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狂犬病毒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和杂交瘤细胞株的免疫加强
作 者: 赵宇航
导 师: 李煜
学 校: 内蒙古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抗体纯化 胶体金 检测试纸 体外免疫
分类号: R3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狂犬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是由于狂犬病毒感染造成的。狂犬病具有很强的潜伏性,很多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并不表现出患病症状,这对狂犬病的及早发现和预防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本实验旨在制备方便快捷并且具有高效性特异性的狂犬病毒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使检测狂犬病的潜在病源更加方便,从而使狂犬病从传染源上得到更好的控制。本论文的前半部分就对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时,常常因为培养条件的改变、传代次数的增加以及冻存和解冻等对杂交瘤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杂交瘤分泌抗体的能力减弱甚至消失,而只能重新制备杂交瘤或者选取其他的杂交瘤,这就对实验周期和实验的一致性造成了影响。而通过体外致敏淋巴细胞可以快速获得能够分泌抗体的免疫细胞,如果能够将不能分泌抗体的杂交瘤通过体外免疫手段重新刺激,使其能够重新获得或者提高分泌抗体的能力,那么将大大缩短实验周期、提高实验的效率,本论文的后半部分就对杂交瘤进行体外致敏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单杂交瘤的选择和抗体纯化本试验首先通过有限稀释ELISA和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了7株本实验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所产生的单抗的相对亲和力和识别抗原表位,并发现杂交瘤17E3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有最强的结合力,而杂交瘤17F3与17B2、17E3以及17E4识别的抗原表位最远,17E3与17B2、17E4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最近。然后选择17E3、17B2和17F3三株杂交瘤,对石蜡油处理的Balb/c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制备了具有免疫效价的腹水,并经过辛酸-硫酸铵法对腹水进行了IgG亚型抗体的纯化,分别得到了浓度为1.88mg/mL的17E3单克隆抗体和浓度为1.51mg/mL的混合抗体(17B2和17F3);经SDS-PAGE检测发现,在50kD和25KD处有明显的条带出现,说明纯化得到的蛋白是IgG型抗体,并且具有较高的纯度,能够满足进一步试验的要求。二胶体金的制备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颗粒大小为20-30nm的胶体金。制备得到的胶体金呈现酒红色,并且在4℃和室温下存放一个月都未发生凝集沉淀现象,说明胶体金的金颗粒大小符合要求,在20-30nm之间,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三胶体金包被抗体将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用胶体金包被,用于胶体金试纸条结合垫的制备。首先需要确定稳定胶体金的最小蛋白浓度。通过实验得出每200μL的胶体金加入4μL的4倍稀释纯化17E3单克隆抗体IgG,能使其在添加40gL 10%的NaCl作用下保持稳定,不发生凝集,所以在包被胶体金的时候应选择最小稳定量的120%,即每毫升24gL的4倍稀释17E3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抗体的稳定性检测发现,在4℃保存1周以上的金标抗体未发生凝聚,说明制备的金标抗体稳定性良好。四金标抗体试纸条的制作金标抗体试纸条包括滴加样品的样品垫、样品与金标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的结合垫、用于检测样品是否带有抗原的检测垫以及吸水垫四部分构成。实验中首先对制作样品垫、结合垫以及检测垫的材料进行了筛选,Ahlstrom 8964玻璃纤维板对金标抗体的干燥最适合,能够结合大量的胶体金,而且凝固后颜色较为均匀,可以保证在层析时金颗粒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均匀扩散。对于检测垫,选择层析速度适中的Millipore 135、Immunopore FP或者Prima 40。其次,经过筛选发现,以pH9.0含0.2% Tween-20 Tris-HCl缓冲液包被样品垫是最理想的,将胶体金以1:2比例稀释后包被结合垫能够产生可见的沉淀线和较轻的背景色。混合抗体包被检测线可以在阳性测试中显示出沉淀线,而在阴性测试中不产生沉淀线,但是质控线无论在阳性测试还是阴性测试中都不会产生沉淀,这可能是由于包被质控线所使用的羊抗鼠IgG的浓度不足或者效价不高造成的。五杂交瘤的体外致敏试验选取分泌单克隆抗体能力减弱的杂交瘤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添加胸腺细胞条件培养液,使杂交瘤、杂交瘤+脾细胞、脾细胞分别与不同梯度的狂犬病疫苗抗原作用4天,用ELISA方法对产生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检测,观察是否出现抗体分泌的增加。结果显示无论是杂交瘤单独与抗原作用,还是杂交瘤+脾细胞与抗原作用,还是脾细胞与抗原相作用,都不能获得有效的抗体增加。这可能是因为:1杂交瘤不具有被再次致敏的潜质;2试验中的体外致敏体系不具备使杂交瘤获得免疫的条件。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确定。