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BbZYL1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人工感染家兔的病理变化及其抗原性研究

作 者: 王一霖
导 师: 张彦龙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生理学
关键词: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分离鉴定 病理变化 免疫原性
分类号: S858.2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该菌主要经空气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幼兔感染本菌后多为急性发病而死亡;成年兔感染后则多呈隐性感染,常伴随鼻炎、支气管肺炎等,是养兔业中主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常给养兔业带来损失。本实验通过从临床疑似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病死兔肺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仪完成细菌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通过Mega (vevsion4.0)及MegAlign (DNAstar5.06)对16SrRNA基因绘制进化树及同源性比较以了解BbZYLl株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此株细菌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命名为BbZYLl。生化试验及药敏试验谷氨酰芳胺酶pNA、L-脯氨酸芳胺酶、酪氨酸芳胺酶、尿素酶、柠檬酸盐(钠)、L-乳酸产碱、琥珀酸盐产碱均为阳性,对头孢替坦、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具有耐药性,与BX640428等序列同源性高达100%。由于该菌对呼吸系统的损害严重,所以患病动物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为小叶性肺炎和急性气管炎,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专门针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兔子死亡的病理学变化全面和系统研究,所以通过对3月龄的家兔以1.5×1012CFU剂量的BbZYLl株进行滴鼻感染。观察家兔发病及死亡情况。开展组织病理研究。剖检病理变化是死亡家兔呼吸系统病变严重,内脏器官病理变化为肺脏表现小叶性肺炎,切面呈暗红色,充血水肿;气管粘膜充血,有少量出血点;肾脏多呈颗粒变性,中度肿大质地柔软,皮质苍白增厚及髓质充血;脑和脑膜血管呈不同程度充血;肝脏、心脏呈颗粒变性。病理组织切片发现肺脏呈重度的化脓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肺炎;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肾呈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脑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伴有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免疫器官中淋巴结、扁桃体、脾的组织均出现严重损伤;消化系统也出现上皮细胞脱落等病变。家兔通常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呈隐性感染,发病后难以控制,为今后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对该菌株的免疫原性开展研究,通过灭活BbZYLl株,制作抗原对2月龄家兔进行免疫接种,测定效价并进行抗体跟踪,研究这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免疫后21天三组实验兔的血清效价分别为212、28、25/24,表明该菌株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疫苗奠定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7
  1.1 课题背景  9-10
  1.2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简介  10
  1.3 病原学  10-13
    1.3.1 形态及培养特性  11
    1.3.2 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11-13
  1.4 流行病学  13
  1.5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3-14
  1.6 诊断方法  14-15
    1.6.1 细菌学诊断  14-15
    1.6.2 分子生物学诊断  15
  1.7 防制  15-17
2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分离鉴定  17-31
  2.1 实验材料  17-20
    2.1.1 样本来源  17
    2.1.2 主要试剂  17-18
    2.1.3 主要器材  18-19
    2.1.4 引物  19-20
  2.2 实验方法  20-23
    2.2.1 细菌分离及初步鉴定  20
    2.2.2 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  20
    2.2.3 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20-23
  2.3 实验结果  23-28
    2.3.1 细菌分离及初步鉴定  23-24
    2.3.2 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  24-25
    2.3.3 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25-28
  2.4 讨论  28-30
  2.5 本章小结  30-31
3 人工感染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31-47
  3.1 材料及方法  31
    3.1.1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  31
    3.1.2 试验动物  31
    3.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
  3.2 试验方法  31-34
    3.2.1 菌株的复苏培养  31
    3.2.2 细菌平板计数实验  31-32
    3.2.3 人工感染实验兔实验  32
    3.2.4 临床症状观察  32-33
    3.2.5 病理学观察  33
    3.2.6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与观察  33-34
  3.3 结果  34-44
    3.3.1 细菌计数结果  34
    3.3.2 临床症状  34-35
    3.3.3 剖检变化  35-36
    3.3.4 组织学变化  36-44
  3.4 讨论  44-46
  3.5 小结  46-47
4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对兔的免疫原性初步试验  47-61
  4.1 材料  47
    4.1.1 菌株  47
    4.1.2 实验动物  47
    4.1.3 主要试剂  47
  4.2 实验方法  47-49
    4.2.1 细菌培养  47
    4.2.2 标准抗原、抗体的制备  47-48
    4.2.3 抗体效价跟踪  48-49
  4.3 实验结果  49-59
    4.3.1 细菌灭活试验结果  49
    4.3.2 标准抗原及抗体的制备  49-50
    4.3.3 抗体效价跟踪  50-59
  4.4 讨论  59-60
  4.5 小结  60-61
结论  61-62
参考文献  62-6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8-69
致谢  69-70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草鱼呼肠孤病毒vp6和ns38基因的克隆、表达及VP6和NS38免疫原性研究,S941.41
  3. MR导向冷冻消融兔坐骨神经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R445.2
  4.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5.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N基因的序列分析,S852.65
  7.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8.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及亚单位疫苗的初步研究,S855.3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颗粒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效果的研究,S858.31
  10.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营养价值评定及饲喂獭兔效果研究,S829.1
  11. 产甘油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S823.5
  12. 独活寄生汤对兔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体内肿瘤坏死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5
  13.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R329
  14. RNA聚合酶Ⅱ介导的FC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RHDV VP60基因的表达,S852.65
  15.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S855.12
  16. 外加低压稳恒直流电场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41.4
  17. 尿激酶作用时间对兔脑出血后定向血肿清除及其周围HO-1表达的影响,R743.3
  18. 展示生长抑素的猪细小病毒样颗粒构建及其免疫效力研究,S852.65
  19. 兔儿风属的系统学研究,Q949
  20. 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特性研究,S858.28
  21. 低氧对高原鼠兔和根田鼠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Q49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