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急诊PCI患者血浆NT-proBNP的水平与超声心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 魏王芬
导 师: 刘玲玲
学 校: 新乡医学院
专 业: 内科
关键词: N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超声心动参数
分类号: R54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呈现年轻化趋势。其并发症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的开展,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降低。开通梗塞相关血管(IRA),挽救濒死的心肌,获益呈现时间依赖性。对经急诊PCI治疗后的AMI患者早期和后期预后情况的评价,除外肌灌注分级和心脏彩超的应用,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血液生化指标来衡量其治疗效果。临床研究清楚地表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缺血发生后会增加。对AMI患者早期、治疗后进行NT-proBNP的检测,表达水平对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以及以及NT-proBNP和超声心动参数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 elevated a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AMI)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fragment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的浓度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测,对比、了解急诊PCI后AMI患者血浆NT-proBNP表达的水平及NT-proBNP与超声心动参数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开展急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以及NT-ProBNP是否能够预测AMI患者心室结构的改变和心功能的情况,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1.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一科住院治疗的60例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急诊PCI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选取急诊PCI组3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10例,平均年龄为57.40±10.74(28~74岁);选取常规药物治疗组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中男性为22例,女性为8例,平均年龄为61.10±10.77(32-72岁);2.标本采集与NT-proBNP检测:所有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入院后即刻、24小时、3天、7天,抽取肘部静脉血3ml,注入含肝素抗凝的试管中,高速分离血浆,20℃冰箱保存。应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NT-proBNP值。对照组亦于就诊当天同样方法测NT-proBNP,记录并保存数据。3.临床资料记录及心脏超声检测:对入选患者进行常规化验及心电图检查、采集病史,记录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再次住院及死亡。并于第7天、出院后6月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并保存心动超声各项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资料。4.应用SPSS17.0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血NT-pro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急诊PCI组24h、3d、7d NT-proBN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急诊PCI组治疗后1周时超声心动图参数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PCI组治疗后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参数LVES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1周的LVEF与急性期24h、3d、7d血浆NT-ProBNP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治疗后6月的LVEF与血浆7d NT-proBNP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负相关系数分别为(rp=-0.64,P<0.01),而与其它时间点NT-proBNP水平之间无相关性。4.血浆24h NT-ProBNP水平与治疗后1周、6月测得的LVEDD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p=0.33,P<0.01,rp=0.34,P<0.01);血.浆7d NT-proBNP水平与治疗后1周、6月测得的LVEDD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p=0.316,P<0.01,rp=0.409,P<0.01)。结论1.两组病人检测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浆NT-ProBNP水平均增高,治疗后NT-ProBNP水平逐渐下降,其中急诊PCI组NT-ProBNP水平下降更明显。2.经急诊PCI治疗后的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于术后下降明显,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评价急诊PCI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3.AMI治疗后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存在负相关,而与LVEDD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AMI患者急性期NT-ProBNP升高,可作为AMI后期心室结构和心功能发生改变的一个参考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1
前言  11-13
1 资料和方法  13-16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13
    1.1.1 入选及排除标准  13
    1.1.2 常规治疗组  13
    1.1.3 急诊PCI组  13
  1.2 方法  13-15
    1.2.1 常规治疗  13
    1.2.2 CAG及急诊PCI治疗  13-14
    1.2.3 患者的一般情况  14
    1.2.4 浆NT-proBNP的测定  14-15
    1.2.5 急诊PCI后心脏指标的测定  15
  1.3 统计学处理  15-16
2 结果  16-20
3 讨论  20-28
4 结论  28-30
参考文献  30-34
综述  34-47
  参考文献  43-47
附录 英文缩略词  47-4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48-49
致谢  49-50
个人简历  50

相似论文

  1.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R542.22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R542.22
  3. 青年与老年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研究,R542.22
  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R542.22
  5. 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542.22
  6. 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的预后比较,R542.22
  7. 急性心肌梗死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质子泵抑制剂短期静脉应用的效益—风险评估,R541.4
  8. 丹参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对心肌梗死兔心肌纤维化的影响,R285
  9. 静脉冠脉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肌灌注及预后的临床研究,R542.22
  10. 不同治疗方法对宁夏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及现况分析,R542.22
  11. 首发AMI患者急诊PCI术后BNP水平与Tei指数的相关性研究,R542.22
  12. 血电解质和白蛋白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的关系及血脂和脂蛋白水平的季节性变化,R541.4
  13. 原代和反复传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作用中的比较研究,R329
  14.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R329
  15. Shh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R542.22
  16.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初步研究,R587.1
  17.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R542.22
  18. 逐渐再灌注治疗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R542.22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提高心梗后心功能的实验研究,R542.22
  20. 不同负荷量氯吡格雷结合替罗非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R541.4
  21. IL-8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及川芎赤芍有效部位的干预效应研究,R2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脏疾病 > 心肌疾病 > 心肌梗塞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