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部分 实验论文 12-49 第一章 杂交瘤的选择和单抗的纯化 12-23 前言 12-13 1 试剂和器材 13 1.1 材料和试剂 13 1.2 器材 13 2 方法 13-18 2.1 单克隆抗体亲和力的检测 13-14 2.2 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距离的检测 14 2.3 腹水单抗的制备 14-15 2.4 腹水抗体的纯化 15-16 2.5 抗体蛋白浓度的测定 16-17 2.6 纯化抗体蛋白纯度的测定 17-18 3 结果 18-20 3.1 抗体亲和力测定结果 18-19 3.2 抗体识别表位测定结果 19 3.3 蛋白质含量测定 19-20 3.4 蛋白质纯度测定 20 4 讨论 20-21 5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1-23 第二章 胶体金的制备和胶体金对抗体的包被 23-31 前言 23 1 材料、仪器 23-24 1.1 材料 23-24 1.2 仪器 24 2 方法 24-27 2.1 制备胶体金玻璃器皿的处理 24 2.2 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 24-25 2.3 胶体金标记抗体 25-27 3 结果 27-28 3.1 制备的胶体金观察结果 27 3.2 胶体金稳定性观察结果 27 3.3 最小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27 3.4 胶体金标记抗体观察结果 27-28 4 讨论 28-30 4.1 胶体金的烧制 28-29 4.2 胶体金标记抗体 29-30 5 结论 30 参考文献 30-31 第三章 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 31-37 前言 31-32 1 材料、仪器 32 1.1 材料 32 1.2 仪器 32 2 方法 32-33 2.1 检测试纸各部分材料的选择 32 2.2 检测试纸各部分条件的选择 32-33 2.3 胶体金试纸的组装 33 3 结果 33-34 3.1 试纸条各部分材料的选择 33-34 3.2 检测试纸条各部分的条件筛选 34 4 讨论 34-36 4.1 样品垫、结合垫和检测垫的选择 35 4.2 检测线和质控线蛋白对检测垫的包被 35-36 5 结论 36 参考文献 36-37 第四章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体外加强免疫 37-46 前言 37 1 材料、器材 37-38 1.1 材料、试剂 37-38 1.2 器材 38 2 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38-40 2.1 培养液的配制 38-39 2.2 ELISA相关溶液配制 39-40 3 方法 40-42 3.1 胸腺细胞条件培养基(TMC)的制备 40-41 3.2 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加强免疫 41-42 4 结果 42 5 讨论 42-44 6 结论 44 参考文献 44-46 图版 46-48 附录 48-49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49-62 体外免疫研究进展 49-62 1 前言 49-50 2 抗原的性质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50-51 3 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免疫中的作用 51-52 4 细胞因子对体外免疫的影响 52-54 4.1 IL-4 52-53 4.2 IL-6 53 4.3 IL-10 53-54 5 免疫佐剂对体外免疫的影响 54-55 5.1 P.acnes 54 5.2 CpG ODN 54-55 6 淋巴细胞的培养条件的影响 55-56 7 结论与展望 56-57 参考文献 57-62 致谢 62-63 在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63
|
相似论文
- 水稻条纹病毒土传媒介的研究,S435.111.42
- 湖羊早期妊娠诊断免疫胶体金层析试纸条的初步研制,S858.26
- 用于溶藻弧菌快速检测的免疫磁珠技术的研究,S941
- 活版印刷基因芯片制备系统及相关技术研究,TS803
- 复合金磁性γ-Fe_2O_3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TB383.1
- 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737.33
- 微纳米技术在DNA检测与抗体纯化中的应用,TB383.1
- 布鲁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与血清快速诊断试纸的初步研究,R516.7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及其在氯霉素快速检测中的初步研究,R446.6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TS207.4
- 莱克多巴胺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生产线设计,TQ421.3
- 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类脱水素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的研究,S512.1
- Ⅰ型胶原纤维降解对牙本质粘结强度影响的研究,R783
- 快速检测食品中磺胺二甲基嘧啶残留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TS207.53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的研制,S858.28
- 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S855.3
- 创伤弧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研制,R392.1
- 纳米颗粒扩增金标试纸条的研究与应用,R446.6
-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3AB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的研制,S854.43
- 犬、猫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S854.4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免疫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