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野莱F1猪肉品质及肌内脂肪沉积机理的研究

作 者: 祝仁铸
导 师: 尹逊河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基础兽医学
关键词: 野莱F1猪 肌内脂肪含量 脂肪酸组成 脂肪代谢酶活性 MDH mRNA LPL mRNA 发育性变化
分类号: S8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长白山野猪为父本,以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第一代杂交猪(简称野莱F1猪),其肉质鲜嫩、野味浓郁、风味独特、瘦肉率高、脂肪低、营养丰富,成为人们喜爱的绿色保健食品。为了研究野莱F1猪独特肉品品质的形成机理,揭示肌内脂肪的沉积规律和调控机制,本课题选取野莱F1猪和长×大白猪(各40头,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在20、35、50、70、90kg五个体重阶段采取背腰最长肌、背膘脂肪和肝脏,运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两种猪胴体品质、肉质性状和组织学性状、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肌肉、脂肪和肝脏组织中五种脂肪代谢酶活性的体重发育性变化,运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肌肉内MDH和LPL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运用生物学统计方法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脂肪代谢酶活性及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如下:胴体品质及肉质组织学性状:结果表明两种猪的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没明显的规律性;在90kg体重阶段,野莱F1猪的胴体长、瘦肉率和臀腿比例都要高于长×大白猪,剪切值要低于长×大白猪;野莱F1代猪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好,失水率、滴水损失和剪切值低,说明F1代猪肌肉的色泽、多汁性和嫩度好。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野莱F1猪和长×大白猪体内肌内脂肪含量的发育性变化相同,皆表现为从20kg体重开始上升,到达50kg体重之后开始下降,70kg体重之后再次上升直到90kg;在各个体重阶段野莱F1猪体内的肌内脂肪含量都要高于长×大白猪;野莱F1猪肌内脂肪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随着体重的增加呈现出由低到高之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50kg体重阶段达到最高水平且与其它各体重阶段相比差异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随着体重的增加表现出由低到高再降低的趋势,50kg体重阶段达到最高水平且与其它体重阶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随着体重的增加表现出由高到低之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野莱F1猪和长×大白猪肌内脂肪含量与PUFA:SFA皆成显著性负相关(r=-0.91,P<0.05)。结果提示,肌内脂肪的沉积量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中的含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会抑制肌内脂肪的沉积。脂肪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三种组织中野莱F1猪体内的FAS活性都要高于长×大白猪,脂肪组织中的FAS活性要显著高于肌肉组织和肝脏组织(P﹤0.05);野莱F1猪体内的MDH活性整体来说都要高于长大白猪,脂肪中MDH活性显著高于肌肉组织和肝脏组织(P<0.01);三种组织的ICDH活性在野莱F1猪和长×大白猪体内基本相当,但是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活性要高于脂肪组织中的;两种猪体内HSL活性的发育性变化相同,脂肪组织中的HSL活性要显著的高于肌肉和肝脏组织(P﹤0.05);野莱F1猪和长×大白猪体内三种组织中LPL活性随着体重的增加皆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野莱F1猪的LPL活性都要高于长×大白猪,两种猪体内脂肪组织中的LPL活性显著性的高于肌肉组织和肝脏组织(P﹤0.05);相关分析表明,野莱F1猪肌肉组织中的FAS、LPL的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成极显著(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脂肪组织中ICDH和LPL成显著正相关(P﹤0.05),肝脏组织中MDH和LPL成显著正相关(P﹤0.05),FAS和ICDH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提示,肌肉内脂肪的沉积是由肌肉、脂肪和肝脏组织中脂肪代谢酶共同调节的;可以通过控制体内脂肪代谢酶活性来调节肌内脂肪的沉积。MDH和LPL mRNA表达:结果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野莱F1猪和长×大白猪肌内MDH基因表达在20-70kg阶段成上升趋势,在70-90kg阶段成下降趋势;野莱F1猪和长×大白猪肌内LP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相同,随着体重的增加皆成持续上升的趋势。总体上野莱F1猪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各体重阶段都要高于长×大白猪。相关分析表明:野莱F猪MDH mRNA和LPL mRNA表达均与肌内脂肪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UFA:SFA)成不相关(P>0.05);长×大白猪MDH mRNA和LPL mRNA表达分别与肌内脂肪含量成不相关和显著正相关(P>0.05和P<0.05),分别与PUFA:SFA成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相关(P<0.01和P<0.05)。结果提示:猪肌内MDH、LPL基因表达皆具有明显的体重发育特征;可以通过控制猪饲料中PUFA的含量来调节猪肉中PUFA的含量,从而影响MDH、LPL的基因表达,达到调节肌内脂肪含量的目的。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1 引言  13-25
  1.1 猪肉品质研究进展  13-14
  1.2 猪的脂肪代谢特点  14
  1.3 猪肌内脂肪的发育规律和研究现状  14-16
  1.4 猪肉脂肪酸研究进展  16-18
    1.4.1 脂肪酸的组成  16
    1.4.2 脂肪酸的含量  16
    1.4.3 脂肪酸与猪肉营养的关系  16-18
    1.4.4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18
  1.5 脂肪代谢酶活性的研究现状  18-21
    1.5.1 脂肪合成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18-19
    1.5.2 脂肪的降解和运输中的关键酶研究进展  19-21
      1.5.2.1 激素敏感脂酶  19-20
      1.5.2.2 脂蛋白脂酶  20-21
  1.6 长白山野猪的研究进展  21-23
    1.6.1 长白山野猪的生存环境及生长性能  21-22
    1.6.2 长白山野猪的分布及饲养现状  22
    1.6.3 野猪所具有的优势  22-23
    1.6.4 长白山野猪与家猪的杂交现状  23
  1.7 莱芜猪研究概述  23-24
  1.8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24-25
2 材料与方法  25-35
  2.1 实验材料  25-26
    2.1.1 试验猪选择与分组  25
    2.1.2 试验猪的饲养管理  25
    2.1.3 试验样品的采集  25
    2.1.4 营养水平设计及饲粮  25
    2.1.5 试验仪器  25-26
    2.1.6 试验试剂  26
  2.2 试验方法  26-35
    2.2.1 胴体品质、肉质性状和组织学性状测定  26
    2.2.2 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  26-27
    2.2.3 肌内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27
    2.2 4 脂肪代谢酶活性的测定  27-32
      2.2.4.1 FAS 活性测定  27-28
      2.2.4.2 MDH 活性测定  28-29
      2.2.4.3 ICDH 活性测定  29-30
      2.2.4.4 LPL 活性测定  30-32
      2.2.4.5 HSL 活性测定  32
    2.2.5 MDH 和 LPL 表达量的测定  32-35
      2.2.5.1 引物设计及合成  32-33
      2.2.5.2 总 RNA 的提取、纯化与质量检测方法  33-34
      2.2.5.3 反转录  34
      2.2.5.4 荧光定量 RT-PCR 反应及电泳检测  34-35
    2.2.6 数据的统计分析  35
3 结果  35-47
  3.1 野莱 F1 猪和长×大白猪的胴体品质  35-36
  3.2 野莱 F1 猪和长×大白猪的氨基酸组成  36-37
  3.3 野莱 F1 猪和长×大白猪的肉质性状及组织学性状  37-38
  3.4 野莱 F1 猪和长×大白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发育性变化  38-39
  3.5 野莱 F1 猪和长×大白猪肌内脂肪脂肪酸组成的发育性变化  39-41
  3.6 野莱 F1 猪和长×大白猪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  41-45
    3.6.1 脂肪合成酶的发育性变化  41-43
    3.6.2 脂肪分解运输酶的发育性变化  43-45
  3.7 野莱 F1 猪和长×大白猪 MDH 和 LPL mRNA 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45
  3.8 各组织脂肪代谢酶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5-46
    3.8.1 不同组织中脂肪合成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  45-46
    3.8.2 不同组织中脂肪分解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  46
  3.9 野莱 F1 猪和长×大白猪肌肉 MDH mRNA、LPL mRNA 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及PUFA:SFA 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46-47
4 讨论  47-54
  4.1 两种猪的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  47
  4.2 两种猪的氨基酸组成  47
  4.3 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  47-51
    4.3.1 不同组织中 FAS 活性的发育性变化  47-48
    4.3.2 不同组织中 MDH、ICDH 活性的发育性变化  48-49
    4.3.3 不同组织中 HSL 活性的发育性变化  49
    4.3.4 不同组织中 LPL 活性的发育性变化  49-50
    4.3.5 不同组织脂肪代谢酶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50-51
  4.4 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  51-53
    4.4.1 肌内脂肪含量的发育性变化  51
    4.4.2 脂肪酸组成的发育性变化  51-52
    4.4.3 肌内脂肪含量与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  52-53
  4.5 肌肉组织中 MDH、LPL 基因表达  53-54
    4.5.1 MDH 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关系  53
    4.5.2 LPL 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关系  53-54
5 结论  54-56
参考文献  56-61
附图  61-66
致谢  66-6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  67

