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神农本草经》病因特点的研究

作 者: 高占华
导 师: 陈小野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基础理论
关键词: 《本经》 病因 特点 原因
分类号: R2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对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成书年代及以前的中药学乃至中医学的发展情况。《本经》成书年代、著者等多有争议,但明、清辑本基本清楚,辑本优劣有较一致意见。目前,病因源流角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经》成书年代较早、是其成书年代为数不多的几本中医著作之一、其病因学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系统性、成书背景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因此,《本经》的病因学说在中医病因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本课题运用文献、理论研究方法,结合计量,从病因名称角度,系统研究《本经》病因构成与现代中医病因构成比较的特点,并简要探讨其产生原因、分析其对现代中医病因学说的意义。以从一个角度反映《本经》作为中医病因学说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意义。1《本经》病因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的特点1.1从病因名称角度,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多(1)《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多。出现频数:《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87/693。(2)《本经》带有迷信色彩的病因多。《本经》“邪”类病因往往带有迷信色彩。出现频数:《本经》“邪”类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24/693。《本经》“蛊毒”类病因往往带有迷信色彩。出现频数:《本经》“蛊毒”类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46/693。出现频数:《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和带有迷信色彩的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157/693。1.2从病因名称角度,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的病因较粗略(1)《本经》非“迷信”部分多见最顶级的病因:“邪”、“邪气”、“恶”、“恶气”、“毒”、“毒气”。出现频数:《本经》非“迷信”部分的最顶级病因占非“迷信”部分全部病因的146/606。(2)在非“迷信”部分各类病因中,《本经》多见不同程度笼统而不具体的病因。出现频数:《本经》非“迷信”部分不同程度笼统而不具体的病因占非“迷信”部分全部病因的241/606。(3)《本经》有“毒”类病因。“毒”类病因致病性更为强烈、猛烈,致病程度更为严重,“显”而不“隐”。出现频数:《本经》“毒”类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107/693。(4)《本经》“六淫”类病因无“暑”、无“燥”,“火”极少。上述“六淫”类病因应属分化不充分。出现频数:《本经》“火”占“六淫”类病因的1/224。(5)《本经》“疠气”类病因极少。“疠气”类病因不直观,“隐”而不“显”。出现频数:《本经》“疠气”类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2/693。(6)《本经》“情志”类病因极少。“情志”类病因为典型的内因,与外因比较,致病更为隐匿。出现频数:《本经》“情志”类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3/693。(7)《本经》“饮食”类病因限于积食和食物中毒,无过饥、无饮食偏嗜。“劳逸”类病因极少。饮食偏嗜、劳逸过度致病主要为慢性过程。出现频数:《本经》积食和食物中毒类病因占其“饮食”类病因的19/19。出现频数:《本经》“劳逸”类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1/693。(8)《本经》“水、饮、痰”类病因中,“水”相对较多,“饮、痰”较少。“水”与“饮、痰”比较,“显”而不“隐”。出现频数:《本经》“水”类病因占其“水、饮、痰”类病因的18/21。1.3从病因名称角度,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出现频数:《本经》“虫”类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104/693。2从病因名称角度,总结的《本经》病因特点,反映的是《本经》对疾病病因的主观性认识的特点3《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应是主要源于《本经》病因学说的发展具有初步性由于《本经》病因学说发展的初步性:(1)临床经验的积累尚不系统,所以不少疾病仍归咎于鬼神。(2)病因学说较为初始,所以“粗”而不“细”。4《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应是源于《本经》成书年代的医疗卫生条件5《本经》病因特点对现代中医病因学说的意义《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和产生原因,提示现代研究中医病因学说:(1)应有发展的观点,不可把数千年的资料等同视之(2)应有全面的观点,对古代的病因不可简单地按字面意义理解,而应根据其在当时整个病因体系中的位置以及所代表的临床信息(证候、症状表现、治疗方药等)准确了解其内涵。6《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除源于《本经》病因学说是中医病因学说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外,还应考虑《本经》是药物学专著这一特点的影响7本研究的创新点《本经》在中医病因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对《本经》病因特点的系统研究,有助于弥补目前对该书药学以外内容研究的不足,完善对中医病因学说发展历史的认识,为现代中医病因学说提供借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3
文献综述 建国以来《神农本草经》研究简述  13-24
前言  24-29
第一部分 病因提取和病因名称统一  29-38
  1 病因提取  29
  2 病因名称统一  29-30
  3 《本经》病因及频数  30-32
  4 部分病因释义  32-38
    4.1 迷信  32-33
    4.2 邪、恶  33-35
    4.3 毒  35-36
    4.4 六淫  36
    4.5 障  36-37
    4.6 外伤  37
    4.7 虫  37
    4.8 水、饮、痰、瘀血  37-38
第二部分 从病因名称探讨《神农本草经》病因的特点  38-45
  1 现代中医病因  38
  2 从病因名称角度,总结《本经》病因的特点  38-44
    2.1 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多  38-39
    2.2 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的病因较粗略  39-41
    2.3 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有“毒”类病因  41-42
    2.4 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六淫”类病因无“暑”、无“燥”,“火”极少  42
    2.5 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疠气”类病因极少  42
    2.6 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情志”类病因极少  42
    2.7 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饮食”类病因限于积食和食物中毒,无过饥、无饮食偏嗜。“劳逸”类病因极少  42-43
    2.8 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  43-44
    2.9 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水、饮、痰”类病因中,“水”相对较多,“饮、痰”较少  44
  3 从病因名称角度,总结的《本经》病因特点,反映的是《本经》对疾病病因的主观性认识的特点  44-45
第三部分 《神农本草经》病因特点的产生原因和意义探讨  45-50
  1 《本经》病因特点概括  45-46
    1.1 从病因名称角度,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多  45
    1.2 从病因名称角度,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的病因较粗略  45-46
    1.3 从病因名称角度,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  46
  2 《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应是主要源于《本经》病因学说的发展具有初步性  46-49
    2.1 临床经验的积累尚不系统,所以不少疾病仍归咎于鬼神  46-48
    2.2 病因学说较为初始,所以“粗”而不“细”  48-49
  3 《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应是源于《本经》成书年代的医疗卫生条件  49
  4 《本经》病因特点对现代中医病因学说的意义  49
  5 《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除源于《本经》病因学说是中医病因学说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外,还应考虑《本经》是药物学专著这一特点的影响  49-50
结论  50-52
参考文献  52-57
致谢  57-58
个人简历  58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3.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4.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6. 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研究,G633.55
  7.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8.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9. 钱理群文本解读特点初探,G633.3
  10.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11. 自主课堂构建,G424.21
  12. 东莞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G637
  13. 对台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策略研究,G222
  14. 欧美召回制度与我国纺织品召回原因及影响研究,F426.81
  15.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16. 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G633.951
  17. 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G633.3
  18. 温州市“猪高热病”的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S858.28
  19.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临床分析,R743.3
  20.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G647.38
  21. 青年与老年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研究,R542.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本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