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特点的研究

作 者: 侍伟
导 师: 陈小野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基础理论
关键词: 孙真人千金方 肝、心、脾证候 特点 原因
分类号: R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十几年来,证候源流角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千金要方》中“既有辨病论治,按病列方,也有在辨病基础上辨证论治,按证列方”,代表了证候学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孙真人千金方》传本更多保存了孙思邈原书的旧貌。《孙真人千金方》中脏腑证候是其证候学说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本课题运用文献、理论研究方法,结合计量,从证候名称角度,系统研究《孙真人千金方》中肝、心、脾证候与现代肝、心、脾证候比较的特点,并简要探讨其产生原因、分析其对现代证候学说的意义。以从一个角度反映《孙真人千金方》作为中医证候学说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意义。《孙真人千金方》论述肺、肾证治的专卷(卷第十七、十九)佚,故本课题仅探讨肝、心、脾证候。《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见于各自专卷(卷第十一、十三、十五)者占绝大多数,散在于各科疾病证治者极少,故本课题探讨《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仅用上述3卷材料。1《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与现代肝、心、脾证候比较的特点在分步骤进行了证候提取、证候名称形成、证候名称统一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现代肝、心、脾证候为比较对象,从证候名称角度,总结了《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的特点。以反映《孙真人千金方》对疾病病理机制主观性认识的特点。1.1《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较多地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1.1.1五行的太过、不及和生克乘侮多体现于《孙真人千金方》的证候或和证候名称中。1.1.2《孙真人千金方》的证候多呈五脏(肝、心、脾)对应的形式。“五脏对应”实质上也是五行学说的一种体现。《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较多地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反映当时临床经验的积累尚不系统,所以医学理论的形成尚需借助引入五行学说。“五脏对应”还使《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缺少脏器间的个性。1.2《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较粗略1.2.1《孙真人千金方》的证候名称多用“病”、“伤”、“邪”、“厥气”等最粗略描述病性的词。反映出《孙真人千金方》的病性尚欠分化。1.2.2一些在现代层次较高的证候(或证候名称),在《孙真人千金方》中被作为具体证候(或证候名称)。反映出《孙真人千金方》的证候名称尚有概念化痕迹,所以上述证候概念的概括性不足。对虚证来说尚因为未分化。1.2.3现代虚证多有气、血、阴、阳、精之分,而《孙真人千金方》虚证可直指“肝”、“心”、“脾”;且以“气虚”为主,而“血、阴、阳”之虚多以“血气”、“阴气”、“阳气”虚的形式出现,似乎处于从“气虚”中分化的过程。无“精”之虚。反映出《孙真人千金方》的虚证尚未充分分化。《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较粗略,反映其证候学说较为初始,所以“粗”而不“细”。1.3《孙真人千金方》或用身体症征、脉象、季节、预后等替代病机以概括肝、心、脾证候1.3.1《孙真人千金方》或用身体症征替代病机以概括证候。1.3.2《孙真人千金方》或用脉象替代病机以概括证候。1.3.3《孙真人千金方》或用季节替代病机以概括证候。1.3.4《孙真人千金方》或用预后替代病机以概括证候。《孙真人千金方》或用身体症征、脉象、季节、预后等替代病机以概括肝、心、脾证候,反映其证候学说较为初始,所以病机概括尚不成熟。1.4《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的其它特点1.4.1《孙真人千金方》的证候体现了“实多热、虚多寒”的特点。1.4.2《孙真人千金方》有“脏”、“体”同病、且以“体”命名的“五脏六极”证。1.4.3《孙真人千金方》“脏死(绝)”证候较多。1.4.4《孙真人千金方》有以脾脏的解剖位置概括的证候。2《孙真人千金方》卷第十一、十三、十五证候相关原文与《内经》、《难经》、《脉经》相同或相似者涉及证候频数为203,占总证候频数的63%。可见,《孙真人千金方》卷第十一、十三、十五肝、心、脾脏证候有相当部分来源于上述三书。因此,《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的特点,既反映初唐、又在相当程度上是反映了从战国至初唐整个时期中医证候学说的特点。3《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的上述特点,应是源于战国至初唐证候学说发展的初步性由于证候学说发展的初步性:3.1临床经验的积累尚不系统,所以证候学说的形成尚需借助引入五行学说。因此《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较多地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五行的太过、不及和生克乘侮多体现于其证候或和证候名称中。证候也多呈五脏(肝、心、脾)对应的形式。3.2证候学说较为初始,所以“粗”而不“细”。因此《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较粗略。证候名称多用“病”、“伤”、“邪”、“厥气”等最粗略描述病性的词。一些在现代层次较高的证候(或证候名称),在《孙真人千金方》中被作为具体证候(或证候名称)。现代虚证多有气、血、阴、阳、精之分,而《孙真人千金方》虚证可直指“肝”、“心”、“脾”;且以“气虚”为主,而“血、阴、阳”之虚多以“血气”、“阴气”、“阳气”虚的形式出现,似乎处于从“气虚”中分化的过程。无“精”之虚。3.3证候学说较为初始,所以病机概括尚不成熟。因此《孙真人千金方》往往需借助身体症征、脉象、季节、预后等替代病机以概括证候。4《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特点对现代证候学说的意义肝、心、脾证候的上述特点和产生原因,提示现代研究中医证候学说:4.1应有发展的观点,不可把数千年的资料等同视之。4.2应有全面的观点,对古代的证候不可简单地按字面意义理解,而应根据其在当时整个证候体系中的位置以及所代表的临床信息(病因、症状表现、治疗方药等)准确了解其内涵。5本研究的创新点《千金要方》代表了证候学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孙真人千金方》传本更多保存了孙思邈原书的旧貌。对《孙真人千金方》中证候特点的系统研究,有助于弥补目前对《千金要方》理论方面研究的不足、以及对《孙真人千金方》具体内容方面研究的不足,完善对中医证候学说发展历史的认识,为现代证候学说提供借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0
ABSTRACT  10-14
文献综述 建国以来《千金要方》五脏证候的研究概况  14-27
前言  27-31
第一部分 证候提取、证候名称形成和证候名称统一  31-43
