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扁桃酸甲酯及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在全甲基-β-环糊精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研究
作 者: 丁佐晶
导 师: 施介华
学 校: 浙江工业大学
专 业: 药物分析学
关键词: 扁桃酸甲酯 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 全甲基-β-环糊精 PM3 ONIOM NBO
分类号: O63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应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即高效液相色谱与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扁桃酸甲酯和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对映异构体在全甲基-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从分子理论水平上阐述了手性识别的本质,了解了手性识别作用在固定相上的具体位置及其作用力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全甲基-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柱上成功分离了扁桃酸甲酯和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对映异构体。考察了反相液相色谱中常用的有机修饰剂甲醇、乙醇、乙腈及其柱温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时,扁桃酸甲酯和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对映异构体均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并且两对对映异构体均是在低比例的甲醇中的分离效果好;同时,发现柱温升高时保留时间缩短,分离效果变差,所以最终选择20℃作为最佳温度。另外,通过两对映异构体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探讨了光学异构体分离过程中的驱动力和手性识别机理。结果表明扁桃酸甲酯和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对映异构体在全甲基-p-环糊精柱上的分离过程是一个焓驱动过程。首次运用量子力学半经验PM3方法成功模拟研究了扁桃酸甲酯(MMA)与全甲基-p-环糊精(PM-β-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探讨了(R/S)-MMA对映体在PM-β-CD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研究结果表明,(R/S)-MMA对映体与PM-β-CD形成稳定结合物的结合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虽然(R)-MMA与(S)-MMA均位于PM-β-CD的大口端,且它们的羰基也均指向大口端,但是(R)-MMA的苯环是以近似水平的方式位于大口端上沿,而(S)-MMA的苯环则是斜插入到PM-β-CD空腔内的,所以相对于(R)-MMA而言,(S)-MMA与PM-β-CD之间的疏水作用力要比较强。在(R/S)--MMA/PM-β-CD结合物中,(R/S)-MMA的手性碳C*均与环糊精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比较靠近,表明(R/S)-MMA与PM-β-CD之间的手性识别与环糊精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所提供的手性环境密切相关。最后,对于PM3方法优化的最稳定的(R/S)-MMA/PM-β-CD包结物结构采用了NBO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S)-MMA对映体与PM-β-CD之间均存有弱氢键。采用分层计算方法ONIOM(RB3LYP/6-31 G(d):RPM3)对PM3研究得到的最稳定的(R/S)-MMA/PM-β-CD结合物做了进一步的研究。ONIOM方法所得结果与PM3一致,均为(S)-MMA/PM-β-CD结合物的能量低,且与实验结果也是一致的,(S)-MMA在PM-β-CD柱上的保留时间长于(R)-MMA。另外,为了能更好地解释(R/S)-MMA在PM-β-CD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采用NBO分析方法对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氢键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电荷转移作用以及疏水作用力都对(R/S)-MMA在PM-β-CD手性柱上的手性识别起了关键作用。
|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35 1.1 研究背景 12-15 1.1.1 对映体分离的意义 12-13 1.1.2 色谱法拆分对映体的原理及特点 13-14 1.1.3 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14-15 1.2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特征 15-17 1.3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手性色谱分离上的应用 17-19 1.3.1 在气相色谱(GC)中的应用 17-18 1.3.2 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的应用 18-19 1.3.3 在毛细管电泳法(CE)中的应用 19 1.4 影响环糊精衍生物手性选择性的因素 19-21 1.4.1 与固定相相关的因素 19-21 1.4.2 与手性化合物相关的因素 21 1.5 环糊精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拆分机理以及研究现状 21-23 1.6 分子模型计算方法在环糊精手性识别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23-31 1.6.1 分子模型方法简介 23-28 1.6.2 分子模拟法在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识别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28-31 1.7 手性识别过程中的超热力学关系及其研究方法 31-33 1.8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33-35 第二章 扁桃酸甲酯及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对映体分离研究 35-45 2.1 前言 35-36 2.2 实验部分 36-37 2.2.1 试剂和仪器 36 2.2.2 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及(S)-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的制备 36 2.2.3 样品的配置 36-37 2.2.4 色谱分离条件 37 2.3 结果与讨论 37-43 2.3.1 流动相中甲醇浓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37-39 2.3.2 柱温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39-41 2.3.3 对映体拆分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 41-43 2.4 本章小结 43-45 第三章 PM3方法研究扁桃酸甲酯与全甲基-β-环糊精的手性识别过程 45-57 3.1 前言 45-47 3.2 模型的建立和模拟方法 47-49 3.2.1 模型的建立 47-48 3.2.2 结合能的定义 48-49 3.3 结果与讨论 49-56 3.3.1 PM3方法模拟MMA与PM-β-CD包结过程 49-54 3.3.3 氢键分析 54-56 3.4 本章小结 56-57 第四章 ONIOM方法研究扁桃酸甲酯与全甲基-β-环糊精的手性识别过程 57-72 4.1 前言 57-59 4.2 模型的建立和模拟方法 59-60 4.3 结果与讨论 60-70 4.3.1 ONIOM方法模拟(R/S)-MMA与PM-β-CD的包结过程 60-64 4.3.2 NBO分析 64-70 4.4 本章小结 70-72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72-75 5.1 结论 72-73 5.2 展望 73-75 参考文献 75-8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86-87 致谢 87
|
相似论文
- 冠醚类金属配合物与分子开关的理论研究,O641.4
- dCMP分子羟基化损伤及疏水氨基酸单电子氧化还原性质的理论研究,R346
- 去卤化酶催化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O621.25
- 金属(离子)与有机分子复合物的成键本质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O621.13
- 色谱手性拆分及其手性识别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O657.7
- 含有铱、釕金属有机化合物参与反应的机理理论研究,O643.1
- 在M~+(H_2O)_(1-4)(M=Cu、Ag、Au)中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O641.1
- 酰胺及五唑离子与电荷受体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研究,O626.2
- 晶体组氨酸化学位移各向异性以及肽键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O641.1
- ZnSe_(1-x)Te_x中的自陷态激子研究,O471.3
- 氧钒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及其量化计算,O641.4
- [Fe(CO)_3(RPhPR’)_2(MX_n)](M=Cu,Hg)中Fe-M相互作用及~(31)P化学位移的理论研究,O641.1
- 胺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小分子稳定作用机理和分子设计研究,TM912
- 金属离子与DNA碱基对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Q75
- 三均三嗪及三均三嗪类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理论预测性研究,O626.2
- 五种生物碱基的氢键二聚体等体系的理论研究,O641.1
- 嘌呤碱损伤及功能化的相关问题研究,O641.1
- 二苯基吡啶膦双核配合物的M-M’相互作用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O641.4
- 掺硼石墨负极材料对碱金属吸附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O647.31
- 桥联双金属配合物的理论研究,O641.4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 >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 > 高分子多聚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