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研究与应用

作 者: 王兆彦
导 师: 胡之德;康经武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手性选择剂 手性分离 万古霉素 环糊精 对映体分离 分离度 兰州大学 非对映异构体 管内壁 研究与应用
分类号: O658.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手性药物的生物活性与其立体结构密切相关。目前新药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研制和生产光学纯的药物,因此在药物研发中的手性药物分析己成为分离化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毛细管电泳技术以其高效、快速、分离模式多、试剂消耗量小等优点受到众多分析化学工作者的特别关注,现已成为手性药物分离中有效分离分析手段之一。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析时,通常是将手性选择剂加入缓冲液中构建手性分离环境。在分离过程中由于不同构型的对映体与手性选择剂的相互作用不同,导致不同对映体的迁移速率不同,最终获得分离。本研究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和大环抗生素作为手性选择剂,分离和测定了多种手性化合物,对手性分离的理论和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1.创建了联烯酸类轴不对称化合物的手性分离方法。2.创建了高灵敏度的利伐斯狄明的手性分离方法。3.创建了快速高灵敏度的酸性药物和氨基酸快速手性分离方法。4.创建了亚叶酸非对映异构体的高效快速分离方法。5.结合大体积进样电堆积技术,创建了痕量对映体分离方法。6.创建了一些的新手性化合物分离方法。本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章:以手性选择剂的种类为基础,综述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方法、理论及其应用进展。第二章: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手性选择剂,以胶束电动色谱为分离模式成功的实现了联烯酸类轴不对称化合物的对映体分离。在本实验中通过对分离条件如:环糊精的种类和浓度,有机添加剂的浓度,胶束的浓度,缓冲溶液的pH和离子强度的优化,使得七种联烯酸化合物均获得基线分离,且在方法验证时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另外我们把此方法用于非对映异构体的ee%值测定,测得结果为99.65%。第三章:以高度磺化的β-CD为手性选择剂,在弱酸性条件下实现了碱性化合物利伐斯狄明的对映体分离和高灵明度检测。为了抑制解离后的碱性化合物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我们利用中性聚合物线形聚丙烯酰胺(LPA)对毛细管内壁进行动态涂层修饰,成功的抑制了电渗流,避免了利伐斯狄明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提高了分离效率。在最佳分离条件下,利伐斯狄明对映体获得基线分离,检测灵明度比以前报道方法提高了1.6倍,且准确的对实际样品进行了ee%值测定,测定结果为99.14%。第四章:建立了一种有效的高灵敏度的,以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剂的酸性对映体分离方法。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中性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PDMA)对毛细管内壁进行动态修饰,有效地抑制了电渗流,减小了万古霉素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提高了分离效率。并且该涂层具有很好的耐用性,一次涂层后连续一百次分离未见明显的功能损失。另外,利用部分填充技术,成功的避免了缓冲溶液中强紫外吸收的万古霉素对分离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七种FMOC衍生后的氨基酸和两种非甾类消炎药酮基布洛芬和非诺洛芬,均在4.2 min之内获得基线分离。第五章:以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剂在PDMA涂层的毛细管中,成功的实现了亚叶酸非对映异构体的手性分离。为了提高分离效率,我们对有机添加剂和手性选择剂万古霉素的浓度,缓冲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分离电压和温度对分离度和分离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在最佳分离条件下,亚叶酸非对映异构体在7.5 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并且利用高-低进样技术准确测定了杂质含量为0.08%的左旋亚叶酸样品。第六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利用大体积样品堆积进样技术,成功地实现了低浓度的酸性手性化合物的堆积和手性分离。在实验过程中,以非诺洛芬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样品填充长度、电动进样时间和样品浓度对检测灵敏度、分离度等分离结果的影响。单一对映体的最低检测浓度为3.75×10-7g/L(375 ppt),与直接进样分离对比,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1×10-5倍。最后将此方法用于低浓度的FMOC衍生后的氨基酸的对映体分离,获得满意的结果。第七章:创建了一些新手性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方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5
