场投资者的投机行为、过度交易、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羊群行为,并研究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四个衡量指标对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因此,根据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本文认为,为了降低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程度,必须推进创业板市场的规范和成熟,建造一个适合投资的氛围;进一步完善询价机制,扩大创业板规模,缩小创业板市场上的供需矛盾;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创业板的运作;更为重要的是投资者要注重自我教育,自身素质的提高,形成价值投资的理念,更加理性地投资。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1 绪论  9-15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9-11
    1.1.1 研究背景  9-10
    1.1.2 研究意义  10-11
  1.2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11-14
    1.2.1 研究框架  11-14
    1.2.2 研究方法  14
  1.3 本文创新点  14-15
2 文献综述  15-25
  2.1 国外IPO抑价解释  15-20
    2.1.1 基于二级市场完全有效假设下IPO抑价的解释  15-18
    2.1.2 基于二级市场不完全有效下IPO抑价的解释  18-20
  2.2 国内IPO抑价解释  20-23
    2.2.1 国外IPO抑价理论的适用性检验  20-21
    2.2.2 国内IPO新股发行抑价研究  21-23
  2.3 IPO抑价文献总结与评述  23-25
3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25-37
  3.1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界定  25
  3.2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IPO抑价影响的理论基础  25-27
    3.2.1 噪声交易理论  25-26
    3.2.2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26-27
  3.3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创业板IPO抑价影响的分析  27-32
    3.3.1 过度自信对IPO抑价影响  28-29
    3.3.2 过度乐观对IPO抑价影响  29-30
    3.3.3 代表性偏差对IPO抑价影响  30
    3.3.4 保守性偏差对IPO抑价影响  30-31
    3.3.5 从众心理对IPO抑价影响  31-32
  3.4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创业板IPO抑价影响的表现  32-34
    3.4.1 投机性与过度交易  32
    3.4.2 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32-33
    3.4.3 羊群行为  33-34
  3.5 研究假设的推导与提出  34-37
    3.5.1 投机行为对创业板IPO抑价影响的假设  34
    3.5.2 过度交易行为对创业板IPO抑价影响的假设  34-35
    3.5.3 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对创业板IPO抑价影响的假设  35
    3.5.4 羊群行为对创业板IPO抑价影响的假设  35-37
4 研究设计  37-41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7
  4.2 变量定义  37-39
    4.2.1 被解释变量  37
    4.2.2 解释变量  37-38
    4.2.3 控制变量  38-39
  4.3 模型构建  39-41
5 实证分析  41-48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42
  5.2 相关性分析  42-43
  5.3 回归结果分析  43-45
  5.4 稳健性检验  45-46
  5.5 实证检验结果评述  46-48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48-52
  6.1 研究结论  48-49
  6.2 政策建议  49-52
参考文献  52-56
后记  56-57

相似论文

  1. 试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风险法律防范,F832.51
  2. 我国股市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F224
  3. 中国沪市A股反转效应的表现研究,F224
  4. 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框架下的公司决策非理性分析,F224
  5. 创业板IPO多因素定价模型,F224
  6. 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实证研究,F832.51
  7. 非理性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F832.51;F224
  8. 行为统计套利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应用研究,F224
  9.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证券异常收益研究,F832.51;F224
  10. 投资者信心与证券市场表现,F224
  11. 市场化发行下的IPO抑价研究,F224
  12. 基于多Agent模型的连续双向拍卖金融市场仿真实验研究,F713.35
  13. 基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我国IPO抑价研究,F224
  14.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多叉树期权定价模型,F830.9
  15. 中国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研究,F832.51
  16. 我国创业板涨跌幅限制对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F224
  17. 国际黄金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研究,F224
  18. 我国创业板IPO定价制度探究,F832.51
  19.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研究,F224
  20. 发行条件、行业周期性与IPO抑价,F224
  21.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析,F832.5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