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米抗氧化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
作 者: 申衍豪
导 师: 刘芳
学 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大米 抗氧化 活性肽 响应面优化 体外模拟实验 分离和纯化
分类号: TS21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从Harman提出自由基理论以来,人们认识到人体内氧化产生的自由基与人体衰老和许多疾病有关,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抗氧化剂。但目前大多数抗氧化剂都是化学合成物,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这些化学类抗氧化剂虽然效果好,但是对人体具有潜在毒性。近年来,人们把目光转到天然性的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α-生育酚、茶多酚、大豆蛋白酶解得到的大豆肽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大米源抗氧化活性肽(antixox-idative peptide)也具有较强的抑制生物大分子过氧化和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能,而且这些抗氧化活性肽往往强于蛋白质和氨基酸,并且具有低毒、高效等特点,有望利用这些抗氧化活性肽开发新功能食品和保健品。本文对大米抗氧化活性肽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超声波处理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通过不同的体外体系,研究大米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然后进一步分离和纯化,得到了几段抗氧化活性高的片段;并通过体外模拟人体消化,评价分析了消化对大米抗氧化活性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现将主要结果和结论归纳如下:1、选取超声功率、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处理初始温度做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实验,采用SAS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模型中最佳提取工艺参数:超声功率1750W、超声处理时间30min、超声处理初始温度40℃,其DPPH·清除率预测可达到78.2%。对以上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实验,经3次平行测定,各抗氧化肽的DPPH·清除率分别为:76.0%、75.8%和77.4%,此时抗氧化肽的浓度分别为1.5037、1.5163和1.5085mg/mL, DPPH清除率的平均值为76.4%,抗氧化肽的平均浓度为1.5095mg/mL,实验结果较理想。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抗氧化肽得率由31.6%提高到42.2%。2、本章采用了5种抗氧化活性检测的方法,其中包含了脂类物质氧化抑制能力的方法、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方法和还原能力的测定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大米多肽的抗氧化能力。并和Vc的抗氧化能力做了比较,在高浓度20.00~50.00mg/mL,大米多肽和Vc对·OH清除能力相当,但是在其他浓度和清除其他自由基的情况时,大米多肽的能力都低于Vc。总的来说,大米多肽的抗氧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呈一定的量效比。3、使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G-25初步分离纯化后,发现分子量在132.7-1153.9的小肽占得相当大的比例,为下一步纯化分离打下了基础。4、利用SP-Sephadex C-25作为离子交换层析介质,pH4.0,0.02mol/LHAc-NaAc为起始缓冲液,流速120mL/h, NaCl(0~1mol/L)梯度洗脱,大米碱性蛋白酶水解产物NHREP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混合肽组分被分离出七个组分(A-G),组分F的DPPH·清除能力最强(80.09±1.22%)。5、利用Sephadex G-15凝胶色谱又将组分F分成了4个组分F1、F2、F3和F4。并分别检测了各组分的DPPH·清除能力。结果发现,组分F3表现出最强的DPPH·清除能力(达到77.64%)。组分F3经RP-HPLC分离后,分成五个主要组分,其中组分F3b的DPPH·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89.53%;组分F3c次之,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76.21%。6、通过体外模拟人体消化过程,测定大米活性多肽清除DPPH·的能力,来评价体外模拟人体消化过程对大米多肽抗氧化能力影响的情况。经过人体模拟消化后,最后在透析液中,大米多肽清除DPPH·的清除率最高可以达到45.53%。这为后续大米多肽在体内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建立了大米多肽体外模拟消化的实验流程图。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绪论 11-23 1.1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选题依据 11-12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1.3 大米蛋白 12-14 1.3.1 大米蛋白组成及提取 12-13 1.3.2 大米蛋白的理化性质 13 1.3.3 大米蛋白的研究现状 13-14 1.4 大米活性肽的作用概述 14-15 1.4.1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活性肽 14 1.4.2 具有抗高血压作用的活性肽 14-15 1.4.3 具有类吗啡拮抗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肽 15 1.5 大米抗氧化活性肽的特点及应用 15-18 1.5.1 抗氧化活性肽简介 15 1.5.2 肽的抗氧化机理 15-16 1.5.3 抗氧化活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16 1.5.4 抗氧化活性肽的主要来源及抗氧化效果 16-18 1.5.5 大米抗氧化活性肽的特点 18 1.5.6 大米抗氧化活性肽的应用前景 18 1.6 大米抗氧化活性肽的制备方法 18-19 1.6.1 原料的选择 18 1.6.2 酶的选择 18-19 1.7 多肽的分离纯化方法 19-22 1.7.1 膜分离技术 20 1.7.2 离子交换色谱 20 1.7.3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 20 1.7.4 凝胶过滤色谱 20-21 1.7.5 亲和色谱 21 1.7.