第一章 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研究及其进展  15-71
  1.1 前言  15-17
  1.2 毛细管电泳基本分离原理  17-18
  1.3 直接和间接手性分离  18-20
  1.4 手性选择剂  20-56
    1.4.1 环糊精  20-30
      1.4.1.1 中性环糊精  23-26
      1.4.1.2 负电性的环糊精  26-28
      1.4.1.3 正电性的环糊精  28
      1.4.1.4 两性环糊精  28
      1.4.1.5 聚合的环糊精  28-29
      1.4.1.6 影响 CDs 用做手性选择的电泳分离条件  29-30
    1.4.2 大环抗生素  30-41
      1.4.2.1 糖肽  30-34
      1.4.2.2 安莎霉素类抗生素  34-35
      1.4.2.3 聚肽和氨基苷类抗生素  35-37
      1.4.2.4 大环抗生素用于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  37-41
        1.4.2.4.1 大环抗生素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和抑制方法  37
        1.4.2.4.2 大环抗生素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37-39
        1.4.2.4.3 大环抗生素用于 CE 时影响分离度的因素  39-41
    1.4.3 冠醚  41-44
    1.4.4 蛋白质  44-47
    1.4.5 金属离子配合物  47
    1.4.6 胶束  47-51
    1.4.7 糖(线性低聚糖和多糖)  51-53
    1.4.8 手性杯芳烃  53
    1.4.9 手性离子对试剂  53-54
    1.4.10 双选择剂体系  54-55
    1.4.11 其它手性选择剂  55-56
  1.5 计算  56
  1.6 结论与展望  56-59
  参考文献  59-71
第二章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用于手性联烯酸的对映体分离  71-86
  2.1 前言  71-72
  2.2 实验部分  72-73
    2.2.1 仪器设备  72
    2.2.2 试剂  72-73
  2.3 结果与讨论  73-80
    2.3.1 方法的构建和优化  73-80
      2.3.1.1 有机添加剂异丙醇对分离的影响  74-75
      2.3.1.2 溶液pH值对分离的影响  75-77
      2.3.1.3 SDS 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77-78
      2.3.1.4 硼砂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78-79
      2.3.1.5 CD 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79-80
    2.3.2 方法的验证和应用  80
  2.4 结论  80-84
  参考文献  84-86
第三章 利用高度磺化的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毛细管电泳分离利伐斯狄明对映体  86-98
  3.1 前言  86-87
  3.2 实验部分  87-88
    3.2.1 仪器设备  87
    3.2.2 试剂  87-88
    3.2.3 涂层柱的制备  88
  3.3 结果与讨论  88-96
    3.3.1 方法的构建和优化  88-93
      3.3.1.1 动态涂层的作用和涂层稳定性的考察  89-90
      3.3.1.2 pH值对分离的影响  90-91
      3.3.1.3 背景电解质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91-92
      3.3.1.4 HS-β-CD 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92-93
    3.3.2 方法的验证和应用  93-96
  3.4 结论  96
  参考文献  96-98
第四章 通过聚 N,N-二甲基丙烯酰胺动态涂层毛细管柱提高以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剂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效率  98-110
  4.1 前言  98-99
  4.2 实验部分  99-100
    4.2.1 仪器设备  99
    4.2.2 试剂  99
    4.2.3 氨基酸的衍生  99-100
    4.2.4 聚合物的制备和毛细管涂层  100
  4.3 结果与讨论  100-106
    4.3.1 涂层对分离的影响  100-102
    4.3.2 缓冲溶液 pH 值对分离度的影响  102-103
    4.3.3 万古霉素的浓度和填充长度对分离的影响  103-106
  4.4 方法的验证  106-107
  4.5 结论  107-108
  参考文献  108-110
第五章 以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剂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亚叶酸非对映异构体的光学纯度  110-123
  5.1 前言  110-111
  5.2 实验部分  111
    5.2.1 仪器设备  111
    5.2.2 试剂  111
  5.3 结果与讨论  111-117
    5.3.1 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112-117
      5.3.1.1 有机添加剂对分离的影响  112
      5.3.1.2 pH值对分离的影响  112