  1 证候提取  31-36
    1.1 结合上下文理解证候含义  31
    1.2 以"x脏有病,……,虚则……,实则……"形式出现的条文,其"虚"、"实"的病因、病机、症状等均包括"x脏有病,……"的内容  31-32
    1.3 若条文中的其它病机、症征可用肝脏、心脏、脾脏证候解释者,则统一于肝脏、心脏、脾脏证候  32-33
    1.4 以脏的名称(包括与脏相应的"五体"名称)+"胀"、"积"、"劳"、"疟"、"痹"、"中风"等病名组成的概念  33-34
    1.5 病机如属于发病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则不计为证候  34
    1.6 各门标题的证候不计  34
    1.7 不从方的名称反推证候  34
    1.8 原文个别相关内容发现有明显错误、不通之处,据《孙真人千金方》注释、《备急千金要方》改正  34-35
    1.9 从以下原文看,《孙真人千金方》"卷第十五·脾脏脉论第一"中的"厥疝"相当于"脾痹"  35-36
    1.10 卷第十五·脾脏脉论第一:"……又言声忧惧,舌本卷缩……"  36
  2 证候名称形成和表达  36-38
    2.1 原文无完整的证候名称者,根据原文内容加以概括  36-37
    2.2 凡以某脏脉的异常来概括证候,且无证候名称者,则以脉象代表证候名称  37
    2.3 从以下原文看,脾脏位置的异常均为相关病理改变的病机。因此,脾脏位置的异常也可作为证候名称  37
    2.4 证候名称中,顿号前后为1个证  37
    2.5 一节内容完整的条文中,同一证候出现多个名称,则以"/"隔开  37-38
    2.6 某节原文中无、而根据上下文补充的内容,在所引原文中置于小括号内  38
  3 证候名称统一  38-40
    3.1 含义相同或相近、字面表述上有差异的证候统一  38-39
    3.2 证候性质相同,病位表述为"脾"和"脾脏"者统一  39-40
  4 《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及频数  40-43
第二部分 从证候名称探讨《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的特点  43-53
  1 现代肝、心、脾证候  43-45
    1.1 肝系证类  43
    1.2 肝与其它脏腑兼证类  43-44
    1.3 心系证类  44
    1.4 心与其它脏腑兼证类  44
    1.5 脾系证类  44-45
    1.6 脾与其它脏腑兼证类  45
  2 从证候名称角度,总结《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的特点  45-53
    2.1 《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较多地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  45-48
    2.2 《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较粗略  48-49
    2.3 《孙真人千金方》或用身体症征、脉象、季节、预后等替代病机以概括肝、心、脾证候  49-51
    2.4 《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的其它特点  51-53
第三部分 《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相关原文与《内经》、《难经》、《脉经》关系  53-71
第四部分 《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特点的产生原因和意义探讨  71-76
  1 《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的上述特点反映了战国至初唐中医证候学说的特点  71-74
    1.1 《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较多地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  71-72
    1.2 《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较粗略  72-73
    1.3 《孙真人千金方》或用身体症征、脉象、季节、预后等替代病机以概括肝、心、脾证候  73
    1.4 《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的其它特点  73-74
  2 《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的上述特点,应是源于战国至初唐证候学说发展的初步性  74-75
    2.1 临床经验的积累尚不系统,所以证候学说的形成尚需借助引入五行学说  74
    2.2 证候学说较为初始,所以"粗"而不"细"。因此《孙真人千金方》的肝、心、脾证候较粗略  74
    2.3 证候学说较为初始,所以病机概括尚不成熟。因此《孙真人千金方》往往需借助身体症征、脉象、季节、预后等替代病机以概括证候  74-75
  3 《孙真人千金方》肝、心、脾证候特点对现代证候学说的意义  75-76
    3.1 应有发展的观点  75
    3.2 应有全面的观点  75-76
小结  76-79
参考文献  79-83
致谢  83-84
个人简历  84-85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3.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4.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6. 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研究,G633.55
  7.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8.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9. 钱理群文本解读特点初探,G633.3
  10.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11. 自主课堂构建,G424.21
  12. 对台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策略研究,G222
  13.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14. 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G633.951
  15.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临床分析,R743.3
  16.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高专电类专业课教学策略研究,TM1-4
  17. 青年与老年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研究,R542.22
  18.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R575.4
  19. 甲状腺少见恶性肿瘤42例回顾性分析,R736.1
  20. 肝脏少见类型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R735.7
  21. 中山慈善万人行之探究(1988-2010),D632.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 > 全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