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班级环境和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

作 者: 齐喜梅
导 师: 白晋荣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中学生 道德同一性 班级环境 欺负行为
分类号: G6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修订,第二部分是关系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石家庄市城市和农村两所普通中学的42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前期的访谈,以此为基础进行问卷修订,然后再从两所学校中抽取有效的1080名被试。运用修订的《中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以及嵌入欺负和受欺负两个题目的《我的班级》问卷进行施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修订后的《中学生道德同一性》包括四个维度即人际表现一致性、利他一致性、道德环境认同、道德自我一致性。该问卷具有良好地分半信度、同质信度及内容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标准。第二,在欺负者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差异。在受欺负者中,虽然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同学比较容易成为欺负者,同时也比较容易成为受欺负者。随着年级的慢慢增加,初中阶段欺负者有着的比例高于高中阶段,但没有呈现显著的差异。随着年级的慢慢增加,初中阶段受欺负者有着的比例高于高中这个阶段,且差异较显著。农村被欺负者人数要少于城市的被欺负者,且存在显著差异。第三,父亲文化程度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效应非常显著;而母亲文化程度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主效应不显著。结果显示,男、女生在利他一致性以及道德环境认同、道德自我一致性因子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在0.001水平上,女学生有着的平均得分比男学生高。人际表现一致性、利他一致性、道德环境认同、道德自我一致性因子在年级水平上差异比较显著,经事后多重(Post Hoc test)比较了解到:在人际一致性因子上,初一与初三、初一与高一、初一与高二、初一与高三都有很大差异,初一学生得分最高。以上结果说明人际表现一致性、利他一致性、道德环境认同等道德同一性的各个因素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地区学生在人际表现一致性因子上、利他一致性因子上、道德环境认同因子上道德自我一致性因子上呈现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城市学生男、女生在班级环境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竞争、秩序与纪律因子上有着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男生在竞争上比女生高,女生在秩序还有纪律上比男生高。班级环境量表别的因子及班级环境总分在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中学生班级环境的不同因子就会呈现水平的变化,可是,趋势变化不大。在中学阶段的班级环境得分中,初一学生最高。显示出初一学生的班级环境形成非常好。然而,高一和初二的学生得分最低。中学生班级环境大多数因子及总分上,城市得分比农村高。第四,中学生的道德同一性、班级环境和欺负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第五,中学生道德同一性和班级环境对欺负行为都有预测作用,班级环境在道德同一性以及欺负行为之间有一定的中介作用。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中学生的道德同一性、班级环境与欺负行为的关系,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中学生的欺负行为,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学生的欺负行为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和参考。本文对教育的意义在于由于欺负行为与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关系较为紧密,教师和家长要更多地关注中学生的道德心理状态。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班级环境在欺负的发生概率和道德同一性间有中介作用,班级环境在受欺负的发生概率和道德同一性间有中介作用。因此,作为中学生的教育者,教师需要认识到完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减轻学习负担、改善良性竞争、完善秩序和纪律,提高班级环境水平的必要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1 引言  12-14
2 文献综述  14-26
  2.1 欺负行为  14-17
    2.1.1 欺负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4
    2.1.2 国内外有关欺负行为的研究  14-16
    2.1.3 关于欺负产生的理论  16
    2.1.4 欺负行为的测量  16-17
  2.2 道德同一性  17-23
    2.2.1 道德同一性的概念及结构  17-20
    2.2.2 道德同一性理论基础  20-22
    2.2.3 道德同一性的测量  22-23
  2.3 班级环境  23-25
    2.3.1 班级环境的定义  23
    2.3.2 国内外有关班级环境的相关研究  23-24
    2.3.3 班级环境的测量  24-25
  2.4 道德同一性、班级环境、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现状  25-26
    2.4.1 班级环境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  25
    2.4.2 班级环境与道德同一性的关系研究  25
    2.4.3 欺负行为与道德同一性的关系研究  25-26
3.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26-28
  3.1 问题的提出  26
  3.2 研究意义  26-27
    3.2.1 理论意义  26-27
    3.2.2 实践意义  27
  3.3 研究假设  27-28
4 研究一 《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修订  28-32
  4.1 研究目的  28
  4.2 研究假设  28
  4.3 研究过程  28-31
    4.3.1 简介将要修订的《大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  28
    4.3.2 研究被试  28
    4.3.3 调查访谈  28-29
    4.3.4 结果分析  29-31
  4.4 研究结论  31-32
5 研究二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班级环境和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  32-57
  5.1 研究目的  32
  5.2 研究假设  32
  5.3 研究对象  32-33
  5.4 研究工具  33
  5.5 研究程序  33-34
  5.6 数据处理  34
  5.7 研究结果  34-50
    5.7.1 中学生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以及地区差异  34-38
    5.7.2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的父母文化状况差异、性别、年级和地区差异  38-42
    5.7.3 班级环境的性别、年级和地区差异  42-44
    5.7.4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班级环境与欺负行为可能性的相关分析  44-46
    5.7.5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班级环境与欺负行为的回归分析  46-47
    5.7.6 班级环境在道德同一性和欺负行为之间的作用  47-50
  5.8 结果讨论  50-55
    5.8.1 中学生欺负行为的性别、年级、地区差异  50-51
    5.8.2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的父母文化程度、性别、年级、地区差异  51-53
    5.8.3 中学生班级环境的性别、年级和地区差异  53-54
    5.8.4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班级环境与欺负行为的关系  54-55
  5.9 研究结论  55-57
6 研究总结论  57-59
  6.1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的修订  57
  6.2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班级环境和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  57-59
参考文献  59-62
附录  62-67
致谢  67

相似论文

  1.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2. 广州市中学生英语课堂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的相关研究,G633.41
  3. 词汇自主学习训练对高中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G633.41
  4.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5.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乐观的关系研究,G804.2
  6. 高中生英语阅读“思维导图”学习策略研究,G633.41
  7. 小学生欺负行为干预研究,G627
  8. 体育锻炼对肥胖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的影响,G633.96
  9. 锻炼坚持性对大、中学生身体自尊及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G633.96
  10. 中学生自我意识问题分析,G632.4
  11. 农村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G633.41
  12. 西宁市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G633.96
  13. 教学中的史料运用与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G633.51
  14. 郑州市中学生校园足球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G843
  15. 苏南学校中学生生态教育调查研究,X-4
  16. 推行以培养中学生影视思维为核心的影视素养教育,J905
  17. 十年间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G804.49
  18. 辽宁省中学生运动员学习成绩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19. 新时期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G631
  20. 消费文化语境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G631
  21. 民族地区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情绪智力发展影响的研究,G7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