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动状型量词研究

作 者: 高亚楠
导 师: 吴长安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关键词: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动状型量词 教材 习得 教学启示
分类号: H19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量词是汉藏语系中的特色词类,量词教学始终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重点和难点。当前的量词的研究存在着不均衡情况:应用类型的研究成果明显少于本体的研究成果;直接面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拟定对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汉语动状型量词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动状型量词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使留学生在习得动状型量词的时候既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为对汉语量词的深入研究将提供一些新的论据及研究角度。本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所收录的13个动状型量词即“把、张、封、包、架、排、批、串、堆、卷、束、摊、套”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前人对动状型量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首先对动状型量词进行历时的系源研究,又从分类、语法特征、语义特征和认知这四个方面对动状型量词进行了共时研究。文章的第三部分对《发展汉语》和《博雅汉语》教材中动状型量词的编排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作出评价。第四部分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的调查问卷的分析与统计,考察了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母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材、所搭配名词的形状特征、所搭配名词的典型性、语义认知分析、相近量词的辨析对留学生习得动状型量词的影响。第五部分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层级三个方面论述了本研究对第二语言教学中汉语动状型量词习得的教学启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8
1. 引言  8-18
  1.1 选题的背景及价值  8-9
  1.2 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语料来源  9-10
  1.3 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  10-18
    1.3.1 量词的本体研究  10-14
    1.3.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量词研究  14-18
2. 动状型量词概说  18-29
  2.1 动状型量词的系源研究  18-20
    2.1.1 动状型量词的起源和发展  18-19
    2.1.2 动状型量词语义演变的个案研究  19-20
  2.2 动状型量词的现时表现  20-29
    2.2.1 动状型量词的分类  20-22
    2.2.2 动状型量词的语法特征  22-23
    2.2.3 动状型量词的语义性质  23-26
    2.2.4 动状型量词的语义认知分析  26-29
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中的动状型量词研究  29-44
  3.1 《发展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的编排研究  29-35
    3.1.1 《发展汉语》对动状型量词教学的安排  29-33
    3.1.2 对《发展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编排的评价  33-35
  3.2 《博雅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的编排研究  35-42
    3.2.1 《博雅汉语》对动状型量词教学的安排  36-39
    3.2.2 对《博雅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编排的评价  39-42
  3.3 《发展汉语》和《博雅汉语》对比研究  42-44
4. 留学生习得动状型量词情况的调查分析  44-59
  4.1 调查问卷介绍  44-48
    4.1.1 理论依据  44-45
    4.1.2 调查目的、方式及相关说明  45-46
    4.1.3 调查对象  46-47
    4.1.4 调查问卷的内容  47-48
  4.2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48-59
    4.2.1 对量词主观性认识的统计与分析  48-49
    4.2.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材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49-50
    4.2.3 汉语学习者的母语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50-51
    4.2.4 汉语水平对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51-53
    4.2.5 易混词汇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53-54
    4.2.6 所搭配名词的形状特征对习得动状型量词影响的分析  54-56
    4.2.7 所搭配名词的典型性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56-57
    4.2.8 语义认知分析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57-59
5. 动状型量词教学的思考与启示  59-63
  5.1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编写的启示  59-60
  5.2 动状型量词教学方法的思考  60-61
  5.3 对动状型量词教学层级的思考  61-63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66
附录  66-70
后记  70

相似论文

  1.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2. 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4.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5.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点的研究,G623.5
  6.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教学探讨,G633.3
  7.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8. 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校本教材编写研究,G633.6
  9.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10.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11.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6
  12. 学习策略训练对初中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G633.41
  13.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14. 高中英语教材母语文化缺失分析,G633.41
  15. 说唱艺人现象的心理学研究,B849
  16.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G623.5
  17.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探讨,G633.3
  18.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中“不等式”的对比研究,G633.6
  19. 上海高中语文教材阅读单元编排研究与单元教学刍议,G633.3
  20. 沪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比较研究,G633.3
  21.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G633.3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