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21 1.7.7 毛细管电泳 21 1.7.8 产品纯度检验 21-22 1.8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2-23 2 酶解大米制备抗氧化活性多肽工艺优化研究及初步分离 23-33 2.0 引言 23 2.1 材料与方法 23-26 2.1.1 材料 23-24 2.1.2 方法 24-26 2.2 结果与讨论 26-31 2.2.1 籼米成分分析 26-27 2.2.2 大米抗氧化肽得率的测定结果 27 2.2.3 大米活性粗肽的DPPH·清除能力测定 27-28 2.2.4 超声波预处理参数对酶解大米蛋白制备活性多肽的影响 28-31 2.3 本章小结 31-33 3 大米抗氧化活性肽的抗氧化性研究 33-41 3.0 引言 33 3.1 材料与方法 33-36 3.1.1 材料 33-34 3.1.2 方法 34-36 3.2 结果与讨论 36-39 3.2.1 大米多肽还原能力的测定 36 3.2.2 大米多肽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36-37 3.2.3 大米多肽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37 3.2.4 大米多肽对DPPH·的清除作用 37-38 3.2.5 大米多肽抑制亚油酸氧化能力的测定 38-39 3.3 本章结论 39-41 4 大米抗氧化活性肽的分离纯化 41-51 4.0 引言 41-42 4.1 材料与方法 42-44 4.1.1 材料 42 4.1.2 方法 42-44 4.2 结果与讨论 44-50 4.2.1 大米多肽分子量分布的研究 44-46 4.2.2 紫外光谱检测 46-47 4.2.3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大米碱性酶解物 47-48 4.2.4 凝胶色谱Sephadex G-15分离大米抗氧化活性肽 48-49 4.2.5 半制备RP-HPLC分离大米抗氧化活性肽 49-50 4.3 本章结论 50-51 5 体外模拟消化对大米抗氧化肽活性的影响 51-59 5.0 引言 51 5.1 材料与方法 51-54 5.1.1 材料 51-52 5.1.2 方法 52-54 5.2 结果与讨论 54-57 5.2.1 胃消化环境的确定 54-55 5.2.2 肠吸收环境的确定 55-56 5.2.3 大米多肽体外模拟消化的实验流程 56 5.2.4 透析液与滞留液清除DPPH·能力的比较 56-57 5.3 本章结论 57-59 6 结论及展望 59-63 6.1 主要结论 59-60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60-61 6.3 研究的创新点 61-63 参考文献 63-75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75-76 致谢 76
|
相似论文
- 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S793.9
- 翡翠贻贝糖胺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R285.5
-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 藏药三果汤散抗氧化有效成分研究,R29
- 酢浆草提取物体外抗肿瘤和抗氧化研究,R285
- 大米蛋白酶解—接枝共聚综合改性技术的研究,TS201.2
-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 “和美酵素”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S828.9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铁素体连接体材料的性能研究,TM911.4
- 芝麻饼粕中木酚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29
- 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Vc脂肪酸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TS202.3
- 山药蛋白质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55.1
- 云南十种辣椒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S641.3
- 金针菇水溶性物质与不溶性残渣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S646.15
- 菊花花器官耐热性研究及外源NO对菊花耐热性的影响,S682.11
- 植物精油对草莓和杨梅果实保鲜的作用及机理研究,S667.6
- CoQ10对禽痛风蛋鸡肾脏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S858.31
- 海蓬子脂溶性成分的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R284.1
- 杜仲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微胶囊化研究,R285.5
- 葛根异黄酮的发酵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TQ920.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粮食加工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