      5.3.1.3 背景电解质对分离的影响  112-115
      5.3.1.4 万古霉素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115
      5.3.1.5 分离电压对分离的影响  115-117
      5.3.1.6 柱温对分离的影响  117
    5.3.2 方法的验证  117
  5.4 结论  117-121
  参考文献  121-123
第六章 以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剂利用大体积进样堆积技术毛细管电泳分离低浓度的手性阴离子化合物  123-135
  6.1 前言  123-124
  6.2 实验部分  124-126
    6.2.1 仪器设备  124
    6.2.2 试剂  124-125
    6.2.3 大体积进样堆积-阴离子选择性耗尽进样(LVSS-ASEI)  125-126
    6.2.4 氨基酸的衍生、聚合物的制备和毛细管涂层  126
  6.3 结果与讨论  126-130
    6.3.1 压力填充样品溶液长度的影响  126-128
    6.3.2 电动进样时间的影响  128-129
    6.3.3 部分填充技术对检测灵敏度的提高  129
    6.3.4 样品浓度的影响  129
    6.3.5 方法的验证  129-130
  6.4 结论  130-133
  参考文献  133-135
第七章 其它手性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分离  135-144
  7.1 2-phenyl-2-((s)-1-phenylethylamino)acetic acid 的手性分离  135-136
  7.2 部分碱性化合物的对映体分离及纯度测定  136-140
  7.3 3-(3-hydroxypropyl)-2,7-dimethyl-6,8-dioxo-2,6,7,8-tetrahydro isoquinolin-7-yl butyrate 的对映体分离  140-141
  7.4 3-(7-hydroxy-2,7-dimethyl-6,8-dioxo-2,6,7,8-tetrahydroisoquinolin-3-yl) propyl acetate 的对映体分离  141-142
  7.5 7-hydroxy-3-(3-hydroxypropyl)-2,7-dimethylisoquinoline-6,8(2H,7H)-dione 的对映体分离  142-143
  7.6 7.6 (N,N'E,N,N'E)-N,N'-(7,7'-dimethoxy-4,4'-bibenzo[d][1,3]dioxole-5,5'-diyl) bis(methan-1-yl-1-ylidene)bis(2-methylpropane-2-sulfinamide)的对映体分  143-14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专利  144-145
致谢  145

相似论文

  1. 辣椒碱/β-环糊精体系溶解与渗透的相关性研究,R943
  2. 芴甲氧羰基-D-色氨酸及D-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O631.3
  3.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4. 多聚糖PC类衍生物CSPs的合成及手性分离能力的研究,TQ460.1
  5. 依达拉奉/环糊精超分子体研究,R943
  6. 联萘酚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手性分离,O631.3
  7. 环糊精诱导芴及氨基芴的非除氧室温磷光研究,O657.3
  8. β-环糊精及化学修饰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作用研究,O636.12
  9. 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体外诱导耐药性比较,R446.5
  10. 环糊精修饰的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合成及研究,TQ460.1
  11. 光谱法和分子模拟研究氯霉素—环糊精包合作用,TQ461
  12. 3-羟基丁酸乙酯及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和PMBCD手性拆分机理的理论研究,O621.25
  13. 扁桃酸甲酯及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在全甲基-β-环糊精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研究,O636.1
  14.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法治化研究,G649.2
  15. 二甲基-β-环糊精和壳聚糖提高难溶性药物BMCP25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R96
  16. 新型环糊精功能超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O641.3
  17. 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光控药物释放体系的设计与合成,TQ460.1
  18. 氯吡格雷及其杂质A和C的合成与晶型制备和非对映异构体的性质研究,TQ460.6
  19. 超高压下制备熊果酸/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TQ461
  20. 涤纶离子交换织物的制备及其吸附理论与性能的研究,TS156
  21.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与侵占效应研究,F832.5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元素及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