相似论文

  1.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影响,S917.4
  2. 韭菜籽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TQ914.1
  3. 耐高温酵母选育及突变株超高浓度乙醇发酵研究,TQ223.122
  4. 饲粮添加不同类型油脂对经产母猪生产性能和乳成分的影响,S828
  5. 湖南地方黄牛及其杂交牛MC1R、H-FABP基因多态性研究,S823.81
  6. 鸭A-FABP基因cDNA克隆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S834
  7. 脂联素对皖南花猪骨骼肌生长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S828
  8. 苏太猪肌内脂肪含量cDNA-AFLP研究,S828
  9. 富油微藻筛选及油脂组分与影响因素研究,TQ641
  10. 文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累积规律研究,S565.9
  11. 尿素包合法分离月见草油中γ-亚麻酸,TQ645.6
  12. 鸡FATP1基因cDNA的克隆、组织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S831.2
  13. 胡麻低亚麻脂肪酸性状转育效果的研究,S565.9
  14. 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S828
  15. 猪肌肉组织Col3a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胶原的影响,S828
  16. 鸡H-FABP基因PCR-SSCP分析及其与脂肪性状的相关研究,S831
  17. 亚麻籽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猪不同组织中的富集规律及对猪胴体品质的影响,S828
  18. 猪H-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及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S828
  19. 化妆品用茶油精炼工艺的研究,TQ645
  20. 黄海以鳀鱼为基础食物网中主要生物的碳、氮和磷三元素组成及脂肪酸组成特征,S917
  21. 北京鸭部分生化指标、A-FABP基因多态性与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及屠体性能指标的关系研究,S83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